一墙之隔的母子两人,先是沉默,紧接着各自找话题。
“今夜的月亮真圆。”
“阿娘,吃个鸡腿。”
“山儿,你头上的绢花真好看。”
裴去疾字稳山,笑着摸了摸头上的绢花。
“明日我去给阿娘买一些来,就是咱们隔壁做的,手艺很好。”
他生怕阿娘拒绝,又道:“隔壁全家都戴。”
裴母听着隔壁笑闹声,心道,那家的大姑娘,也和离了。真不容易。
晚上不做出一些半成品出来,阿耶阿娘怎么都睡不着的。
索性都在院子里,一边赏月,一边打样。
程满月计算着时间:“大姐半刻钟用不到就能做好一双鞋,三姐速度慢一些,要一刻钟,手速再快一些,半个时辰就能做六七双鞋。”
程母看不上两个女儿的速度:“她们顶多算是不紧不慢,手快的你都没有见过,以前跟我一起浆洗衣裳的刘氏,我们洗两件,她能洗十件,洗的又快又干净,也不知道人家的手是怎么长的。”
跟了刘氏一比,她们的手就是爪子。
程满月用炭笔勾下来:“先这么定价,之后要是不行,再改。”
做手工活要是时时计算成本,要时常因为市场的波动调整价钱。
当然,成本自然压的越低越好,鞋已经有人在做了,他们要杀进市场,要么拼质量,要么拼价钱。
成衣店里就有做工精致用料讲究的好鞋,对普通百姓来说,那就是奢侈品级别,一双鞋能顶半年的吃用,除了富贵官宦人家,没人舍的买。
他们的鞋就不一样了,主打的就是平价走量。
富贵人家看不上,一般人家也买的起,伤害不到谁的利益。
“阿耶,累不累,我来摇一会儿。”程父怎么会累,这可比算账轻松多了。
纯体力劳动就是好,他一个半只脚入门的武夫,天知道这些日子算账算的头有多大。
谁让他是一家之主,孩子们喊阿耶,再苦再累,也要顶住。
程四哥眼馋:“阿耶,给我玩玩呗?”看着还挺好玩的。
程父没好气道:“你打下手就行,那么多废话呢,一个大男人唧唧歪歪的,还没有你妹妹痛快呢。”
程四哥被嫌弃了,也不生气,因为这是日常嫌弃,家里没有出事以前,阿耶就这么跟他说话。
别人家是重男轻女,他们家阿耶阿娘,喜欢女娘多于儿郎,当然,对他也不差,他阿耶阿娘是世上最好的阿耶阿娘。
程四哥给程父打下手,两人流水线作业,一个扶着鞋底,一个手摇打孔器,片刻之后,就下去三分之一。
程母直接给家里人,一人做了一双,孩子都做了。
“我头一次做鞋不发愁,好快啊!”连顶针都用不上。
之前做鞋的时候,顶针都要把针给顶断了。
做出来的鞋,还得质量好。没有什么是自己上脚最能检验质量的。
开饭店的,敢吃自己做出来的饭,那这家的饭就是真干净真好。开面包工厂的,只要自家老板员工敢吃,用料才是真的好。
她踩着鞋走了两圈。
“满月,好穿吗?搁脚吗?”
程满月又走了两圈,随即笑道:“不搁脚,鞋底厚实,还结实。”
程母把鞋分了,让其他人都试试。
大人的都行,孩子的有些掉鞋。
程满月想起之前让人用碎布做的鞋带了。
“把鞋带缝上。”小孩子掉鞋,不要太正常,缝鞋带是基本操作。
程母手快的两三下给四个孩子缝好鞋带。
“不掉鞋了。”
程满月看着四个孩子都翘着脚,笑道:“这鞋,能卖了。”
程母看着跟外面布鞋卖的一样的鞋,价格却比外面便宜一半,觉得有些可惜了。
“咱要是把进货价提高一些,也有人要。”
程满月:“阿娘,要是咱们进货价跟其他人一样,货郎干嘛跑咱们家来进货呀。”
程母:“哎呀,我就是随口说说。”
残布是她去订的,进货价她都知道的,他们家赚不少了。
“我明天再多去订一些针线,再让染布纺多送一些货到你二姑姑家。”
程父摇了一会儿,就给儿子了。
他过够瘾了,不是不心疼儿子,是锻炼儿子,女儿可以娇气,儿子不行。儿子长大以后,是要保护四个女儿的。
昨晚她都不知道怎么走回去睡的,原本还想晚上去看花灯的,硬生生没去成。
没办法,家里人干活的瘾实在是太大了,赚钱比看花灯有魅力多了。
货郎们昨日把手里的绢花全都卖的差不多了,刘正也因为小布偶,赚的盆满钵满。
还以为程记的买卖会冷清一阵,没想到程记又换花样了。
手里绢花卖完的货郎,想着再进一些货,不多进,别人问的时候,得有货,他们干货郎的,就是要货品全一些,下次找他们买东西的人才多。
“程记不卖头花了?”
程父:“暂时不卖,过一阵子再说,现在卖鞋,价格好,要不要。”
货郎有些不想要,鞋赚不到几个钱,还占地方。
但是他又不想得罪程记,只能讪讪的问:“多少钱一双。”
程父伸出四根手指头,院子里有干活的人,人多眼杂的,进货价可不能露出去。
货郎瞪大眼睛,总不能是四两银子?
他用不可思议的语气,小声问道:“四文?”
程父点头:“小声点小声点。”
货郎迷茫了,怎么那么便宜,要知道外面差不多的一双布鞋,最便宜的也要十几文。
他进货价四文,就算是翻一倍,卖八文,也比外面便宜不少,他赚头也大。
这买卖,合算呀。
“程爷,有多少货,我全要了。”
程父笑道:“那你可得用牛车来啦。”
没想到正说到货郎心坎上了。
“我这就找牛车来拉。”
程父反倒愣住了,赶忙把人叫住。
“哎哎哎,先别走,我们程记的鞋刚开始做,没那么多鞋卖给你,现在有多少你拿多少,下回再来拿的时候,就多了。”
货郎一脸可惜,开始巴结程父,让他多给留一些货。
程父满口答应,让货郎自己去清点。
总共五百多,货郎全要,货带不走,先放这里,一会儿卖完了再来拿。
“没问题,我们程记讲信用。”
那是,程爷的人品这块谁不知道啊!
送走货郎,程父就开始鼓励干活的人。
“咱们的鞋不愁卖,快些干,晚上又能挣不少钱。”
妇人跟女娘们没想到这鞋底那么好纳,都不用费劲,几下就缝好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背靠大理寺发放手工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