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元年的初春,料峭寒意中终于透出一丝和缓的迹象。
前朝,在雍正帝铁腕整肃下,八爷党余孽被逐步清除,新政推行初见成效,朝局渐稳。
永和宫紧闭的大门,也终于对新帝开启了一条缝隙。
在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坚持不懈的斡旋、以及雍正帝多次恭敬请安(虽仍被拒之门外)和源源不断送入永和宫的珍奇补品、孝心供奉的软化下,更或许是在得知十四阿哥胤祯虽被监控但性命无虞、生活尚可的消息后,圣母皇太后乌雅氏心中的坚冰,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痕。
她移居宁寿宫,正式接受“仁寿皇太后”的徽号,她终于默许了皇帝每月初一、十五的例行请安(虽态度依旧冷淡),也勉强接受了后宫妃嫔的集体朝拜(仅限于重大节庆)。
这份破冰,如同久旱后的甘霖,极大地缓解了前朝后宫因太后拒封而带来的巨大压力,也让紫禁城上空那令人窒息的阴霾消散了不少。
雍正帝冷峻的眉宇间,也难得地添了一丝轻松。
就在这气氛稍缓之际,永和宫传出一道影响深远的懿旨:
“皇帝登基,后宫妃嫔多为潜邸旧人。为延绵皇嗣,充实掖庭,着令礼部主持,于本年春举行八旗选秀。满洲、蒙古、汉军旗适龄女子,皆在候选之列。”
这道懿旨,既彰显了太后作为后宫尊长的权威,也向天下昭示了新帝后宫的“开张”与新朝气象。
更重要的是,它为各方势力——无论是急于稳固地位的后宫旧人,还是渴望攀附皇权的前朝新贵——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力场。
选秀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礼部紧锣密鼓地筹备,各旗参领忙碌地遴选上报适龄秀女。
紫禁城内,潜邸旧妃们心思各异:
皇后宜修端庄持重,主持选秀大局,心中却在默默评估着哪些秀女可为己所用,哪些又可能成为新的威胁。
华妃年世兰听闻选秀,妒火中烧。
她虽得协理六宫之权,但无子嗣始终是心头大患。
她盘算着如何借选秀之机,打压潜在的对手,更要严防有家世背景的汉军旗女子入选分宠。
至于文鸳抚摸着高高隆起的腹部,心中五味杂陈。
选秀意味着将有更多年轻貌美的女子进入后宫,分薄皇帝的宠爱。
但她更清楚,自己此刻最大的倚仗和任务,是平安诞下腹中的龙裔。
她告诫自己静心养胎,暂不理外事。
齐妃、懋嫔、裕嫔等或忧心失宠,或冷眼旁观,或如曹贵人、芳贵人般自顾不暇(两人月份也渐大)。
八月初三,黄道吉日。
紫禁城神武门内外,香车宝马络绎不绝。经过层层筛选的八旗秀女,身着统一旗装,在太监的引领下,按旗籍序列,步入御花园,等待帝后及太后的最终阅选。
空气里弥漫着脂粉的香气和少女们紧张期盼的气息。
御花园钦安殿前,帝后并坐,华妃、齐妃等高位妃嫔分坐两旁(景妃因月份太大,皇帝便没让她来)。
秀女们五人一组,依次上前行礼,太监报上家世姓名。
雍正帝神色端凝,目光扫过一张张或娇羞、或紧张、或故作镇定的年轻脸庞。
太后和皇后面带温和笑意,偶尔与皇帝低语几句。
华妃年世兰则眼神锐利如刀,挑剔地打量着每一个秀女,尤其对容貌出挑者,目光更是不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综影视:女配逆袭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