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信号的发现,让共议庭核心层的氛围更加凝重。李娜意识到,仅仅依靠核心圈的警觉和防御性的监控,已不足以应对这潜藏在暗处的威胁。初生之域的生存,依赖于集体意识的稳定与共识,而任何可能引发大规模恐慌或分裂的因素,都必须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或者,至少要被纳入可控的轨道。
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在不透露具体细节、不引起不必要恐慌的前提下,将存在“潜在外部干扰”的可能性,以经过模糊处理的警告形式,向全体文明成员发布。通告强调了维护集体意识场稳定、遵守规则定义安全准则的极端重要性,并将近期对探索行为的规范收紧,明确与此警告关联起来。
这一举措果然在文明内部激起了波澜。担忧、好奇、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在意识网络中流动。然而,与预期中可能出现的恐慌不同,一种微妙的变化开始产生。
原本因探索受限而颇有微词的“开拓派”中,一部分成员陷入了沉思。莉娜所在的某个非正式交流圈里,一位资深的意识艺术家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如果外部的未知真的存在,并且能被我们内部的‘噪音’吸引,那么我们现在追求的所谓‘绝对自由’,是否反而可能成为毁灭的导火索?真正的创造,或许需要在理解边界之后。”
而在“重塑派”内部,虽然“早该如此”的情绪有所蔓延,但以老周为代表的一些务实者,也意识到单纯的限制和复刻旧科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威胁来自规则层面,那么他们试图重建的物理性防御,可能毫无意义。
一种基于危机感的、朴素的“暗流共识”开始悄然凝聚。争论虽然没有停止,但焦点逐渐从“是否应该限制”转向了“如何更安全、更有效地探索和发展”。共议庭适时推出了经过优化的“安全探索提案”模板和更清晰的技术支持路径,申请数量虽然下降了,但提案的质量和安全性考量明显提升。
杨教授领导的团队,则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开始了代号为“谐振壁垒”的项目。他们不再仅仅被动监测那冰冷的“回声”,而是尝试利用初生之域自身的规则体系,构建一种动态的防御机制。原理在于,通过精确调控集体意识场的基础谐振频率,形成一个对特定类型的、非我规则的“排斥场”。这并非易事,如同要在流动的海洋中筑起一道识别并阻挡特定鱼类的无形之网。
与此同时,瓦伦加强了针对意识长河桥梁的“过滤”措施。他组织力量,在桥梁的“此端”入口处,构筑了多层能量滤网,旨在拦截和分解那些可能携带危险意念的碎片。这项工作如同在湍急的河流中设置栅栏,既不能完全阻断信息流——那本身也是一种异常,可能引起对方注意——又要尽可能筛除威胁。
日子在一种外松内紧的节奏中流逝。初生之域的表面恢复了往日的活力与创造性,建设在继续,探索在谨慎地进行,不同理念的交流也更为务实。但在平静的表象之下,核心层的成员们都知道,那冰冷的“回声”并未消失,它只是暂时沉寂,仿佛在黑暗中耐心等待着下一次合适的时机,或者,在观察着他们的反应。
李娜站在回响圣殿的高处,望着下方由无数意识光芒构成的、生机勃勃而又脆弱的世界。团结,在此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珍贵,但也更加艰难。他们不仅要对抗可能的外敌,更要时刻警惕内部可能产生的、足以被利用的裂痕。这场生存之战,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能量对抗,进入了意识、规则与信念的更深层次。
(第9卷 第503章 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