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清江项目”前期论证紧锣密鼓进行,叶辰频繁往返于连坞与省城之间,为项目规划和争取支持奔走之际,一股暗流悄然涌动,并最终化作一支冰冷的暗箭,射向了风头正劲的叶辰。
一封匿名举报信,同时出现在了省纪委、市委主要领导的案头。
信件措辞尖锐,罗列了叶辰的“几大罪状”:
其一,好大喜功,脱离实际,强行推动劳民伤财的“清江项目”,企图用个人政绩绑架连坞发展,罔顾县财政承受能力和潜在生态风险;
其二,在城西小区改造项目中,与中标企业存在“不正当往来”,涉嫌利益输送;
其三,拉帮结派,排除异己,重用亲信刘国栋等人,打压不同意见的干部,如县委办主任赵立春;
其四,生活作风有问题,与省报女记者林筱筱关系暧昧,多次接受其“带有目的的采访和宴请”。
这封信件内容翔实,细节逼真,时间地点人物似乎都有所指,极具迷惑性和杀伤力。
尤其将“清江项目”这个尚在论证阶段的宏大构想与“个人政绩”挂钩,将正常的工作交往渲染成“利益输送”和“拉帮结派”,更是精准地戳中了当前形势下上级领导最为敏感的神经。
消息像一阵寒风,瞬间吹遍了连坞官场。
原本就因为项目争论而有些微妙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各种猜测、议论甚嚣尘上。之前被叶辰的魄力和项目前景所鼓舞的人,开始变得犹豫和观望;
而一直对叶辰改革步伐心存不满或感到威胁的人,则难掩幸灾乐祸之色。
赵立春虽然表面上依旧沉稳,但眉宇间那丝难以掩饰的轻松,还是落入了刘国栋等人眼中。
刘国栋第一时间找到叶辰,脸色铁青,拳头紧握:“县长,这绝对是污蔑!是有人眼看‘清江项目’有希望,挡了他们的路,就使出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我们必须反击,查清楚是谁在背后搞鬼!”
叶辰坐在办公桌后,面色平静地看着窗外。
相较于刘国栋的激愤,他显得异常冷静。
在决定推动“清江项目”时,他就预感到可能会触动某些根深蒂固的利益神经,会引来反扑,只是没想到对方动作如此之快,手段如此卑劣。
“国栋,稍安勿躁。”叶辰转过身,声音沉稳,“举报信来了,说明有人坐不住了,害怕了。这是好事。”
“好事?”刘国栋不解。
“这说明我们做的事情,真正触及到了关键。他们不敢在明面上反对发展,只能躲在暗处放冷箭。”
叶辰站起身,走到刘国栋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这种时候,暴跳如雷、自乱阵脚,就正中对方下怀。我们要做的,是稳如磐石。”
他迅速做出部署:
“第一,你和我,以及所有涉及举报信内容的同志,立刻梳理手头所有相关工作记录、会议纪要、财务凭证、项目文件,确保每一笔资金、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接触都有据可查,清清白白。尤其是城西改造项目的所有流程和‘清江项目’的论证资料,必须完整规范。”
“第二,正常工作,尤其是‘清江项目’的前期论证,一刻也不能停。越是这样时候,越要拿出成绩,用事实说话。你告诉相关部门的同志,不要受干扰,该干什么干什么,天塌不下来。”
“第三,关于我和林记者,”叶辰顿了顿,语气坦然,“我们之间是正常的媒体与被采访对象关系,所有接触公开透明,有采访记录、有稿件为证。身正不怕影子斜。”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叶辰目光锐利起来,“我们绝不主动去查是谁举报,不搞内耗。相信组织,相信纪委的调查。但我们要提高警惕,防止有人趁机造谣生事,破坏稳定。”
叶辰的冷静和条理,像一盆冷水,浇熄了刘国栋心头的怒火,也让他迅速镇定下来。“我明白了,县长。我马上就去安排。”
很快,市纪委的调查组低调入驻连坞。谈话、查阅资料……一系列程序悄然展开。连坞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很多人都为叶辰捏了一把汗,毕竟在这种时候,有时候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别人认为你做了什么,尤其是当举报信内容如此“有鼻子有眼”的时候。
罗建明在此期间的表现耐人寻味。
他主持召开了一次常委会,在会上,他表情严肃地强调了组织纪律,要求全体干部相信组织,配合调查,不传谣、不信谣,安心做好本职工作。
他对叶辰的态度,表面上依旧维持着合作,但在关于“清江项目”的几次小范围讨论中,他的表态明显比之前更加谨慎,甚至流露出“项目虽好,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尤其在当前形势下更要稳妥”的意思。这无疑给那些质疑项目的人释放了某种信号。
叶辰对此心知肚明。
他没有去质问罗建明,也没有在公开场合为自己辩解一句。他严格按照组织程序,配合调查组的工作,如实提供所有材料。
同时,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白天处理日常政务,推动项目论证,晚上梳理材料,准备应对可能更深入的调查。
他消瘦了一些,但眼神中的坚定没有丝毫动摇,举止依旧从容不迫。
他的这种“稳”,像中流砥柱,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连坞干部队伍中支持改革、期盼发展的人心。
一天晚上,叶辰接到林筱筱打来的电话。她的声音带着关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愤怒:“叶辰,你没事吧?我听说了那些谣言……”
叶辰笑了笑,语气轻松:“没事。身正不怕影子斜。只是连累你了,不好意思。”
“我有什么好连累的!”林筱筱语气坚决,“我们的采访记录清清楚楚。我只是担心你,这种时候……”
“放心吧。”叶辰打断她,声音沉稳有力,“浊水终会澄清。我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把连坞该做的事情做好。你的报道写得很好,帮我们争取了很多关注和支持,这才是最重要的。”
挂断电话,叶辰继续伏案工作。他知道,这场风波是对他党性、人品和能力的极限考验。
他不能倒,也不会倒。
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清白,更是为了连坞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为了那些信任他、支持他的干部群众。
他必须,也一定能扛过去。
调查在持续,谣言在飞舞,压力在弥漫。
但叶辰的身影,依旧挺拔地出现在连坞的各个工作现场,出现在“清江项目”的论证会议中。
他用沉默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担当和砥柱中流。
连坞的天空,阴云密布,但人们期待着,期待着云开雾散,砥柱依旧的那一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重生之警途重启,我要纵横官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