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权限获取的信息,如同在密闭的暗室中投入了一束摇曳的微光,既照亮了部分令人心悸的真相,也将更多、更庞大的阴影轮廓投射在墙壁上,带来更深沉的压抑感。七艘星舟如同七把悬于人类文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全球激增的异常能量波动,则像是剑刃划破空气时引发的、预示着不祥的嗡鸣。
平板电脑锁定后,套间内陷入了比之前更加沉重的寂静。苏晚抱着膝盖,将脸埋在臂弯里,身体微微发抖,消化着“七”这个数字带来的巨大冲击。傅斯砚则站在观察幕墙前,背影挺直,如同一尊凝固的雕像,只有偶尔因肋间隐痛而微微蹙起的眉头,显示着他内心的波澜。
“他们给我们看这些……”苏晚的声音从臂弯里闷闷地传来,带着一丝哽咽后的沙哑,“是为了什么?让我们更害怕?更依赖他们?”
“是展示,也是警告。”傅斯砚没有回头,声音低沉而冷静,“展示他们的信息渠道和能力,警告我们外部局势的严峻和我们自身处境的微妙。他们想让我们明白,除了与他们合作,我们别无选择,甚至……整个人类文明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转过身,走到床边坐下,目光锐利地看着苏晚:“但这也暴露了他们的需求。他们对星舟的了解,很可能也停留在理论和外围观测层面。星舟的‘低功耗状态’、那些异常能量波动……这些未知,同样是他们的焦虑来源。我们,作为与星舟有过直接‘接触’的个体,可能是他们目前唯一能抓住的、通往更深层理解的‘桥梁’。”
他的分析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研究会那看似超然物外表象下的迫切需求。知识渊博的观察者,同样受困于信息的壁垒。
“那我们……”苏晚抬起头,眼中还带着水汽,但已多了一丝决然,“该怎么办?”
“利用这份‘需求’。”傅斯砚的指尖再次无意识地在床沿敲击起来,这是他思维高度集中时的标志,“L2权限是个开始,但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核心的数据,关于星舟能量系统的分析,关于那些异常波动的源头推测,甚至……关于研究会与星舟可能存在的、历史上的其他关联线索。”
他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下次林静再来,我们可以尝试提出更‘专业’的问题。比如,询问研究会对于星舟能量光路周期性衰减的数学模型,或者,他们对那些异常能量波动是否已经有了初步的归类或假说。提问的层次,要匹配我们刚刚获得的信息层级,展现出我们对局势的关切和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恐慌。”“这会不会引起他们的警惕?”苏晚担忧地问。
“风险存在,但值得一试。”傅斯砚道,“表现出适当的、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求知欲,恰恰能强化我们‘潜在合作者’而非‘纯粹样本’的定位。关键在于度的把握,不能表现得过于急切或深不可测。”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两人都在默默准备。傅斯砚凭借记忆,反复推敲着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其措辞,确保既能触及核心,又不至于暴露他们可能隐藏的、更深层的秘密或意图。苏晚则努力回忆着之前感应“钥匙”力量时更细微的体验,以及星舟意识碎片中那些模糊的术语,试图从中找到可以与研究会信息相互印证或质疑的点。
傍晚时分,林静准时到来进行例行数据采集。她的神情比前几日似乎轻松了一些,或许是因为权限提升后沟通渠道的初步建立。
完成基础检查后,傅斯砚没有立刻放她离开,而是按照计划,用一种探讨而非质问的语气开口:“林研究员,我们浏览了L2级别的简报。关于Alpha-1星舟能量光路的衰减趋势,以及全球范围内异常能量波动的激增,研究会内部是否有更详细的技术分析或初步的假说?我们……有些担忧。”
他刻意使用了研究会的内部编号“Alpha-1”和“异常能量波动”这些术语,显示出对提供信息的消化和理解。
林静正在收拾设备的手微微一顿,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了专业性的平静:“傅先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
“毕竟我们与它有过近距离接触,”傅斯砚语气平和,“它的任何变化,都可能与我们自身的……状态,存在某种关联。了解它的行为模式,或许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经历的一些现象。”他将个人关切与研究对象巧妙地捆绑在一起。
林静沉吟了片刻,似乎在权衡哪些信息可以透露。最终,她谨慎地开口道:“关于能量衰减,初步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它维持‘静滞力场’(即使是削弱版)以及进行全球尺度扫描所消耗的巨大能量有关。我们的模型显示,这种规模的造物,其能量储备也并非无限。至于异常能量波动……它们出现的时空节点与星舟苏醒高度相关,但具体性质和源头仍在排查中,初步怀疑可能与‘星陨’源码在地球环境中长期残留、并被星舟苏醒所激发的某种‘共鸣效应’有关。”
她的回答依旧有所保留,但透露出的信息量远超之前。星舟能量可能有限!异常波动可能与“星陨”残留有关!这些都是极其关键的线索!
“共鸣效应……”苏晚适时地接话,眉头微蹙,带着回忆的神色,“我之前感应‘钥匙’力量时,偶尔也会捕捉到一些非常遥远、非常微弱的……类似背景噪音的波动,是不是就是这种效应的体现?”
她将自己的主观体验与研究会的研究发现联系起来,提供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极具价值的佐证。
林静的目光立刻转向苏晚,带着明显的兴趣:“苏小姐能具体描述一下那种‘背景噪音’的特征吗?比如频率范围、感知强度随时间或地点的变化?”
一场介于提供数据和刺探信息之间的微妙交流就此展开。傅斯砚和苏晚配合默契,有选择地分享着边缘信息,同时不断从林静谨慎的回应中,捕捉着研究会研究进展的蛛丝马迹。
这场谈话持续了比往常更长的时间。当林静最终离开时,她带走的不仅仅是生理数据记录,还有傅斯砚和苏晚主动提供的、经过加工的“主观体验”碎片。而他们,则从她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了关于星舟状态和研究会研究方向更多、更清晰的图景。
暗室中的微光,似乎又明亮了一分。他们开始从被动的“样本”,逐渐转变为能够与观察者进行有限“信息交换”的特殊存在。虽然仍身处牢笼,被无形之网笼罩,但他们正尝试着,用对方感兴趣的“信息饵料”,一点点地撬动那坚固的权限壁垒,窥探迷雾之后更深层的秘密。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但至少,他们不再只是无声的承受者。在这寂静的博弈中,微光虽弱,却顽强地照亮着前行的方寸之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急诊夜未央禁欲教授他暗恋成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