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士兵也疑惑为何马超会自言自语。
马超心中确信,之前所经历的一切并非梦境。
他的士兵已被喝退,但心中的疑惑仍未消散。
“那家伙究竟是谁?”
他暗自思索。
随着日影西斜,天色渐晚,夕阳余晖映照着天际。
此时,一则消息传来——刘备已至寨外,欲见将军。
传令兵带来这一消息,让马超瞬间愣住。
随后,他询问来者是否仅有刘备一人。
传令兵回应道,老将军马腾、马岱将军及庞德将军均已到来,此外刘备还带来不少心腹。
听到这一切的马超立即翻身上马,迅速来到辕门处。
一眼望去,果然有一彪兵马驻扎在寨外。
除了马腾、马岱、庞德,最显眼的是刘备及其身边的大将如典韦、张飞、赵云等。
刘备策马上前与马超交谈,随后命令将并州牧官印和印绶呈给马超。
面对眼前的官印和印绶,马超感到惊愕。
那是朝廷的认可,是并州一切大小权利的代表。
刘备向马超表示,只要他想去的地方,朝廷都会允许。
面对这样的提议,马超情绪复杂。
经过长时间的沉默后,他滚鞍下马,走到刘备面前,表示愿意效忠刘备。
“扶风人士马超,愿拜皇叔为主!”
此刻的马超终于心悦诚服地臣服于刘备之下。
他钦佩刘备的胸怀,也赞赏刘备承诺给予州牧职位的诚信。
刘备扶起马超,亲自为他披上披风,这令马超深受感动。
随后他们一同进入寨中,欢庆的宴席昼夜畅饮。
随着马超的投诚,关中地区基本被平定。
刘备派出赵云率领军队到关中张贴檄文,各地城池闻讯后纷纷归降。
在短短半个月内,整个关中重新归于朝廷的统治和管理。
事毕之后,在长安城中,刘备安排并州的驻守事宜,将并州交给马超管理,并配备华雄和胡轸两名大将协助。
马超感激刘备的信任,迅速北上晋阳。
之后,刘备安排关羽、庞德、马岱等人镇守关中,并委派荀攸作为参谋,防止曹操的突然袭击。
一切安排妥当后,刘备率领军队从长安出发,经过洛阳、河内和魏郡,回到冀州邺城。
邺城的朝廷百官和黎民百姓都在城外迎接刘备的归来,声音震天的欢呼和呐喊声持续不断。
最后,天子刘协封刘备为大汉大将军,使刘备达到了武将的巅峰。
“恭喜将军,荣升大将军之职!”
众将皆大喜。
因此,邺城欢庆连续三日。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邺城逐渐度过了金秋,迎来了初冬。
天气骤变,气温骤降。
在大将军府,毛玠向刘备汇报:“将军,流言愈发猖獗,我们必须采取措施!”
他神色凝重。
刘备询问情况,裹在锦袍中斜躺在床榻上,目光半开半合。
毛玠答:“这些流言背后有人操纵,若任由民众议论,恐怕会损害将军声誉。”
刘备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问:“外面流传的流言是什么?说来听听。”
毛玠叹了口气,道:“将军,流言内容难听,我还是直接说明重点吧。
他们散播流言的目的是为了抹黑将军,动摇将军的统治。”
刘备从床榻上坐起,略显慵懒。
“是不是连我挟持天子的事都被提及了?”
毛玠点头,表示确实如此。
流言无奇不有,这只是其中之一。
刘备冷笑一声,“他们真是给足了我面子。”
虽然刘备的脾气算是好的,但现在看来,那些人的行为已让他心生不满。
他决定采取措施。
“传史阿进来!”
刘备下令。
不久后,锦衣卫总指挥使史阿踏入大将军府。
史阿躬身行礼:“拜见主公!”
刘备问道:“最近邺城的流言,锦衣卫有线索了吗?”
史阿回答:“背后是五斗米教。
我们揪出了不少鬼卒。”
刘备听后皱眉:“是汉中张鲁麾下的五斗米教吗?”
史阿点头,随后领两名甲士押解一名五斗米教的鬼卒进殿。
刘备质问:“张鲁派你们到邺城是为了什么?”
鬼卒低头不语。
史阿提议带走拷问。
刘备准许,并令史阿和毛玠退下。
大殿内只剩刘备一人,他向先祖刘胜诉说遭遇,得知这是渔轮战。
刘胜解释何为渔轮战,刘备却不太理解。
刘胜决定向他解释。
接下来他们会展开一场对抗渔轮战的策略布局。
邺城繁华,重建工程遍布各处,市集尤为热闹。
最新建成的市集位于南城左侧,七八条街道交汇,商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此市集为整个大汉最为繁荣之地,商业司总部坐落其中。
大街尽头有一占地极广的大宅子,内有一新落成的三层木楼,可俯瞰整个市集繁华。
入冬以来,木楼内焚烧火盆取暖。
大汉皇叔、大将军刘备站在窗前,身披华贵棉袄,静观街头场景。
此时,甄俨的声音从身后响起。
刘备询问的并非纸张生意的账本,而是最近的纸张销售情况。
甄俨心中一紧,意识到刘备可能要利用纸张展开反击流言的行动。
当年甄家依靠纸张生意起家,如今已成为大汉最大的商贾家族。
甄俨清楚这一切都是刘备的恩赐。
接下来,他将根据靖王老祖的指示,教众人如何用文字来引导人心。
眼前的辉煌成就,都将经历一次重大转变。
随着各地官学的建立,纸张生意逐渐兴隆,甄家也因此财源广进。
然而,真正赚得盆满钵满的却是刘备。
甄俨深知,想要垄断纸张买卖风险极大,但背靠皇叔则截然不同。
甄俨向刘备汇报,纸坊的生意已经拓展至关中,并州也在筹划之中。
原本甄俨在洛阳拉拢商贾,却被刘备一纸诏令召回。
面对如此十万火急之事,甄俨内心忐忑不安,而刘备的安抚使他稍感宽慰。
刘备告知甄俨,他并不会过问甄俨的纸张生意细节,只要甄家持续为朝廷及军队提供资金支持即可。
此次召集甄俨的真正原因,是打算开展一项新的业务——邸报。
听到此消息后,甄俨意识到了这项决策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商机,更可能使甄家的实力更上一层楼。
然而,邸报这一概念也让甄俨感到疑惑和担忧。
甄俨疑惑地询问:“主公,难道这邸报不是朝廷和大将军府邸吏员负责的吗?”
刘备摇摇头,解释道:“这不是你想象中的邸报。
而是让所有人都能看到的一种普通邸报,我把它命名为报纸。”
甄俨在刘备的解释下,逐渐理解了报纸的概念。
刘备详细描述了报纸的内容、板块模式、发售方式等。
甄俨听后愈发凝重,逐渐领悟了报纸传递消息的重要性。
“报纸能让四海臣民了解汉域内各地发生的事情。”
刘备总结道。
甄俨豁然开朗,进一步提出:“主公,你是打算每天定期发售一份报纸,面向朝廷掌控的州郡各地发售,让各州的人都能通过报纸了解其他州的事吗?”
刘备点头表示不错,并决定报纸名为“大汉日报”
,覆盖他统治的北方各地,包括冀州、青州、兖州、徐州、幽州、并州、关中司隶以及新成立的雍州。
至今尚未统一的地方有汉中张鲁、益州刘璋、荆州刘表、豫州曹操以及扬州江东孙坚等地。
大汉日报的发行将首先从北方开始。
甄俨深感担忧,提及报纸事业的重要性和背后的连锁反应,使他倍感压力。
他深知报纸并非简单印刷文字之物,背后涉及到广泛的社会影响。
刘备安抚他,指出白纸与报纸虽同为纸张,但作用截然不同。
甄俨虽然疑惑报纸本身的价值,但明白其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一旦失误所带来的风险。
刘备肯定他手中的这把大杀器是掌控局势的关键。
报纸在刘备手中是用于掌控信息的关键工具,不便以自身名义行事,因此选择通过甄俨之手推进此事。
甄俨明白自己与甄家自刘备进入冀州以来已紧密绑定,为此他将尽全力支持刘备。
刘备大喜过望,确信自己的眼光没错。
两人深入讨论大汉日报的发行细节时,甄俨提出关键问题:报社需有一位能够镇得住的大儒坐镇其中。
因报社主要由商贾运营,当地儒士可能不愿意加入其中,此事让甄俨倍感困扰。
他询问刘备是否有合适的人选来解决这个问题。
此刻正处在刘备面临选择人选的问题。
他麾下有许多大儒,如卢植、蔡邕等,但他们醉心于官学教书,不会加入商贾组建的日报社。
其他的文人如荀谌、田丰等,多数都有各自的工作。
目前闲赋在家的只有许攸和陈宫。
甄俨认为许攸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他长期与三教九流的人交往,可能对商贾组建的日报社接受程度较高。
虽然许攸性情刚直,容易得罪人,但甄俨认为自从他来到邺城后,他的性情已经有所改变,变得狡诈而变通。
刘备需要仔细考虑这个选择。
与多种背景的人交往后,许攸的性格愈发圆润,不再轻易得罪他人。
刘备信任甄俨的识人眼光。
他对甄俨提出的要求是迅速搭建起大汉日报社的雏形,尤其要关注来自寒门的人才。
考虑到这些人可能对直接售卖报纸的任务感到陌生,刘备提议通过让他们撰写文章来获取报酬。
毕竟总有人会因为生计而妥协。
甄俨对这个观点表示了理解和赞同。
刘备进一步询问甄俨能否在十天之内推出第一期报纸。
甄俨经过短暂思考后确认,以魏郡为中心的冀州境内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前提是以八开报纸的形式,内容不会过于丰富。
接下来,刘备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任务——以他自身为主题来拟定第一期报纸的内容——“论大将军刘备”
。
他希望通过报纸来探讨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他本人以及关于他的流言。
这一话题自然让甄俨有些担忧,但他决定听从刘备的指示进行准备。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