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开始融化,山洞外的溪流潺潺作响,冰层破裂的声音时不时传来,带着春天的气息。老陈每天清晨都会站在洞口,手里拿着那本画满植物的木板,仔细观察山林的变化。他能准确说出哪片山坡的雪先化,哪丛灌木即将发芽,甚至能通过土壤的湿度,判断出最佳的播种时间。
“再过十天,阳坡的土就能翻了。”这天早饭时,老陈放下手里的野菜粥,认真地对苏一说,“现在土还冻着,硬翻会伤土层,等雪水渗透,土变松了再动手。”苏一立刻拿出之前记事儿的本子,把老陈的话记下来,又补充道:“那我们得提前准备工具,现在只有两把断了柄的铁铲,不够用。”
陈默听了,放下碗说:“我记得之前在废弃的村子里,见过几个犁地的木犁,就是有点破旧,修一修应该能用。”老陈眼睛一亮,立刻说:“木犁好,翻土不伤根,适合种小麦。再找些粗树枝,削成耙子,翻完土还得耙平,不然种子埋得深浅不一,出芽率会低。”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分成两队行动。一队由陈默和大块头带领,去废弃村子找农具,顺便搜罗些能用的木料;另一队则跟着苏一和老陈,在山洞附近的树林里砍树枝,准备做耙子和育苗用的木框。老陈对木材的选择很讲究,他教大家辨认哪种树枝坚硬、不易变形,还特意指出:“做育苗框要用细一点的柳树枝,柳木软,好弯折,还不容易开裂,育苗时保湿效果也好。”
小雅跟着老陈学做育苗框,手里的小刀总不听使唤,刚弯好的树枝一松手就弹开了。老陈耐心地走过去,握着她的手,一点点调整力度:“先把树枝在温水里泡半个时辰,泡软了再弯,弯的时候要慢,顺着木纹的方向,不然容易断。”按照老陈的方法试了一次,小雅果然成功做出了一个方形的木框,她高兴地举起来给老陈看:“老陈,你看!做好了!”老陈笑着点头,还在木框底部加了几根细树枝:“底部要留缝隙,浇水的时候能漏水,不然种子会烂根。”
另一边,陈默和大块头也有了收获。他们不仅找回了木犁,还扛回了两把完整的铁锄,甚至在村子的仓库里找到了一袋保存完好的麻绳。“还有个意外发现!”大块头进门时,手里还提着一个破旧的竹筛子,“老陈说过筛种子要用这个吧?我看着还能用,就一起带回来了。”老陈接过竹筛子,仔细检查了一遍,满意地说:“这个正好!播种前把种子过一遍筛,把空壳和碎粒筛出去,留下饱满的种子,出芽率能提高三成。”
工具准备得差不多时,老陈开始指导大家处理种子。他把装种子的布袋都倒在铺了油纸的石板上,先把小麦种分成两堆,对苏一说:“这堆颗粒大的,用来种在阳坡的田里,长得壮,抗风;这堆小一点的,先在育苗框里育苗,等长出小苗,再移栽到山洞旁边的菜地里,方便浇水照看。”
接着处理白菜种和番茄籽时,老陈更是细致。他找了几个干净的陶碗,在碗底铺了层湿润的纱布,把白菜种均匀地撒在上面,又用另一层纱布轻轻盖上:“白菜种小,直接种在田里容易被鸟啄,先在碗里催芽,等长出白芽再种,成活率高。”处理番茄籽时,他特意把种子放在温水里泡着,解释道:“番茄是喜温的作物,现在温度还低,用温水泡一天,能唤醒种子,让它早点出芽。”
催芽的日子里,老陈每天都会按时给种子浇水、翻晒。他对温度的把控格外精准,白天把育苗碗放在洞口向阳的地方,让种子晒晒太阳;傍晚气温下降,就赶紧把碗搬回山洞,放在篝火旁保暖。有一次,小雅忘了把育苗碗搬进来,夜里气温骤降,第二天早上,碗里的纱布都结了层薄冰。小雅急得快哭了,老陈却没责怪她,只是赶紧把育苗碗放在温水里慢慢化冰,又把自己裹身的旧棉絮拆了些,盖在碗上:“别慌,种子只是冻僵了,没冻死,保暖一天就能缓过来。”果然,到了傍晚,碗里的白菜种就冒出了细细的白芽,小雅这才松了口气,也更佩服老陈的经验了。
翻土的日子终于到了。天刚亮,大家就扛着工具去了阳坡。陈默在前头拉着木犁,大块头在后面推,老陈则跟在旁边,时不时调整木犁的深度:“再浅一点,现在土还没完全化透,太深了犁头会卡住。”苏一和其他人拿着铁锄,把犁不到的角落翻松,小雅则带着孩子们,用小耙子把翻起来的土块敲碎。
老陈在田里来回走动,时不时蹲下来抓一把土,放在手里搓一搓,又闻了闻:“土的湿度正好,今天播小麦种最合适。”他教大家怎么撒种子,要求每一步的距离要均匀,撒的时候要轻,不能把种子埋得太深:“小麦种埋两指深就够了,埋深了出芽慢,还容易闷在土里。”
撒完种子,老陈又带着大家用耙子把土耙平,最后在田边挖了几条浅沟:“这是排水沟,春天雨水多,田里不能积水,不然种子会烂。”忙到傍晚,阳坡的田里终于种满了小麦种,远远望去,平整的土地上覆盖着一层薄土,透着生机。
回去的路上,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却没人抱怨。小雅边走边哼起了歌,孩子们跟在后面跑,老陈走在中间,看着远处的田地,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苏一走到老陈身边,轻声说:“老陈,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种这些种子。”老陈摇摇头,看着山洞的方向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大家一起动手,种子才能种下去。等夏天收获了,大家就能吃上新麦做的馒头了。”
夜里,山洞的篝火依旧明亮。老陈坐在篝火旁,手里拿着那本植物木板,在上面又添了几笔——这次画的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旁边还写了“播种日”三个字。苏一看着木板上的画,又看了看围在篝火旁说笑的众人,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有老陈的指导,有大家的努力,等到春天,这片土地一定会长出嫩绿的幼苗,等到夏天,一定会迎来丰收的喜悦,而他们在末世里的日子,也会像这片麦田一样,越来越有希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舌尖上的末日:我带丧尸吃垮世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