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郭图虽怒,但逢纪认为有理。
逢纪仍存怀疑,严纲解释攻打策略:先与刘备结盟,假装合作冀州,待其信任后再发起攻击。
现刘备已撤出博陵,幽州兵马正计划攻打中山。
然而,担忧关羽从魏郡率军北上,故需渤海将士拦截。
逢纪听后抚须沉思,随后询问冀州地盘划分问题,是否按原计划进行。
严纲冷冷道:“原定的计划呢?”
如今袁绍像被刘备逼走的丧家犬一般。
我军力挽狂澜,取得胜利后,冀州地盘只有你们能占有魏郡、甘陵、渤海三个郡,其余都归公孙瓒所有。”
话语中充满了狂妄。
袁谭、袁熙、袁尚三兄弟听到公孙瓒将占据冀州七个郡的消息后大为愤怒,觉得难以接受。
严纲的强硬表态彻底激怒了在场众人,袁氏部将纷纷拔剑相向。
逢纪与郭图出面调停,最终答应严纲的要求,但袁氏三兄弟对此极为不满。
逢纪安抚三人后,提出自己的策略:率军驻扎于博陵一带,坐观虎斗,无论结果如何,都可趁其疲惫之际出兵夺取冀州。
这一提议得到了众人的认同。
郭图则提出应安排兵马分别进行假装应援、驻守渤海和接应的任务。
袁谭三兄弟通过抽签决定各自的任务。
结果很快出来。
袁谭、袁熙和袁尚三兄弟接受任务,明确分工。
逢纪配合袁熙驻守渤海,郭图配合袁谭前去应援,而袁尚则负责在中间接应各方。
半炷香时间后,袁谭和袁尚率领各自的兵马离开南皮县。
行军二十里后,他们兵分两路,其中袁谭率领的军队继续西行。
连续行军两天后,袁谭的军队已经抵达博陵边境。
此时正值下午,阳光刺眼,将士们只能低头赶路。
由于连续行军,士兵们已经人疲马倦。
郭图建议袁谭让士兵们原地修整,并派出哨骑打探前方情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没有哨骑返回汇报。
正在袁谭和郭图疑惑之际,地平线上突然冒起了飞沙和马蹄声。
一彪兵马气势汹汹地出现,为首的正是手持丈八蛇矛的张飞。
他豹头环眼,气势凛然,率领兵马迅速杀向袁谭。
袁谭急忙下令阻止张飞,但刚刚长途跋涉、体力尚未完全恢复的渤海军,哪里是张飞的对手?张飞勇猛无双,以丈八蛇矛迎战。
前方十步之内,无人能够站立,只有噗嗤的兵器挥舞之声不断响起。
蛇矛如死神兵器般上下翻飞,袁谭目睹此景,内心惊恐万分,只想躲避,毫无战斗之意。
尽管心痛无比,他仍亲眼目睹己方兵马被屠戮。
郭图分析战场形势,指出敌军以骑兵为主,并提出策略:“我军可撤入旁边的茂密树林,利用树木周旋,以避开骑兵的冲击。”
袁谭采纳此建议,急令全军撤入林中。
张飞率领兵马一路追赶至树林边缘。
张飞下令全军停马,并布置战略:“颜良可能在树林中等待机会,我们需要等待他引出敌军再行动。”
同时颁布命令:“投降者不杀,一律送去屯田;抵抗者则立即斩首。”
不久,树林中纷纷出现身影迅速逃出,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林中让他们惊恐万分。
袁军士兵们不要命地逃了出来,张飞则在树林外耐心等待。
他的军队呐喊“投降不杀”
,彻底击溃了袁军士兵最后的抵抗。
随着第一位士兵投降,越来越多的士兵选择就地缴械。
张飞命令部下押解这些降兵,并在短时间内擒获上千名降卒。
这些士兵都是从事耕田的好劳力。
时光荏苒,再次历经短暂时刻,增援的两千降卒悉数被带走。
张飞心生疑惑:“袁谭小儿身在何处?”
天色渐暗,张飞命令士兵点燃火把,现场明亮如昼。
此时,树林中走出颜良高大的身影。
张飞上前询问袁谭的下落,颜良透露袁谭舍弃兵马,伪装成普通士卒逃入山林深处。
张飞对此深感遗憾,并对袁谭的行为嗤之以鼻。
他询问颜良捕获的降卒数量,颜良回答仅有三千左右,因树林茂密,袁军士卒分散逃窜,无法全部生擒。
二人商议后决定立即前往渤海,暂不考虑逃逸的袁谭,直奔渤海南皮县城。
到达渤海南皮县后,袁熙站在城头焦虑地远望。
他担忧前方的战事,未知袁谭的情况。
尽管收到袁尚传来的消息称一切安好,但他仍对袁谭的状况感到不安,担心是否和幽州军发生冲突。
正当他琢磨不透时,一名士兵飞奔来报,带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袁谭取得大捷。
士兵继续汇报:“大公子一进入博陵郡,便遭遇刘备麾下的溃军。”
袁熙闻讯颜良被擒,满心欢喜。
率军眺望远方,不久,一支渤海官军及其押解的降卒队伍显现。
袁熙欣然迎候,看到五花大绑的颜良后,更觉痛快。
他即刻下令打开城门,将颜良押入城内接受审判。
颜良面对袁熙的责问,缓缓道出选择叛变的原因。
袁绍用人虽有差别,但对于底层民众的上升之路却并不宽广。
而刘备用人则不问出身,能给予降者以重用。
面对颜良的反驳,袁熙愤怒不已,却被颜良突然捏住手腕,动弹不得。
颜良轻轻一用力,袁熙便痛呼出声。
周围的将士见此情形,急忙上前营救袁熙。
士兵们冲向颜良,决心斩颜良于马下。
突然,颜背后跃出一名壮汉,手持蛇矛,如同鬼魅一般,瞬间在南皮城内掀起腥风血雨,杀得将士们胆寒后退。
转瞬间,他翻越人群,地上哀嚎遍野。
张飞一声令下,手持蛇矛高喊“杀”
,城内外顿时陷入混乱的战斗中。
这突如其来的攻击,让南皮县的守军毫无防备。
不到半炷香的时间,张飞与颜良已经占据了西门。
张飞命令颜良去攻城,自己则守住西门。
他命令士兵抓住袁熙,将其绑在城头上示众。
城中正在处理政务的逢纪听到喊杀声,急忙派人探听消息。
不久,探子慌张回来报告:“冀州军已杀入城中,二公子袁熙被绑在西城门楼的木柱上,叛将颜良正率领兵马进攻郡守府!”
这些消息令逢纪大惊失色。
他难以置信冀州军会如此轻易地攻入南皮。
随着战斗的进行,又有士兵慌张来报:“敌人已经挡不住了,颜良攻破了郡守府大门,即将杀到大殿!”
听到这个消息,逢纪陷入困境。
如果此时撤退,袁氏家眷将难逃厄运。
逢纪惊醒后,决定不撤退,立刻调动府上所有的兵力约两百人,全力抵抗颜良的进攻。
士兵和将领集结在大殿周围。
颜良此刻突然闯入。
逢纪责问:“颜良,你为何背叛主公?”
回应逢纪的是一把飞来的利刃,逢纪躲避,利刃擦身而过,深深扎入身后的柱子。
颜良冷漠地说:“若不是顾及旧情,你已是一具 ** 。
我效忠何人,何时需要你来指点?”
颜良一挥手,身后士兵纷纷进入。
这一幕被小世界内的刘胜看到,他感慨道:“看来颜良在袁绍手下时,生活并不如意。”
他进一步叹息道:“底层人士,总是身份低微,不被重视。”
此时,刘备坐拥冀州,旗下文臣武将众多,如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以及郭嘉、荀谌等文士。
此外,还有情报人员、商人、农夫、医生等各类人才。
大战在南皮县郡守府内一触即发。
刘胜评价道:“颜良、文丑二人战力逼近五虎。”
目前,颜良、张合、高览已归降刘备,袁绍势力的战斗力大减。
颜良领军出击,直取逢纪。
逢纪虽为文人,难以抵挡颜良的攻击,其身边士卒纷纷倒下,哀嚎不断。
逢纪呼喊颜良之名,试图以旧主恩情为盾,保护袁氏家眷。
但颜良不为所动,控制住逢纪,并命人将他绑起。
随后,颜良攻入后院,将袁氏家眷控制,整个郡守府被牢牢掌握。
夜间,张飞领兵平定南皮全城。
颜良和张飞商讨大局,此时有士兵来报,袁尚已被擒。
接着又有士兵通报,刘备大军已抵达西门。
刘备进入大殿,众多文臣武将随行。
张飞和颜良向刘备汇报情况。
刘备询问逢纪和袁熙的下落,不久后便押入大殿。
面对刘备,袁熙愤怒地称其为“小儿”
。
逢纪破口大骂,袁熙也咬牙切齿。
郭嘉笑道:“何为争斗,又何为狡诈?”
逢纪回应:“两军交锋,成王败寇。
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说话。”
众人听到他们的喝骂声,勃然大怒。
公孙瓒直接反驳逢纪,并表示要通过剑锋来决定谁更硬。
他拔剑相向,令袁熙脸色苍白,而逢纪则正视公孙瓒。
逢纪试图离间公孙瓒与刘备的关系,但公孙瓒识破其策略并嘲笑之。
张飞不耐烦,质问逢纪是否投降。
逢纪坚决表示不投降并视死如归。
于是,张飞请示刘备后,将逢纪处决。
接着,刘备转向袁熙,袁熙因恐惧而求饶。
刘备暂时没有杀他的念头,而是打算控制袁熙、袁尚两兄弟及袁氏家眷。
报告,张合押解袁尚进城。
不久,披头散发的袁尚被带进大厅。
他一进来就开始破口大骂张合和颜良为叛徒,因为少了一颗门牙,说话有些漏风。
张合将袁尚推到刘备面前,袁尚开始控诉刘备夺走袁氏冀州,并表示袁氏上下与刘备势不两立。
话没说完,就被张飞一脚踹飞,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跌落地面。
郭嘉笑着说张飞这一脚可能让袁尚失去半条性命,张飞则回应要看袁尚的骨头有多硬。
此刻的袁尚身体痉挛,疼得说不出话。
张飞摊开双手表示已经让袁尚老实了,刘备命令将袁熙、袁尚两兄弟看押起来。
张飞不解为何不直接杀了他们,刘备表示这些人还有用,需要先留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