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密旨!如一道撕裂乌云的金色阳光,瞬间照亮了绝境!赵琰与林小满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名一直低调隐于使团队伍、毫不起眼的宫女,竟是太皇太后生前布下的最后一步暗棋!
宫女名唤青鸢,声音虽低,却字字清晰:“太皇太后仙逝前,早已料到高世玄一党必不会放过王爷与夫人。她老人家弥留之际,留下密旨与信物,命奴婢伺机交予王爷。陛下(指新帝赵琮)虽受高党蒙蔽,但心中对王爷未必无情,对高党跋扈亦早有不满,只是势单力薄,隐忍不发。此次派高显前来,名为请医,实为构陷,陛下或不知详情,或被迫默许。太皇太后嘱托,望王爷忍一时之屈,携此密旨与信物,速返中原,联络忠直老臣,揭露高党罪行,助陛下肃清朝纲!此为社稷计,亦为王爷与夫人谋一生路!”
青鸢取出一个密封的铜管和一枚刻有凤凰暗纹的玉珏:“密旨在此,内有太皇太后手书与陛下乳母(可靠之人)为内应之联络方式。玉珏为信物,见此玉珏,如见太皇太后。高显手中所谓诏书,乃高世玄矫诏,王爷不必理会!”
绝处逢生!太皇太后竟在生命最后时刻,为他们铺就了一条退路,更指明了一条反击之路!这不是逃亡,而是战略转进,是带着大义名分和希望归去!
“太皇太后……”赵琰接过犹带余温的铜管和玉珏,虎目含泪,朝着东方深深一拜。林小满亦泪光闪烁,心中充满感激与震撼。
危机未解,但方向已明。高显的三日之期,幽冥火的威胁,此刻不再是无法逾越的绝境,而是必须尽快摆脱的绊脚石。
“青鸢姑娘,大恩不言谢!眼下形势危急,高显逼宫在即,幽冥火潜伏在侧,当如何脱身?”赵琰迅速冷静下来,沉声问道。
青鸢显然早有谋划:“王爷,夫人。高显虽咄咄逼人,但使团正使王老大人乃三朝元老,为人刚正,对高党所为素来不满,只是苦无证据。奴婢已暗中禀明王老大人部分实情,老大人愿暗中相助。我们可如此行事……”
一个大胆的“金蝉脱壳”之计,在夜色中迅速商定。
次日,便是高显限期的最后一日。整个交河城气氛凝重,山雨欲来。高显已派兵“保护”(实为监视)安和堂,态度强硬。
然而,就在这天清晨,安和堂内突然传出噩耗:林小满因连日劳心劳力,加之水土不服,感染急症,呕血昏迷,病情危重!赵琰悲愤交加,痛斥高显逼人太甚,惊动车师国王。国王派御医前往诊治,御医确认病情严重,需绝对静养,不宜移动。高显将信将疑,亲自前往探视,只见林小满面色惨白如纸,气若游丝地躺在榻上,赵琰守在旁边,双目赤红,状若疯魔。安和堂内药气弥漫,一片愁云惨淡。
高显虽疑心是诈,但御医诊断在前,众目睽睽之下,他若强行拿人,逼死“神医”的罪名他可担待不起,何况正使王老大人也已出面斡旋,表示应“体恤医者,暂缓行程”。高显无奈,只得同意宽限数日,但加派了人手围困安和堂。
当夜,月黑风高。“病情危重”的林小满,在赵琰、秦义、巽风等核心人员护卫下,借着墨岩“守火人”挖掘的密道,悄然离开了安和堂。而榻上那位“林小满”,则是由一位擅长易容术的“守火人”高手假扮。青鸢姑娘则留在明处,与王老大人周旋,迷惑高显。
赵琰一行人,与早已在城外接应的石坚及部分愿意誓死相随的安和堂精英学员汇合,在墨岩派出的向导引领下,骑着最快的骆驼,一头扎进茫茫戈壁,朝着东方,朝着玉门关的方向,开始了昼夜兼程的亡命奔袭。
高显发现上当,已是次日午时,暴跳如雷,立刻派精锐骑兵追赶,同时飞鸽传书玉门关守将(高党成员)拦截。然而,赵琰等人抢得了宝贵的时间差,加之“守火人”对沙漠小路极为熟悉,几次险之又险地甩开了追兵。
十日后,历经千辛万苦,人困驼乏的赵琰一行人,终于看到了远处地平线上那巍峨的玉门关轮廓。然而,关隘上空战旗飘扬,守军明显加强了戒备,城门口盘查森严。
“王爷,看情形,高显的信已到了。此关恐难硬闯。”石坚忧心道。
赵琰望着雄关,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不必闯关。我们绕道,走‘丝路暗线’,经敦煌古城遗址,南下羌地,再折返中原!” 这是一条更加艰险、近乎传奇的古商道,可避开朝廷严控的关隘。
就在他们准备转向时,身后烟尘再起,高显的亲兵骑兵竟再次追了上来!前有关隘阻路,后有追兵索命,形势再度危急!
“王爷先走!末将断后!” 秦义、巽风慨然请命。
“一起走!”赵琰红着眼睛吼道。
眼看追兵越来越近,突然,侧翼的山丘后,响起一阵苍凉而充满力量的羌笛声!紧接着,数百名身着皮甲、弓马娴熟的羌人骑兵,如同神兵天降,冲杀出来,拦住了高显的追兵!为首一名羌人首领,高举一面绣着安和堂标记(药葫芦与麦穗)的旗帜,用生硬的汉语大喊:“可是赵先生、林夫人?我家族长有令,特来相助!快走!”
是那些曾受惠于安和堂义诊和粮食援助的羌人部落!他们竟在此时出现!“技以传为恒”,昔日播下的善缘,在生死关头,开花结果!
赵琰等人热泪盈眶,不及多言,在羌人义士的掩护下,策马冲向南方荒漠。身后,羌笛呜咽,杀声震天。
一个月的颠沛流离,穿越荒漠、戈壁、雪山、草原。凭借太皇太后的密旨和信物,凭借“守火人”和沿途感念恩情的部落暗中帮助,凭借赵琰的果决和林小满的医术(沿途救治了不少部落首领和百姓,再次践行“食安”理念,赢得庇护),他们一次次化险为夷。
当终于踏过黄河,重新呼吸到中原湿润的空气,看到远处熟悉的村庄炊烟时,所有人都有恍如隔世之感。西域两年多的流亡生涯,如同一场惊心动魄的梦。他们失去了很多,但带回了更宝贵的财富——历经淬炼的意志、播撒四方的理念、生死与共的伙伴、以及……沉冤得雪的希望。
暂歇于一个安全的秘密据点,赵琰与林小满依偎在山坡上,望着山下村庄里袅袅升起的炊烟。
“回来了。”赵琰轻声道,语气中充满感慨。
“嗯,回来了。”林小满将头靠在他肩上,“西域两年,像是一场漫长的远行。如今归来,方知‘家’的炊烟,是如此温暖。”
“这炊烟之下,是万家灯火,是黎民百姓。”赵琰目光深邃,“我们所求的,不就是让这炊烟,能一直平安地升腾下去吗?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安’字,不仅是食材安全,更是天下安宁,是炊烟不被战火打断,是百姓能安心地享用一餐一饭。”
林小满握紧他的手:“安以技为本,技以传为恒。在西域,我们已将这颗种子播下。回到中原,我们要用更好的‘技’,去守护更多的‘安’,将这‘恒’字,传承下去。无论前路还有多少艰难,只要灶火不灭,信念不死,希望就永远在。”
夕阳将两人的身影拉长,与远处的炊烟融为一体。归程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手握密旨,心怀信念,身后是忠诚的伙伴,前方是波澜再起的朝堂与天下。一场关乎社稷存亡、理念传承的更宏大博弈,即将在中原大地拉开序幕。而厨房与炊烟,仍将是这曲壮歌中,最温暖而坚定的底色。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汴京早餐合伙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