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离歌凄惶,路途多艰**
姜子牙离了朝歌,回首望去,那巍峨城池上空妖氛缭绕,心中唯有一声长叹。他知晓,成汤天命已衰,此城非是久留之地,亦是英雄用武之所。只是前路茫茫,仙道无缘,凡尘困顿,如今更成了朝廷“钦犯”,个中凄惶,唯有自知。
他并未直接西行,先是绕道前往故里东海许州(虚构地名,泛指其故乡),欲探望族人。然而物是人非,族人零落,故居倾颓,更因他得罪商王之事隐隐传开,乡人唯恐避之不及。姜子牙心中黯然,只得在父母坟前洒泪祭拜后,匆匆离去。
一路向西,风餐露宿。他虽身负玉虚道法,却因修为所限,无法长久御空,更多是靠双脚丈量这洪荒大地。时值商末,天下已显乱象,诸侯割据,盗匪蜂起。姜子牙曾遇山贼剪径,他以粗浅的五行遁术与武艺惊退贼人;也曾因盘缠用尽,不得不替人卜卦、书写信札,换取些许干粮,形同乞丐。
这些磨难,并未消磨其志,反让他更深刻地体察了民间疾苦,对“民心所向”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他一路行,一路看,见各地诸侯对商朝怨声载道者渐多,而提及西岐西伯侯姬昌,则多有赞誉之词,言其仁德,善养老,百姓归心。
**二、 磻溪蛰伏,直钩垂钓**
这一日,姜子牙行至岐山脚下,一条名为**磻溪**的河流之畔。但见此处山峦叠翠,溪水清澈,草木葱茏,灵气虽不及昆仑,却也颇为不俗,是个静修养性的好去处。他心有所感,便决定在此暂居,等待时机。
他在溪边结一草庐,依旧如朝歌渭水时一般,以直钩垂钓,离水面三尺,且无饵。此举看似怪异,实则是他静心悟道、感召天命的一种方式。他并非钓那水中之鱼,而是在“钓”那冥冥中的风云际会,“钓”那赏识他的明主。
平日里,他除了垂钓,便是在草庐中研读兵法韬略,推演阵图,或修炼那虽进展缓慢却未曾放弃的玉清仙法。他与附近樵夫、渔人交谈,了解西岐风土人情,政令施行,对西伯侯姬昌的仁政有了更具体的认知,心中投效之意愈坚。
然而,他并未贸然前去求见。他深知,贤主求贤,亦讲究机缘与方式。自己虽身负天命,却也需要一个恰当的契机,方能得遇明主,一展抱负。
**三、 飞熊入梦,文王访贤**
与此同时,西岐城中,西伯侯姬昌夜得一梦。梦见一只肋生双翼的**飞熊**,自东南方而来,扑入其怀中。梦醒之后,姬昌觉得此梦非同寻常,便召集群臣解梦。
上大夫散宜生精通易理,闻之贺道:“恭贺主公!此乃大吉之兆!昔商高宗(武丁)梦得贤相傅说,今主公梦飞熊入怀,主得栋梁之臣,此贤臣当隐于山野水泽之间,辅佐主公,成就大业!”
姬昌闻言大喜:“如此,当遣人四处寻访贤士!”
散宜生又道:“臣闻东南磻溪之地,近来有一老翁,道号飞熊(姜子牙在此自号),常以直钩垂钓,行为怪异,却似有经天纬地之才。主公何不亲往访之,以示诚意?”
姬昌从善如流,当即斋戒三日,沐浴更衣,不带仪仗,只率散宜生等少数近臣,轻车简从,前往磻溪寻访贤人。
**四、 渭水相逢,君臣际会**
这一日,姜子牙正于磻溪畔垂钓,忽见一行人马前来,为首者气度雍容,面容仁厚,虽衣着朴素,却难掩贵气。姜子牙心知,等待已久的时机,终于到了。
姬昌来到溪边,见一老翁安然垂钓,鱼钩却是直的,且离水三尺,不禁好奇,上前揖礼问道:“老先生,别人垂钓,皆用弯钩香饵,以求水中之鱼。您这直钩无饵,又如何能钓到鱼呢?”
姜子牙头也未回,淡然答道:“老夫垂钓,意不在鱼。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
声如金石,气度非凡。
姬昌心中一震,知非常人,再仔细打量,见姜子牙虽布衣草履,却鹤发童颜,目光深邃,隐有仙风道骨。他想起飞熊之梦,更是确信无疑,当即深深一揖:“孤乃西伯侯姬昌,久慕先生大才,今日特来相请。愿先生不弃鄙陋,出山辅佐,拯民于水火,解天下倒悬之苦!”
姜子牙这才缓缓转身,扶起姬昌,道:“山野朽夫,何德何能,敢劳君侯大驾?既然君侯不嫌,子牙愿效犬马之劳!”
两人于溪畔畅谈天下大势,治国方略,用兵之道。姜子牙侃侃而谈,字字珠玑,听得姬昌如醉如痴,拊掌大叹:“此真乃吾太公(指先祖古公亶父)望子久矣之贤才也!” 自此,便尊称姜子牙为“**太公望**”,后世多称**姜太公**。
当即,姬昌请姜子牙同乘一车,亲自执鞭驾辕(以示尊崇),返回西岐城中。西岐军民见主公如此礼遇一位老者,皆知得了贤才,纷纷欢呼。
姜子牙回首望了望那静静的磻溪,与那根悬挂已久的直钩,心中明白,他四十年的昆仑修行,一路的坎坷跋涉,皆为等待这一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鹤舞洪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