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出具的异常报告和玉箸平淡无奇的检测结果,如同一团矛盾的迷雾,笼罩在沈主任的案头。报告显示,伤者的生理指标在受伤后短时间内趋于稳定,仿佛被某种力量强行“锁定”在最佳状态,这远远超出了常规急救能达到的效果。而墨千秋使用的“针”,却只是凡物。
这种矛盾,指向了两种可能:要么,墨千秋掌握着一种目前科学无法解释的、作用于生命能量的古老技艺;要么,他拥有某种能隐藏自身能量特征的“器物”或能力。无论哪一种,都意味着墨千秋的价值和潜在风险,需要被重新评估。
沈主任没有立刻找墨千秋谈话,而是加大了对他的“常规”监控力度。墨千秋社区活动的记录、大学讲座的录像、甚至与邻居的日常寒暄,都被更细致地收集分析。同时,沈主任动用权限,调阅了更早期的、全国范围内未被公开的、涉及“特殊感知”、“快速愈合”、“能量异常”的零星档案,试图寻找类似的案例或模式。
墨千秋清晰地感受到了这种无形的压力。他发现自己公寓楼下多了些“不经意”停留的车辆,外出时偶尔会觉得有视线追随。他知道,这是沈主任在施加心理压力,也是在收集更多行为数据。
他变得更加谨慎。在日常生活中,他几乎不再主动运用玉佩的能力,连静坐感应星辰之力时,也格外注意控制能量波动。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非遗调研和社区文化工作中,用大量“正常”且富有成效的活动,来填充自己的时间,营造一个“博学、热心、略有异术但总体可控”的学者形象。
一次非遗小组讨论 regional 戏曲保护时,一位老专家感叹年轻观众流失,传统唱腔无人继承。墨千秋并未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即兴用古韵吟诵了一段《诗经·蒹葭》,那悠远苍凉的韵味,虽非戏曲,却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古老声腔直击灵魂的力量。
“传统之魅力,在于其能触动人心最深处之情感。”墨千秋道,“保护之道,或需先让人‘感知’其美,而非仅仅‘知道’其存在。可否让年轻学子,先抛开唱腔技巧,单纯体验诗词古韵之美,感受其中情感,再引导其走向特定剧种?”
这个建议再次展现了他独特的视角,赢得了专家的认同。沈主任派来参与会议的工作人员,在记录本上又添了一笔:“目标在传统文化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洞察力和感染力,其言行对促进文化传承有积极价值。”
墨千秋在钢丝上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平衡。他知道,沈主任的疑心不会轻易消除,他必须不断展现自己的“有用”和“无害”,才能在夹缝中争取到继续探寻玉佩奥秘的空间。
就在墨千秋努力应对官方监视时,林小小公司组织了一次团建活动——密室逃脱。出于好奇和放松,林小小拉着墨千秋一起参加。他们选择的主题恰好是一个“古墓探险”背景。当墨千秋踏入那精心布置、机关重重的仿古密室时,他怀中的玉佩,竟对其中一件作为道具的、仿制的“青铜罗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共鸣!那罗盘,似乎并非纯粹的仿制品那么简单……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现代之大儒求生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