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何记”旗舰店的稳定运营,如同在北上的征途上打下了一根坚实的桩基。何雨柱将日常管理交给了日渐成熟的店长团队和常驻上海的何晓,自己则更多时间坐镇香港总部,运筹帷幄。他的目光,已投向了更广阔的地平线——粤港澳大湾区。这片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热土,经济活跃,人口密集,饮食文化多元且包容,无疑是“何记”下一步扩张的理想之地。
然而,就在何雨柱着手规划大湾区布局的蓝图时,一场源自内部、关乎“何记”未来走向的深刻变革,正由他的儿子何晓悄然推动,并逐渐掀起波澜。
何晓在上海独当一面的经历,极大地锻炼了他的能力和视野。他不再仅仅是父亲理念的执行者,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商业思考。他敏锐地观察到,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尤其是经历了疫情的洗礼后,消费者对高品质、便捷化的家庭用餐解决方案需求激增。上海店尝试推出的几款高端预制菜和核心调味料在特定渠道的良好反响,更坚定了他心中的一个大胆想法——将“何记”的品牌优势和烹饪技艺,系统性地延伸到高品质预制菜和复合调味料这个前景巨大的赛道。
他花费数月时间,带领一个精干小组,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和商业模式论证,形成了一份厚达百页的《“何记味典”新业务拓展计划书》。这份计划书,已远非他早年空谈的资本蓝图,而是充满了详实数据、技术路径和风险评估的成熟方案。其核心是:成立独立的“何记味典”子品牌,依托“何记”的核心技艺和品牌背书,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面向家庭厨房和高端餐饮渠道的高端预制菜、复合调味酱料和速食汤底,采用“中央厨房+授权生产+全渠道营销”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何晓选择在一个周末的家庭晚餐后,将这份凝聚了心血的计划书郑重地放在了父亲面前。
“爸,妈,这是我和团队花了很长时间做的方案,想请你们看看。”何晓的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沉稳和期待。
娄晓娥好奇地拿起计划书翻看,很快被里面精美的产品效果图和清晰的市场分析所吸引。何雨柱则默不作声,一页一页仔细阅读,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客厅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良久,何雨柱放下计划书,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儿子:“晓儿,方案做得比我想象的要扎实。但是,你想过没有,把我们的招牌菜做成预制菜,味道能保证几分?客人买回家,加热一下,能吃出咱们灶台上的锅气吗?这会不会砸了‘何记’辛苦积累起来的口碑?”
这是最核心的担忧,直指要害。何晓显然早有准备,他不慌不忙地答道:“爸,我明白您的顾虑。所以我们不追求完全复制堂食的口感,那是做不到的。我们追求的是‘灵魂的还原’和‘便捷的体验’。”他指着计划书中的技术部分,“我们计划与顶尖的食品工程实验室合作,采用低温慢煮、快速冷冻、风味锁鲜这些先进技术,最大限度保留菜品的关键风味物质。比如柱侯猪手,我们无法还原刚出锅的酥烂,但能保证酱香浓郁、肉质软糯,方便家庭复热。更重要的是,”他加重了语气,“‘何记味典’定位是‘家庭厨房的解决方案’,是让没时间或没条件来店里的人,在家也能轻松做出一桌有‘何记’风味的菜。这是对我们堂食业务的补充,是品牌价值的延伸,而不是替代。”
“而且,”何晓补充道,眼中闪着光,“这个市场太大了!不仅能创造新的增长点,还能让‘何记’的品牌进入千家万户,接触到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反哺堂食业务。上海店的预制酱料试水,数据很好,证明有需求!”
娄晓娥被儿子的激情和缜密逻辑打动,忍不住帮腔:“柱子,晓儿说得有道理。现在年轻人确实没那么多时间天天做饭,要是能让他们在家轻松吃到咱们品质的菜,是好事啊。只要把品质管住,应该没问题吧?”
何雨柱沉默着,手指轻轻敲击着计划书封面。他承认,儿子的想法有其合理性,甚至可能是大势所趋。但他内心深处,对工业化生产始终抱有一丝匠人式的警惕和抗拒。灶台前的烟火气、食材在锅中翻滚的瞬间反应、根据客人反馈的即兴调整……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东西,是冰冷的机器和标准化流程能够承载的吗?
“晓儿,你能想到这一步,爸很欣慰。”何雨柱终于开口,语气缓和了许多,“这说明你真的长大了,在用心思考‘何记’的未来。但是,这件事关系重大,不能草率决定。”他站起身,在客厅里踱步,“这样,你选几道最有把握的菜品,严格按照你的方案,做出小批量的样品。不要用实验室数据糊弄我,我要实实在在的,能入口尝的样品。然后,我们请墩子师傅、几位老食客,还有欧阳主编他们,一起盲测。如果大家尝过之后,觉得这东西还对得起‘何记’这块招牌,咱们再往下谈。”
这是一个务实且公平的提议。何晓眼睛一亮,立刻答应:“好!爸,我马上安排!一定做出让您和大家满意的样品!”
接下来的几周,何晓几乎泡在了合作的食品研发中心和试验厨房里。他摒弃了华而不实的包装和概念,专注于产品本身的风味还原。他与老师傅们反复沟通,精确量化每一味调料的比例;与工程师一遍遍调试加热曲线和包装材质。过程充满挫折,但他韧性十足。
样品盲测会在一个周末下午秘密进行。餐桌上摆着几份用统一白色餐盒盛放的预制菜样品,旁边是何雨柱坚持要求现场制作的同款菜品。受邀的墩子师傅、几位味觉敏锐的老食客、欧阳文山,以及何雨柱夫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逐一品尝、打分。
结果出乎何雨柱的预料。大多数盲测者虽然能分辨出预制菜与现做菜在口感和“锅气”上的细微差别,但对预制菜的风味还原度都给予了较高评价,尤其对其便捷性表示赞赏。一位老食客甚至笑着说:“这味道,比我家保姆做得好吃多了!以后懒得动,就买这个!”
何雨柱亲自品尝后,久久不语。平心而论,儿子做的样品,确实超出了他的预期。虽然缺少了那份“烟火人间”的灵动,但核心的风味、扎实的功底,依稀能辨出“何记”的影子。尤其是那份用心,他感受到了。
盲测会后,何雨柱把何晓叫到书房。
“样品……还行。”他难得地给出了肯定,“比我想的要好。”
何晓心中一喜。
“但是,”何雨柱话锋一转,神色严肃,“晓儿,你要记住,做食品,尤其是打着‘何记’旗号的食品,品质是生命线,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这个新业务,我原则上同意你试点。但有几条底线,你必须守住!”
“第一,所有产品,必须由你爸我,或者墩子师傅他们最终签字认可,才能上市!”
“第二,供应链必须绝对可靠,食材溯源要清晰,食品安全零容忍!”
“第三,‘何记味典’是子品牌,定位要清晰,不能冲击主品牌形象。价格可以亲民,但品质不能降低!”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堂食,永远是我们‘何记’的根本!不能本末倒置!”
何晓认真记下每一条,郑重承诺:“爸,您放心!这些原则,我一定牢牢记住,绝不触碰!”
父子之间,就“何记”的未来发展,第一次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共识。一场关于传承与创新、坚守与突破的碰撞,最终以相互理解和共同前进的方式暂告段落。
“新火试新茶”,何晓点燃的这把创新之火,能否烹出属于“何记”的新一壶醇香?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未知的挑战。但至少此刻,何家父子并肩而立,目光共同投向了更远的未来。而北方的阴影,似乎也在这充满希望的新气象中,暂时淡去了些许痕迹。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