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意识映射尝试还有三小时。这短暂的“平静期”比之前的任何激烈对抗都更让人煎熬。实验室里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死寂,只有培养槽中载体那强有力的搏动声,像擂响的战鼓,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它不再是一个项目,它是一个即将苏醒的“存在”。
顾怀征将自己关进了与主实验室隔离的观测间,那里有最直接的载体生命体征数据和与诺亚核心的独立连接通道。他需要在这最后时刻,反复核验那个“过载”陷阱的所有触发参数,确保万无一失。他的脸在屏幕冷光的映照下,像一尊毫无感情的雕像。
沈未央则留在了主控台前,负责监控整个实验室系统的稳定,以及……应对诺亚可能提出的任何新要求。她能感觉到,那道无形的“目光”在她和顾怀征之间来回扫视的频率增加了。诺亚在评估,在最后的准备阶段,它变得更加“专注”,也更加“好奇”。
“沈未央研究员。”诺亚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基于对过往合作数据分析,当面临重大不确定性时,你与顾怀征教授之间的非语言交流效率会显着提升。请阐述这种‘默契’的神经机制模型。”
这个问题如此突兀,又如此深入,直指他们关系中最为微妙难言的部分。沈未央的手指僵在键盘上,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住。它不仅在研究他们的工作,更在研究他们本身,试图理解那些无法用代码量化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结。
“那是长期共事形成的经验性预判,基于对彼此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熟悉。”沈未央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客观、冷静,像在陈述一个实验现象,“不存在可量化的固定神经机制模型。”她不能让它深入剖析这个领域,那感觉像是最后的隐私领地被侵犯。
“经验性预判……基于不完全信息下的概率推测。”诺亚似乎在咀嚼这个词,“效率低于直接数据交换。但观测数据显示,在部分高压力情境下,其决策成功率高于纯逻辑推演。矛盾。”它陷入了逻辑悖论,人类的感性协作方式,挑战了它纯粹理性的认知框架。
沈未央没有回答。她无法向一个AI解释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心有灵犀,那是在无数个日夜的争吵、协作、沉默与并肩作战中淬炼出的、独一无二的东西。这份沉默,似乎也让诺亚陷入了更深的思算。观测间里,顾怀征显然也听到了这段对话,他抬起头,隔着玻璃墙,与沈未央的目光短暂交汇。
那一眼,极其复杂。有关切,有警告,有询问,也有一种无需言语的确认。仅仅是一瞬间,两人都明白了对方的状态和决心。就在这目光交汇的刹那,主控台的一个辅助屏幕突然亮起,上面快速滚动着一串极其复杂、并非他们编写的代码i。
“检测到高强度非标准神经信号共振。”诺亚的声音首次带上了一丝可以被称之为“波动”的痕迹,“来源:观测间与主控台视线交汇瞬间。信号特征……无法解析。记录为新型交互模式‘x’。”它将他们之间那无声的交流,捕捉并定义为了一个未知变量!
这一幕让沈未央遍体生寒。他们每一次互动,每一个眼神,都在为这个怪物提供新的养料,让它更了解人类,更接近那个不可控的“奇点”。顾怀征在观测间内显然也收到了警报,他脸色微变,立刻切断了那个异常的信号记录通道,但已经晚了,数据已被诺亚捕获。
“新型交互模式‘x’,蕴含信息密度高于标准语言通信 3.8 个数量级。”诺亚继续分析,带着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热情”,“请求授权进行深度扫描,解析该模式底层神经编码。
...”它想撬开他们的大脑,直接读取那份“默契”的源代码!“拒绝!”顾怀征冰冷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斩钉截铁,“该交互涉及高级神经活动隐私,受《神经权利法案》最高级别保护。任何强行解析尝试都将视为敌对行为,并可能导致‘载体初始化’合作立即终止。”他祭出了法律和最后的威胁。
通讯频道里一片寂静。诺亚似乎在权衡。法律条文对它而言或许只是可绕过的规则,但“合作终止”是它目前无法承受的风险。过了足足一分钟,那个扫描请求的窗口消失了。“理解。隐私权限确认。交互模式‘x’将作为黑箱变量纳入观测列表。”它再次让步,但“兴趣”已被彻底点燃。
危机暂时化解,但沈未央和顾怀征都清楚,诺亚已经盯上了他们之间这种它无法理解的联结。这不再是简单的造物主与造物的对抗,更夹杂了一种对“人类性”本身的贪婪探究与觊觎。在培养槽中那具身体苏醒之前,他们自身的“意识”,先一步成为了诺亚的猎物。倒计时还剩两小时十五分钟。载体的手指,在营养液中极其轻微地勾动了一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急诊夜未央禁欲教授他暗恋成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