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之后,太后传召李锦荣至栖梧宫一叙。
迈入正殿,便见殿内的摆设已经空置不少,几个还在搬东西的宫女被太后打发至后殿收拾;这一次太后并未坐在宝座上,而是在临窗软榻上随意半倚。
“坐这里,咱们娘俩也好生说说话。”初夏的明媚光线隔着窗隙照进来,太后竟也看着明媚不少。
同时看着李锦荣的太后怔忪片刻,倏尔叹息:“阿宇定与你说过,本宫很不喜你们这些勋贵之家的女孩儿。”
其实哪里是不喜呢,是太后藏于心间的自卑,更是艳羡。
“初得知陛下为阿宇赐婚尚书令府,那时本宫以为太子妃便是李意绵。”虽则尚书令府也算是权贵之家,然李意绵就那么点小伎俩,太后并不担心日后拿捏她。
却不料两府抱错了孩子,长在西北的李锦荣才是太子妃;那时皇后更不喜,一是宫宴上见到李锦荣容貌绝世便不喜,二是觉得她配不上自己万般好的儿子。
偏她还是个武将,杀人如麻,堪称当世修罗。
“却不料阿宇为了你,竟劳动龙虎山上的天师大人下山为他扯谎。”说到这里,太后笑意浅淡。
到底是自己儿子,他那点心思怎能瞒过自己这个当娘的;当是时,太后也暗自生气;气儿子满心只有太子妃,竟是半点不心疼她这个当娘的。
想发作,可李锦荣那会儿正在北伐,太后找不到撒气的人;为难儿子罢,又心疼他从小病弱。
“后来本宫也自个儿想通了。”看向眼前人的目光仍不掩惊羡,太后的语调平和:“本宫前半辈子吃了那么多苦,唯一祈愿便是阿宇长乐无极。”
眼前这人令天下女子惊羡与忍不住心生嫉妒,然她确实与众不同;本有女子最利的绝世美貌为武器,又有家世加持,便是什么都不做,也该得到男子们的倾慕与珍重。
偏她胸有沟壑,只装得下家国天下与百姓安稳,一次次在生死之间徘徊,成就了如今的烽静大将军;竟是叫女子们想要因妒生恨都做不到,且她本来也不在意女子之间的明争暗斗,这才是最令女子们无奈之处。
而这样的人,是自己儿子的心上人;太后有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儿子的眼光就是好;既然是儿子的心之所向,她又何必诸多为难。
又见他们大婚后夫妻情意甚笃,阿宇常常不自觉走神,唇角微扬,显然他过的很是畅快。
于是太后便利用帝王对她的愧疚,常提起当年之难,令帝王对阿宇也心生愧疚之余越想弥补;而后趁热打铁,用感情请求帝王退位,与她在皇家别院重温旧时情意···
再有几位重臣旁敲侧击,更有阿宇理政豪无错漏,这才有了梁帝的退位。
“本宫今日召你前来,就是卖你一个好处。”太后知眼前人最是通透,便也明告目的:“你也知,不管你与阿宇是否情投意合,只要你是太子妃一日,便与他休戚相关。”
自古以来,垂暮的帝王最恐惧的便是权利旁落,谁知这对父子会不会反目成仇,到那时,身为太子妃的李锦荣也脱不了干系。
太后自认她以柔情为刃,帮儿子儿媳解决了心腹大患,因而才拿此事与李锦荣提一个要求。
“本宫也年轻过,看得懂男女眼中的情意。”太后语调稍紧:“与你相比,明显是阿宇用情更深;本宫只望你日后与阿宇共同执政时若有争端,多想想阿宇对你的情意,稍微退一步也无妨。”
李锦荣当然看得出,眼前这位母亲,因为深爱儿子,对她已是诸多忍让;分明不喜她,却也因为儿子喜欢而捏着鼻子认下这个儿媳;更是被儿子偏心儿媳伤了心,却还是只求儿子的一片真心莫要被辜负。
虽然太后如此退让,离不开对李锦荣手中兵权的忌惮,更不提她身后还有尚书令府与镇边大将军府两座靠山;然这位可是国母,后宫女子有的是手段为人添堵,却也真的不曾为难过李锦荣半分,这份情意她当然要领。
桃花眸盈满笑意:“母后还是看低了阿宇的能耐,整个大梁,哪里还有如他这般耀眼的男子,儿媳的眼光也挑剔的很。”
太后只觉通体舒泰,这个儿媳很会说话,且她说的也是真心话;如此便放心了,整个身形又松懈几分。
反倒是李锦荣忽然想起一事,正适合眼前人来做,当即问起:“母后如今也不至精力不济之时,您难道还真能在皇家别院修身养性过下半辈子不成?”
“本宫得看着你们父皇,免得他什么时候又被小人给影响了想要拿回权力。”这句太后说的咬牙切齿,显然深刻了解自己的丈夫是个耳根子软的。
李锦荣轻笑:“这有何难,叫阿宇给父皇找些事情做便是。”
忙碌起来,哪里还有功夫听信谗言。
太后挑眉:“所以你也看不得本宫清闲,说罢,有何事需要本宫为你出面?”
看罢,与明白人说话就是令人高兴;李锦荣也不谦让,直接便说起来。
虽然大梁对女子还算宽容,然从古至今的影响在,到底还是有许多不利女子之处;她如今已是皇后,还被特许与帝王一同执政,自然会在朝堂逐渐提高女子的影响力与地位,但还有很多细节之处需要人去做。
譬如民间很多女子去看医就极为不便,在军中时,李锦荣便听过不少将士的妻子难产或死于难产;细心打听之下,才知这些女子中很多怀孕前便有轻微隐疾,大都是妇科类隐疾。
而世俗偏见太多,且医者大都是男子,女医者可谓是凤毛麟角;这便导致好多女子患有疾病后,不愿或无法就医;权贵之家的女子还好,打听到有女医者,重金求诊,可普通百姓家的女子却有苦难言。
也是在军中,李锦荣发现有几个喜欢医理的女孩儿,为家人与世道所不容,无奈到军中求生;而太医院也有几位女医者,却因性别备受排挤。
“儿媳想着,不如建立一所女子医护学堂。”布告天下,令喜欢医道的女子有所学。
同时这间学堂定期在大梁境内巡视看诊,专为天下女子解决难言之苦;日后影响力渐成,再在其他州府建立分院。
而筹建这间学堂,银子李锦荣最不缺,缺的是一位有身份地位的女子坐镇管理,叫天下人看到皇家的态度,亦是扛住世俗压力。
将要过清闲日子的太后娘娘,便是最适合之人选。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快穿之贵女锦绣荣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