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炼丹堂所属的药圃区域,空气中的灵气似乎都变得不同了。不再是灵植园那种单一、平和的木灵气,而是夹杂着各种或炽热、或清凉、或辛辣、或甘醇的复杂气息,那是成千上万种不同属性灵药散发出的混合灵气。
孙建深吸一口,感觉体内那五彩斑斓的“LEd灯”都似乎活跃了一丝,虽然转化效率依旧低下,但这种置身于“灵气多样性环境”的感觉,让他对“五行伪灵根”的利用有了新的模糊想法。
柳芷晴将他带到一片被低矮白玉栏杆围起来的药田前,田中被划分成数十个整齐的小畦,种植着形态各异的灵草,有些叶片如火焰跳动,有些茎秆似冰晶凝结,有些则开着散发奇异香味的小花。
“这片‘百草园’交由你负责。”柳芷晴声音清冷,语速却快,“这里种植的都是一阶、二阶的常用辅药,虽非珍稀,但药性各异,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你的任务,就是按照这玉简中的要求,”她递给孙建一枚新的玉简,“定时浇水、松土、除草、捉虫,并记录每株灵草的生长状态,不得有误。”
孙建接过玉简,神识一扫,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像,详细记录了每一种灵草的习性、照料方法、注意事项,其精细和复杂程度,远超灵植园那粗放式的管理。
“弟子明白。”孙建郑重应下。这工作看似繁琐,却正合他意。
柳芷晴又交代了几句,便匆匆离去,似乎炼丹堂事务繁忙。
孙建立刻投入到新工作中。他先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对照玉简,将百草园里每一种灵草都仔细辨认了一遍,并在自己用狼皮订成的“工作手册”上画下简图,标注名称和关键特性。
“赤炎花,喜阳畏湿,需用蕴含火灵气的‘红垩土’栽培,每日需日照至少四个时辰……”
“冰凝草,性寒,需生长在阴湿背光处,根部需覆盖‘寒玉砂’,三日浇灌一次‘无根灵水’……”
“蛇涎果,伴生有‘黑线蛇’守护(已人工驯化,毒性减弱),采摘时需以玉器盛放,忌金铁……”
孙建一边记录,一边在心里疯狂吐槽:“这养护条件,比实验室里的无菌培养还苛刻!温度、湿度、光照、土壤ph值(他类比)、伴生生物……每个变量都要精确控制!这哪是种地,这分明是搞精密农业!”
但他很快发现,玉简中的记载虽然详细,却多是经验之谈,缺乏系统性的原理阐述。比如,为什么赤炎花一定要用红垩土?仅仅是因为它蕴含火灵气?那如果用其他方式提供稳定火灵气,是否可以用普通灵土?冰凝草为什么三日一浇?这个周期是如何确定的?能否优化?
他的“科研之魂”再次熊熊燃烧。
接下来的日子,孙建如同一个严谨的科研人员,除了严格按照玉简要求完成日常工作,还开始了自己的“药性动力学”研究。
他利用在灵植园攒下的人情,弄来了一些废弃的、品质较差的灵土和普通药草种子,在自己的小窝棚旁边开辟了一小块“试验田”。
他尝试用不同比例的普通灵土混合少量红垩土来种植赤炎花,并尝试用那简陋的、加了“内循环模块”的聚灵阵,微调其周围的火灵气浓度,观察生长情况。
他记录冰凝草在不同浇水周期下的叶片色泽、灵气波动和根系发育状态,试图找出最优灌溉区间。
他甚至偷偷收集了一些不同灵草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叶片样本,用他那微弱的神识和黑色金属片辅助,尝试分析其内部灵气结构和药性成分的微弱变化——这相当于在没有任何分析仪器的情况下,进行徒手成分分析,难度逆天,纯属瞎搞,但他乐此不疲。
小电驴成了他的最佳助手,它的嗅觉似乎对灵草状态异常敏锐,能提前预警某些灵草的病虫害或者生长不良,帮孙建避免了几次小事故。
这天,孙建正在试验田里记录数据,柳芷晴突然来访。她本是来检查百草园情况的,却一眼瞥见了孙建那块画满奇怪符号和曲线的狼皮“工作手册”,以及旁边那块格格不入的“试验田”。
“你在做什么?”柳芷晴蹙眉问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悦。私自改动药圃布局,可是大忌。
孙建心里一紧,知道躲不过去了,只好硬着头皮解释:“回柳师姐,弟子……弟子是在尝试验证一些关于灵草生长的想法。”
“想法?”柳芷晴拿起那张狼皮,看着上面鬼画符般的记录(孙建用了很多自创的缩写和图表),完全看不懂。“这是什么?”
“这是……弟子记录的一些数据。”孙建指着上面的符号解释道,“比如这‘L1-3’,代表第一垄第三株赤炎花;‘ph’代表周围灵气环境;‘GR’代表生长速率……弟子想看看,在不同土壤和灵气条件下,它们的生长是否有规律可循……”
柳芷晴听得云里雾里,但“规律”二字让她心中微动。丹道一途,本质上也是在摸索药性融合的规律。她耐着性子,指着试验田里那几株长势明显不如百草园正品的赤炎花:“这就是你摸索规律的结果?”
孙建老脸一红:“呃……实验尚在初级阶段,存在很多不足。不过弟子发现,即便不用纯红垩土,只要周围火灵气浓度稳定在某个阈值以上,赤炎花也能存活,只是长势稍慢。这说明,关键因素可能不是土壤本身,而是持续稳定的能量供应环境……”
他尽量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阐述着自己的“猜想”。
柳芷晴看着那几株虽然瘦弱但确实活着的赤炎花,又看了看孙建那虽然简陋但条理清晰的记录,清冷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极淡的惊异。这个杂役弟子,思路确实与众不同。虽然方法古怪,甚至有些离经叛道,但似乎……不是在胡闹?
“歪门邪道。”她最终只是淡淡评价了一句,却没有追究他私自搞试验田的责任,反而话锋一转,“既然你对药性如此‘有想法’,正巧我炼制‘清心丹’缺了一味‘宁神花’,药圃库存的年份不足。你若能在半月内,用你这些‘规律’,将这批宁神花幼苗的年份催熟到五年以上,我便不计较你今日之事,另有赏赐。若不能……”她没说完,但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是考验!也是机会!
孙建看着柳芷晴指着的、那一小片刚刚发芽、灵气微弱的宁神花幼苗,心里清楚这任务难度极大。正常催熟灵药,需要特定的灵植夫功法、阵法或者珍贵丹药,他一个五行伪灵根的杂役,凭什么?
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
“弟子……愿尽力一试!”
柳芷晴不置可否,转身离去。
孙建看着那片娇嫩的幼苗,压力山大。常规方法肯定不行,必须出奇招!
宁神花,性平和,有安神静心之效,喜纯净灵气,对灵气波动敏感。
“催熟……本质上是加速其生命进程,需要大量的、易于吸收的纯净灵气……还要保证其药性不偏不倚……”
他大脑飞速运转,结合之前对聚灵阵的研究和对宁神花习性的了解,一个大胆到近乎荒谬的计划逐渐成型。
他先是花费了5个贡献点,去宗门坊市换来了几块最劣质的“白玉石”(蕴含极其微弱的无属性灵气)和一些绘制阵法的基本材料——一种由“星尘砂”混合灵兽血制成的低级灵墨。
然后,他以那片宁神花幼苗为中心,开始布置一个超小型的、经过他“魔改”的聚灵阵。
这个阵法,不再是简单的一元聚灵阵。他借鉴了《低阶阵法原理初探》中提到的“微尘锁灵阵”的部分结构,试图将汇聚来的灵气更长时间地锁在阵法范围内,减少溢散。同时,他利用那黑色金属片对灵气良好的引导性,将其作为整个阵法的“调控中枢”。
最关键的,是他准备尝试一个疯狂的设想——利用自己“五行伪灵根”的特性!
“五行伪灵根对单一属性灵气吸收差,但或许……对平衡、纯净的无属性或者五行均衡的灵气,亲和力会高一些?”这只是他的猜测,毫无依据。
他打算,在阵法启动后,自己就坐在阵眼附近,主动运转那半生不熟的《青木诀》。但他运转的目的,不是吸收灵气,而是尝试用自己那微弱的神识和五行俱全的灵根特性,去“梳理”、“调和”阵法汇聚来的、可能带有各种杂质属性的灵气,努力使其变得中正、平和,更接近宁神花所需的“纯净”状态!
这相当于把自己当成一个“人肉灵气过滤器”和“环境稳定器”!
说干就干!
他耗费了整整两天时间,小心翼翼地在宁神花幼苗周围,刻画了一个直径只有三尺的复杂阵法图案,每一笔都凝聚着他的心神和对阵法原理的理解。那黑色金属片被埋在阵法中心,与所有线路相连。
放入仅剩的几块下品灵石作为能源,孙建深吸一口气,坐在了阵法边缘。
启阵!
嗡!
微光泛起,灵气开始缓缓汇聚。孙建立刻收敛心神,一边维持着阵法的基本运转,一边尝试着将自己的神识如同触手般探出,引导着汇入阵法的杂乱灵气,同时运转《青木诀》,不是为了炼化,而是以其为引,努力平衡着灵气中的五行属性。
这个过程极其艰难!他的神识微弱,控制力差,如同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试图操控精密的机床。灵气在他笨拙的“梳理”下,时而紊乱,时而停滞,好几次都差点导致阵法崩溃。他不得不频繁调整,精神力和体内那点微薄灵力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
额头上冷汗涔涔,脸色也越来越苍白。
小电驴焦急地在他身边转来转去,却不敢打扰。
一天,两天,三天……
孙建几乎不眠不休,像个钉子一样守在阵法旁,不断地“梳理”、“调和”。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快要烧坏的cpU,全靠意志力在支撑。
而阵法中央的那些宁神花幼苗,在经历了最初几天的波动后,似乎真的适应了这种被“人工调和”过的、异常温和纯净的灵气环境,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起来!叶片变得更加翠绿剔透,茎秆更加挺拔,顶端甚至开始孕育出细小的花苞!
到了第十天,当柳芷晴再次来到百草园时,她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那片原本只是幼苗的宁神花,此刻竟然已经长得郁郁葱葱,大部分植株都开出了淡蓝色、散发着宁静气息的小花!从其灵气波动和植株形态判断,年份绝对超过了五年!甚至接近十年!
而孙建,则脸色惨白如纸,眼窝深陷,浑身被汗水湿透,如同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瘫坐在那个已经黯淡无光的阵法旁边,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小电驴正用舌头舔着他的脸,试图让他清醒一点。
柳芷晴快步上前,仔细检查了那些宁神花,确认药性充沛且纯净,没有丝毫催熟常见的虚浮之感。她猛地转头,看向几乎虚脱的孙建,清冷的眸子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惊和……一丝探究。
“你……你是怎么做到的?”她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波动。
孙建艰难地扯出一个笑容,气若游丝:
“报告师姐……弟子……优化了一下……局部生长环境的……能量供应品质……和稳定性……”
说完,头一歪,彻底晕了过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在修真界讲科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