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去疾理所当然一笑:“自然。”
程满月凶巴巴的放话:“等报名开始的时候,你让人去叫我吧。”
裴去疾点头,他没有找错人,程五的胆子果然很大。
程满月归家以后,一直惴惴不安,她不是内耗的人,恰好家里人又非常开明。
“阿耶,裴大人找我帮的这个忙,我要不要去?”
程父已经能放开拐杖走一段路了,现在正扶着幺女给他做的双杠上复健。
不必麻烦别人搀扶,他心情比之前被人搀扶的时候好了许多。
“裴大人对咱们家不错。”
他们这样的人家,跟裴大人说上几句话都已经是高攀。
程满月:“我要是答应了,咱们家会不会太高调了?”
程父想了想道:“若是裴大人找咱们家帮忙,拒绝确实不好,这是陛下颁布的律令,想来那些想要巴结陛下的官员们,会争相去报名。”
还得是在衙门里多年的程父,一语说中了关键。
程满月眼前一亮,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转念又一想,裴去疾能不懂这个道理吗?那他找她报名做什么?不是多此一举吗?
程父想起衙门里对裴去疾的传言,捡着重点说了一句。
“裴大人年轻有为,长得也好,又受陛下器重,前途不可限量。想要嫁他的贵女们不知道有多少,之前我还听人说,他拒绝了郡主的婚事,惹怒了七王爷,不少官员还参他呢。”
裴大人那么受女子欢迎吗?
想想他自身的条件,再想想他那张脸,确实比较容易让单纯无知的女郎们上当受骗。
她要引以为戒!
“阿耶,我去找小兰她们了,问问她们去不去报名?”
程父看着幺女毛毛躁躁跑出去,操心道:“跑慢一些,不要撞了。”
“知道啦!”
她家距离好友小兰家最近,她过去的时候,小兰刚好捡桃枝回来。
“大忙人,怎么有空到我家来了,是不是又有急单?”
程满月蹦蹦跳跳上前:“没有急单,我刚才从街上回来,听到朝廷要办女学,你要不要去?听说头一年束修便宜。”
小兰从外面回来,自然也听说了。她完全就没有把女学两个字跟自己联系到一起。
“我啊?”小兰指着自己,用诧异的口吻问。
程满月:“对对对,不用怀疑,就是你。”
小兰:“别闹了,我家什么条件,你又不是不知道。家里供哥哥读书就够吃力了,我一个女郎,上什么学啊,说出去让人笑话。”
程满月:“笑话什么,男人跟女人不都是人吗?男人能学,为什么女人就不能学。”
小兰不能理解:“女人读书有什么用呢?”男人读书能考取功名,女人能吗?
虽说上面坐着的是女帝,下面当官的还不都是男人。
程满月:“之前还没有和离跟女学呢,现在不一样有了。咱们先不说以后女子能不能考科举,就说那些官家小姐跟富商小姐们,不一样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吗?”
“可见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是专门用来针对普通出身的女子,稍微有钱有势一些的大家闺秀,还是要识文断字。”
小兰迷惑了,十几年的教育,她的想法都已经成型了。
“你说那么多,你想去啊?”
程满月不好意思的道:“我是想去,这不是来找你作伴吗?”
小兰撇嘴摇头:“我阿娘肯定不愿意我去,家里好不容易宽松一些,她肯定还想我在家里干活挣钱。”
程满月没想到做手工活,改善生计,还成了耶娘把女儿留在家里的借口了。
“先不管你阿娘怎么想,你想去吗?”
小兰心里是无所谓的,她想去跟小姐妹一起玩。
“我也想去看看,不知道女学好不好玩。”
程满月:“你先问问你阿娘,我去秋霜家问问。”
她风风火火的到了另一个好友家,两人说的都大差不差。
连续走访了五个好友,她总结出几个问题。
她们都说,男人读书考科举有用,女人读书没用。
家里肯定想让她们在家里挣钱,不愿意给她们出学费。
她一边想一边走,终于明白裴去疾为什么要找她了。
达官显贵家的小姐们,在家里有先生教,上不上女学都无所谓。
真正需要上女学的是,普通百姓家的女儿们。
也不知道是陛下的意思,还是裴去疾的意思。
不管是谁,她都衷心的感谢。
没过多久,小姐妹都有回复了,她们家中不愿意让女儿去女学。
除非朝廷强制,否则即便有这么好的机会,她们还是去不了。
程记的绢花摆件跟布偶,再一次得到了顾客们的认可。
入冬以后,年关就近了。准备早的人家,已经开始一点一点的囤积年货。
殷实一些的家庭,终于找到了花钱的借口,各种象征喜庆的东西,开始陆续出现在市面上。
其中就包括预定鲜花。
鲜花的价格,一般人家只能仰望叹气,现在有了平替,在加上刘正妹妹的宣传,刘正妹妹的店,一夜之间就火了。
“这个带提篮的怎么卖?”
刘正妹妹:“你那是大提篮,要一两银子。旁边小一些的提篮不贵,只要两百文。”
顾客往旁边看了看,两相对比,就显得两百文的小气了。
“便宜点,我就买了。”
刘正妹妹:“便宜不了,你闻闻是不是有花香,那可是从西域运过来的香料做的,一两千金,一个提篮放屋里,满屋子花香,我这还卖便宜了呢。”
“下回带我好姐妹一起来,便宜点吧。”
刘正妹妹纠结了下,为难道:“便宜不能便宜,再送你一个小布偶,我一个小布偶都卖二三十文呢。”
顾客看着提篮里堆成山,可可爱爱的暖色系糖果色布偶,心动了。
当天中午,刘正妹妹就派人来加订单了,再加五百两的货。
她想起城西一直亏空的茶水铺子,索性关了,直接卖绢花摆件。
这生意就得过年过节的时候做,年前肯定大赚一笔。
老篾匠跟儿子来送货的时候,程父又订了不少提篮,同时又订了不少桃柳枝。
“得抓紧,先搜罗一批送来,提篮做好一批也先送来。”
老篾匠家的生意早就不行了,儿子都改行去学木匠了。没想到自从接了程记的订单,一日比一日好。
现在儿子都不外出做木匠活了,连妻子儿媳都跟着打下手,全家齐上阵,才能勉强供上货。
现在又下这么多订单,老篾匠一家,忙且快乐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背靠大理寺发放手工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