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莫愁与杨康日夜兼程,再下江南。
此次归来,心境与以往截然不同。不再是游历或暂避,而是要以江南为基业,直面即将到来的滔天巨浪。
他们首先秘密会见了沈玉清。
在临安城深处那座愈发宏伟却也更加戒备森严的庄园密室内,玉清呈上的已不仅仅是账册,而是一幅庞大的人才与势力图谱。
“姑娘,杨公子,”玉清语气沉稳,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五年深耕,我们麾下核心人才已逾三千!不仅包括精通算术、管理的顶尖账房管事数百人,更网罗了善于营造的巧匠、精通漕运的水手、熟悉各地风土的向导、甚至还有几位曾效力军中、精通阵法的退役校尉!”
“护卫力量经过严格筛选和训练,忠诚可靠者已达四万三千余人,分散在各处产业要害,装备精良,可随时集结!”
他顿了顿,补充道:“此外,依照姑娘‘广积粮’的指示,我们在苏杭湖广等地,暗中购置了大量粮仓,储粮足以支撑十万大军一年之用。
与海外番商的渠道也已打通,可源源不断输入稀缺物资。”
紧接着,他们又见到了苏玉洁。
如今的苏氏医馆,已不仅是一个医疗机构,更成了一个深入民间的庞大网络。
“姑娘,”玉洁禀报时,眼中带着医者的仁光与执行者的干练,“四十余所医馆运转良好,可独立坐诊的大夫已达两百八十余位,医女一百五十余人,药童学徒超过六百人。
我们不仅治病救人,更利用医馆分布广泛的优势,建立了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各地疫情、民情、乃至零星军队调动,皆可迅速汇总。”
她特别提到:“战时,所有医馆皆可转为伤兵营,我们的医者和药童都受过基本的战场救护训练。储备的药材,亦可支撑大规模救治。”
听着玉清和玉洁的汇报,饶是李莫愁心志坚定,杨康见识渐长,也不禁为手中掌握的这股力量感到震撼。
这已不仅仅是富可敌国,而是拥有了影响一隅乃至搅动天下的庞大潜势力!
人才、财富、武力、民心、信息网络……竟在不知不觉间,已初具雏形!
然而,未等他们细细消化这股力量,来自北方的狼烟已冲天而起!
---------------------------------------
蒙古大汗铁木真,在彻底消化金国故地后,终于挥师南下,剑指南宋!
蒙古铁骑如潮水般涌来,一路势如破竹。
南宋承平已久,武备松弛,军队一触即溃。
更令人心寒的是,临安城内的皇亲国戚、高官显贵、乃至许多富商巨贾,闻风丧胆,不是主张议和投降,就是携带家眷细软,仓皇南逃。
临安城,这座南宋的行在,顷刻间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与混乱之中,宛如一座即将被抛弃的孤城。
就在这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李莫愁与杨康站了出来!
他们没有逃跑,反而利用手中强大的资源网络,迅速行动。
沈玉清调动所有商铺力量,稳定市场,安抚民心,将储存的粮食部分公开平价售卖给百姓,部分充作军粮。
苏玉洁则指挥所有医馆大开方便之门,收容伤兵和逃难百姓,同时组织医女药童准备战时救护。
杨康更是做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举动——他在临安城头,面对惶恐的军民,公开亮明身份:“我乃杨家将后人,杨再兴玄孙,杨康!”
“先祖为国捐躯,今日焉能坐视胡虏践踏我山河!”
杨家将的忠烈之名,在南宋民间拥有极高的威望,此言一出,如同在死水中投下巨石,瞬间激起了无数血性男儿的豪情!
李莫愁则以其超一流的武功和冷静果决的指挥,迅速收拢溃散的宋军残部,与沈玉清麾下的四万余护卫合并整编,依托临安城高池深,构建防线。
她将网罗来的各类人才物尽其用——巧匠加固城防,水手控制河道,熟悉阵法者协助布防……
不愿逃跑的将士、被激起血性的百姓、以及李莫愁杨康麾下的核心力量,迅速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抵抗力量。
临安城,这座原本即将陷落的都城,在李莫愁、杨康等人的带领下,竟奇迹般地稳住了阵脚,亮出了决一死战的锋芒!
城头之上,“杨”字大旗与一面简单的“李”字旗并肩飘扬。
李莫愁白衣胜雪,面容清冷如霜,目光坚定地望着北方烟尘滚滚之处。
杨康一身戎装,手持长剑,立于其身侧,眼神锐利,再无半分昔日的纨绔之气。
身后,是暂得安定的百姓和同仇敌忾的将士。
一场注定惨烈无比的临安保卫战,即将拉开序幕。
这一次,他们守护的,不仅仅是一座城,更是心中的道义,与脚下这片土地的未来。
---------------------------------------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综影视:女配逆袭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