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内的清理和搜寻工作持续了三天,最终确认玄机子(伊万)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同时,那枚关键的“零号令牌”也下落不明。陈默几乎可以肯定,伊万还活着,并且带走了令牌。
吴王下令严格封锁消息,对外只宣称剿灭了一伙意图不轨的前朝余孽和妖道。所有从废墟中发现的“异域”物品、图纸,被分批秘密运往长安,由吴王亲自挑选的绝对可靠之人看管。
然而,就在撤离终南山的前夜,营地外围发生了小规模的骚动。一伙身份不明、身手矫健的黑衣人试图潜入,目标直指存放伊万笔记的营帐!他们显然得到了内部消息。
“是冲着笔记来的!”裴明月剑光如雪,与来袭者战在一处。这些黑衣人招式诡异,配合默契,绝非寻常江湖人士,更像训练有素的死士。
陈默带伤迎战,发现这些人的武器和装备上,隐约带着那个“三眼环绕火焰”的标记!
激战片刻,黑衣人见无法得手,毫不恋战,迅速遁入黑暗的山林。赵虎带人追击,只捡回了几枚淬毒的菱形飞镖,镖尾也刻着那个诡异的标记。
“除了玄夜,还有另一股势力在盯着我们,或者说,在盯着伊万留下的东西。”陈默握着那枚毒镖,心情沉重。伊万的“遗产”,已成为各方觊觎的肥肉。
返回长安,朝堂之上暗流汹涌。终南山之事虽被压下,但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和国师玄机子的“暴毙”,依然引起了无数猜测。
以苏密使背后观星台势力为代表的一些官员,开始上书,或以“探究天外之学”为名,或以“防范未然”为由,要求朝廷接管并研究那些从终南山获得的“异宝”和“古籍”。
而保守的儒家清流则对此大加抨击,视之为“祸乱之源”、“奇技淫巧”,要求将其彻底销毁,以正视听。
吴王李恪承受着巨大压力。他将陈默的发现(隐去了最核心的危险部分)秘密呈报了皇帝和武后,强调了这些知识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与潜在风险。
武后单独召见了陈默。
帘幕后的声音听不出喜怒:“陈爱卿,依你之见,这些‘天外之学’,当如何处置?”
陈默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时刻。他早已打好腹稿:“回娘娘,堵不如疏,禁不如导。臣以为,当设立一专门机构,集中天下有识之士,于朝廷监管之下,系统整理、甄别、研究此间知识。取其利国利民者,谨慎验证,逐步推行;弃其危险诡谲者,严加封存,以防后患。如此,既可强国富民,亦可杜绝宵小觊觎。”
他将其命名为“格物院”,取“格物致知”之意,淡化其“异域”色彩。
武后沉默良久,方才缓缓道:“爱卿所言,颇有见地。然兹事体大,容后再议。那些物件,暂由吴王与你共同看管。对外,玄机子乃病故。”
虽然没有立刻同意,但留下了活口,并赋予了陈默部分管理权,这已是现阶段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带着几分疲惫和更大的责任,陈默回到京兆府。他知道,与伊万的战争并未结束,只是转入了新的层面。伊万潜伏暗处,手握零号令牌,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朝堂各方势力虎视眈眈;还有那神秘的新敌人,带着三眼火焰的标记……
但他没有时间沮丧。他找来裴明月和赵虎,开始着手两件事:
其一,凭借京兆府和刑部的力量,结合伊万笔记中的线索,暗中调查那个“三眼火焰”标记的来历,以及伊万可能潜藏的地点或其残存的地下网络。
其二,他开始以个人名义,小范围地接触一些背景清白、富有巧思却不得志的工匠、医师和算学之人。他拿出一些相对安全、基础的技术图纸(如改良农具、水车、简易卫生防疫方法)与他们探讨,观察其品性和能力,默默为将来可能建立的“格物院”储备人才。
这个过程缓慢而艰难,如同在坚冰上钻木取火。但他相信,只要星火不灭,终有燎原之日。
夜深人静,陈默独自摩挲着那枚布满裂纹的玉佩,它能微弱地感应到吴王府中那块星陨石板的脉动。忽然,玉佩的裂纹间,闪过一丝极其微弱、从未有过的、带着一丝不祥的紫色光芒,转瞬即逝。
陈默心中一凛。这是玉佩在预警?还是……远方的伊万,或者那“零号令牌”,又有了新的动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盛唐探案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