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只觉得自己的头顶冒出了一个问号。
陛下,今天你怎么不按常理出牌?
这不是老早就确定的政策吗?
你是真要改还是想坑我?
犹豫了一下,说道:
“陛下,请容微臣思索一番。”
他确实准备了建议,就是削减藩王和郡王这两个层面的供奉数额。
刘伯温觉得,自己作为臣子,发现问题就该提醒君王。
但如今,老朱这么诚恳的模样,反而是让他有些不敢说出来的。
李善长也是惊疑不定。
他原本想着,要不要顺着朱元璋的意思附和一下。
但是,他作为刘伯温的“政敌”,这种时候在皇帝面前是要尽可能先对立一下的。
至于之后,那就看皇帝支持谁了。
李善长微微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
“陛下……”
“大明如今蒸蒸日上,国库日益充盈。”
“皇室子孙也才刚开枝散叶。”
“按照您原本的政策供养宗室,并不是难事。”
朱元璋叹息一声,说道:
“诸位啊。”
“我问你们一个算数题。”
“假设你第一天给我一粒米……”
“……”
朱元璋直接把李去疾的数学题复述了一遍。
“第十五天要给多少米?”
“你们都算算看?”
徐达皱起眉头默默掰着指头。
常遇春一脸神游天外,已经迷茫了。
李善长闭起眼睛,开始迅速一天一天地累算。
“陛下,是一万六千三百八十四。”
几个呼吸的时间,刘伯温就算好了答案。
好快!
朱元璋和李善长都惊了。
他们是亲身体验过的,知道这题虽然简单,但心算起来相当麻烦。
“伯温,你以前做过这道题?”
朱元璋忍不住问道。
刘伯温十分恭敬的回答道:
“启禀陛下,微臣并未做过这道题。”
“只是臣读过《九章算法》、《周髀》等书,知道用‘二分幂’的方法来解这道题。”
接着,刘伯温稍微解释了一下自己的算法。
这道题看起来长,但实际上就是求二的十四次方。
用二分幂法进行一次拆解,就变成二的七次方再开一次二次方,
也就是四的七次方。
再用二分幂法进行第二次拆解,就变成而的三次方,与二的四次方,两者相乘,
稍微计算一下,就知道这是先八乘以十六,得到的数字,再开二次方,
也就是一百二十八的平方。
到了这时候,一般人肯定难以通过心算得出答案,
但刘伯温研究了很多数学书,对数字相当敏感。
思考心算一下,就算出答案。
刘伯温已经尽可能简单地说自己的算法,
但现场大部分人都不由觉得有些头大。
他们都觉得,这么一搞,对他们反而难度加大了,还不如一天一天算到第十四天。
唯有朱标眼睛亮了起来,
“刘先生真是大才!”
“大哥说过,数学好的绝对都是人才!”
“有机会就把刘先生介绍给大哥!”
要不是朱元璋事先吩咐,这次少说多听,他肯定已经出声赞美了。
而刘伯温说到最后,忽然脸色一变。
微微思考了一下,刘伯温直接站起,向着朱元璋深深鞠躬,说道:
“皇上圣明!”
“此题竟蕴含天机!”
“当今诸位皇子还小,未生子嗣,看起来宗室人数不多。”
“可早晚有一日,皇子们也会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
“皇室血脉传至第十五代,人数只怕早就超过百万!”
“按照现在的供养制度,必然无法承受!”
刘伯温此时真是心悦诚服。
他觉得皇室供奉过多,只是想到,两三代之后,皇室人数肯定会增多,供奉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但他下意识觉得,皇室血脉最多也就像民间那些大家族一样,发展出几千人。
完全没想到,将来会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个宗室成员!
“皇上看到的,比我看到的要远很多啊!”
刘伯温在心里感叹。
毕竟十五代人,肯定是两三百年后了,谁会去想那么久远的事情?
但很快,刘伯温又感觉到了不对劲。
“不对啊……”
“这完全不像是陛下的风格!”
刘伯温觉得特别别扭,
就像是见到一个学渣,一夜之间忽然变成了超级学霸,实在不可思议。
不是不可能,只是时间太短了,有些不可思议。
就像是……学渣提前得到了答案!
“等等……皇长子回归……莫非这是皇长子发现的?”
“也不太可能啊……”
“皇长子小时候就很聪慧,但这等见识,也不像他这个年纪能推断出来的。”
“难道……是皇长子这些年,遇到了高人……”
“若真是如此,真想与这位高人见上一面!”
刘伯温脑海中闪过诸多念头,很想问一下朱元璋。
但最终还是忍了下来,低着头保持着恭敬的姿势。
李善长等人也反应了过来,跟着刘伯温一起鞠躬,喊道:
“陛下圣明!”
朱元璋看着低头的刘伯温,只觉得心里一阵舒坦。
神清气爽!
咱居然有让青田先生这么服气的一天!
不过,刘伯温居然能一眼就看破这道题目中的天机!
而且几个呼吸间,就用心算解出了那道题目。
如此看来,他与那位仙人转世的李去疾相比,差距或许也不算太大。
“要不要……”
“让伯温去和李去疾见一下面?”
“让伯温帮咱问出李去疾的那些想法?”
朱元璋有些犹豫。
他在某种程度上,有些不太信任刘伯温。
刘伯温的才智学问确实非常好,
但可惜的是,刘伯温和李善长不一样。
朱元璋总觉得刘伯温不是完全忠于他。
不像李善长那样,想事情做事情都是先考量皇帝的利益,再想其他,用着放心。
也不像徐达、常遇春那样,是过命的交情。
现在这个文华殿里,四个重臣中,有三个国公!
而刘伯温现在连爵位都没有!
但论到功劳,刘伯温可一点不比其他三个人少!
外界的说法,都是说这是因为刘伯温成为朱元璋手下的时间已经比较晚了。
那时候朱元璋已经算是一方豪强,相当有实力。
而徐达、常遇春,在朱元璋微末的时候,就追随他了。
李善长追随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也只是一个起义军众多将领之一,实力一般。
但实际上,这是朱元璋在敲打刘伯温。
只要刘伯温稍微服个软,表个忠心,朱元璋就能立即找理由给他也封个国公。
可刘伯温居然不吃这套,这些年完全没有表现出在乎爵位的模样。
只是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御史中丞和太史令。
这态度,朱元璋反而觉得自己被膈应到了。
咱可是皇帝!怎么这点面子都不给咱!
“罢了……以后再说。”
“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
朱元璋清了清嗓子,说道:
“都起来!都起来!”
“伯温啊,既然你知道问题所在了。”
“那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