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订两百双布鞋?”程父知道周安的店,人不认识。
他巡逻负责的是内城中心这一块,四季成衣店,靠近城南了,不是他巡逻范围。
周安:“除了两百双现在穿的,我再订两百双棉鞋,价格是?”
程父还不确定要不要把鞋卖给周安,没有急着跟他说价格。
若是成衣店都卖他们的鞋,走街串巷的货郎们还能卖得出去吗?
老实人总是时时刻刻为别人想,生怕哪里做的不全面,伤害了他人的利益。
程满月接过话:“周老板开的是成衣店,卖我们手上现在的货,肯定不上档次。”
周安追求的是上档次吗?他追求的是便宜。
程满月:“不如我给周老板出个主意,让周老板店里的鞋跟货郎们卖的鞋区分开,价格虽然贵上一到三文,但是有特色呀。”
“你想想,要是你跟货郎们卖的一样,百姓们不就去找货郎买啦,干嘛非要到你成衣店买。”
周安沉默着想了想,这话说的有道理啊!
程满月:“我们给出的方案是,要么在鞋上绣花,要么增加一些装饰品,绣花的钱跟装饰品的价格不一样,周老板也知道绣花费时费眼,要贵一些。”
周安下意识的问:“贵能贵多少钱?”
程满月:“一到三文钱,图案简单的一文钱,复杂的多一些。”
周安心道,别是随便绣几针,糊弄他吧?
程满月:“可以先看样品,然后再定制。马上天气冷了,还有加厚款的鞋。”
现在做出来的就有,有的里面缝了鞋垫,有的没缝。
她各拿了一双。
周安一眼就看上加厚款带鞋垫的了。
“那就先来两双样品,刺绣的跟装饰品各来一双。”
两人约好下午把样品送去成衣店。
这个模式走的是,线上跟线下的路子,就算是实体店卖货,也伤害不到货郎们的利益,余下的就是客人们自行选择的问题,囊中羞涩的去跟货郎买,手中富余一些的,要求高一些的,就去店里买。
长安城外的小河村
货郎挑着扁担摇着拨浪鼓进村。
村里的王家,孩子多地少,一家人扎着腰带过日子。
“一天比一天冷了,孩子们一直穿草鞋生病了,又要花钱买药。”不止孩子们穿草鞋,家里大人也穿的草鞋。
王氏拿了孩子们穿小的,补丁多的衣裳糊了鞋底,就是还缺布。
结实一些的布,一尺就要五六文,最多也就只能给做两双孩子穿的鞋。
若是给大人做,也就能做一双。
“我听人说内城有做手工活的,能挣不少钱。等地里的活忙完了,我跟几个邻居过去看看。”王氏也是被逼的没法子了,要不然她是不敢进内城的。
听说内城的人看不起他们外城这些种地的,凶的很。
王二皱着眉头:“昨日不是卖了一些粮食吗?不行就先给孩子们一人买一双。”
王氏不愿意:“五个孩子得花多少钱,咱家卖粮食的钱,都不够买鞋的。”
货郎的声音近了。
王二心疼孩子冻的冰块似的脚,咬牙道:“先给最小的买一双,其他的,毁件补丁多的衣裳做出来。”鞋面上都是补丁,总比冻病了强吧。
王氏满脸忧愁,要是家中富余,谁愿意孩子冻着呢。
王二揣着铜钱出门了,没过一会儿,就揣着两双鞋笑着回来了。
“赶紧给孩子试试,要是不合适,还能去跟货郎换。”
王氏愣住了:“你不是就拿了一双鞋的钱出门吗?怎么拿了两双鞋回来?”
王二也觉得像是捡了大便宜:“货郎说是程记手工活作坊做的,比别家做的都便宜。”
程记手工活作坊?不就是之前邻居说挣钱的那一家吗?
同样的事,还发生在周边各村
“当家的,该给孩子买一双新鞋了,咱儿子在书院读书,别人都穿的体体面面的,咱儿子就算穿的不好,也不能带补丁。那鞋脚趾头都要拱出来了。”
“买什么买,我做了一双,一会儿给儿子送去。”
“你做的我穿穿还行,送去书院给儿子穿不行,太丑了,还掉鞋。”
“买鞋不用花钱呐?外面卖的鞋有多贵,你知道吗?”
货郎敲梆子的声音来了。
还有已经买过,觉得便宜,还想再多买一双的。
“怎么货郎还不来,我明日回娘家,还想给我阿耶阿娘一人买一双呢。”
“货郎卖的鞋也太便宜了,我都不想做了,纳鞋底纳的手指头疼,前两天我纳鞋底,还扎到手了,疼死了。”
“我也是,鞋底那么硬那么厚,每次做完了鞋,我手都要疼好些天,疼的受不了还得去找大夫看。钱花在买药上,还不如一开始就买鞋。”
四季成衣店看到成品以后非常满意,当即就跟程记下了订单。
绣花、装饰品跟加厚款,各三百双,听话里的意思,好卖还会追加订单。
定制款给的价格也很美丽,程满月根据难易程度,定了价钱。
女人们看到订单以后,就跟饿虎扑食一样,把订单给瓜分了。
现在九百双鞋,对庞大的做手工活团队来说,简直就是洒洒水啦!
裴去疾又一次下职回来,看到八仙桌上堆的跟小山似的鞋跟绳子,眼都有些晕了。
又来…
“山儿,锅里给你留的有饭,你去拿就行。”
裴去疾深呼吸一口气,道:“阿娘怎么也不歇一歇?”
裴母声音雀跃:“你别管我,去吃你的饭。”
以前阿娘虽然精神不大好,每次看到他下职,还要硬撑着给他张罗饭菜的。
现在精神倒是好了,热饭没了。
好在阿娘虽忙,饭菜的档次倒是上去了。之前一顿忙,端出来的是清粥小菜。
现在让他自己去厨房拿,菜肉鸡蛋都有,也舍得放油了。
吃过饭以后,裴去疾走到前厅,熟练的坐下给阿娘帮忙。
一开始阿娘还说不用不用,却总是找他穿针引线以后,他就明白了。
谁能想到他堂堂大理寺少卿,回家以后却要给阿娘干手工活。
“山儿,你去忙吧,阿娘忙的过来,真不用你帮忙,你去做你自己的事情去吧。”裴母一边说,一边伸手把针线递出去。
人老眼花,穿个针线都穿不好,等明日挣了钱,多买些灯油回来,把油灯挑亮一些吧。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背靠大理寺发放手工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