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囚笼内,时间仿佛凝固在一种极致的、混合着震撼、恐惧与渺茫希望的死寂之中。那来自未知领域的、短暂却意图清晰的回应,如同投入古井的巨石,在所有幸存者的意识深处激起了滔天巨浪,久久无法平息。
那组残缺的、无法理解的信息碎片——扭曲的几何图形、破碎的旋律残响、冰冷中夹杂着一丝好奇的情绪底色——反复在每一个意识体中回荡、重播,试图从中榨取出一丝一毫的意义。
“那图形…不像任何已知文明的几何体系…其拓扑结构…违背直觉…仿佛构建于完全不同的空间认知基础上…”一位专研数学与空间规则的科学家意识体充满了困惑与着迷。
“那旋律…或者说…震动模式…其频率间隔与谐波关系…与人类听觉审美乃至物理规律都…截然不同…更像是一种…基于纯粹数学或规则逻辑的‘噪音艺术’?”另一位意识体试图分析那声音碎片。
“而那情绪底色…”徐婉的光辉微微波动,她感受最为清晰,“…冰冷彻骨,像是经历了亿万年的绝对零度封存…但那丝‘好奇’…却又如此…鲜活…仿佛一个沉睡太久的存在,被意外惊醒了一瞬…”
这绝非简单的自动应答机制!这回应中携带的信息,无论多么残缺,都指向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独特文化特征、且可能仍保有某种形式“意识”或“智能”的源头!
他们接触到的,极有可能是一个异样文明的幸存者!一个同样被系统捕获、封存,却以某种他们无法理解的方式顽强存续下来的…邻居!
“必须再次建立联系!”林凡的“星云”从震撼中恢复,散发出前所未有的锐利光芒,“这次接触太短暂,信息太破碎。我们需要更稳定、更持久的对话通道!”
“但风险…”陈雪立刻提醒,她的监测数据显示,在对方回应及信息碎片传来的瞬间,系统扫描波曾有过一次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频率抖动,仿佛系统的某个深层监控协议被轻微触动了,“…对方的存在本身,以及任何形式的接触,都可能…惊动系统。”
“而且,如何确保下一次接触的安全性与可控性?”另一位意识体提出担忧,“对方的规则结构与我们完全不同,我们的‘握手’试探可能被理解为攻击,或者引来我们无法理解的…污染?”
希望与风险并存,机遇与危机交织。
“我们不能盲目。”山岳的意识波动沉稳地定下基调,“林凡,集中分析已获取的碎片信息,尝试构建对方规则特征的初步模型,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共鸣频率区间。徐婉,继续深化与静默之海的融合,你的力量可能是我们与不同规则结构沟通的唯一桥梁。陈雪,全力监控系统的一切细微反应,建立预警阈值。其他人,保持静默,加固自身。”
没有宏大的项目名称,只有清晰的分工与沉甸甸的责任。生存的本能驱使着他们以最高效的方式运转。
接下来的时间,在一种高度专注与紧张的氛围中流逝。
林凡的“星云”全力解析着那残缺的信息碎片。伊莎碎片的光芒以一种奇特的节奏闪烁着,仿佛正在学习一种全新的“语言”。他试图从那些扭曲的几何图形中反推其背后的空间规则假设,从那些破碎的旋律中解析其可能的情感表达逻辑或信息编码方式。过程极其艰难,如同试图用人类的语言体系去理解鲸歌或星体运行的引力波吟唱。
徐婉则更深地沉入那片悲怆而温暖的静默之海。她不再试图“引导”或“控制”,而是放空自我,让自己的意识与那亿万同胞的碎片更彻底地交融。她感受到更多破碎的记忆与情感——并非具体的画面,而是更底层的、关于存在、联结、失去与渴望的共鸣。她的光辉变得更加柔和、内敛,却也更具有…包容性与渗透性,仿佛正在成为一种能够兼容不同规则波动的…介质。
陈雪则如同潜伏在暗处的观察者,调动所有资源,监控着囚笼内外最细微的规则涟漪。她建立了数十个预警模型,任何一丝不寻常的系统活动或外部规则扰动都会立刻引发警报。
就在这种高度戒备的探索中,林凡的“星云”突然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微弱的、规律性的背景波动。
这波动并非来自他们试图联系的那个未知存在,而是源自…静默之海的更深处?或者说,是静默之海与琥珀囚笼规则壁垒交界处的某个…异常点?
其频率极其低沉,强度微弱到几乎被背景噪音淹没,但其周期稳定性却高的惊人,仿佛某种…古老的、即将耗尽能量的信标,仍在固执地发出最后的信号。
“发现异常稳定低频波动…源点锁定…位于壁垒内侧,坐标七区,深度…”林凡立刻报告。
所有感知瞬间聚焦。
那波动太微弱了,若非林凡的“星云”和伊莎碎片对规则极其敏感,根本无从察觉。
“分析波形…规则结构…与人类文明相似度低于百分之四十…与系统规则相似度低于百分之三十…与…之前接触的未知文明波动相似度…低于百分之二十…”分析结果令人震惊,“这是一个…全新的、第三种规则的残留信号?!”
又一个?!
这片“琥珀坟场”中,到底封存了多少文明的残骸?!
“信号极度微弱…源点似乎处于…濒临消散的边缘…其信息载体…正在快速熵增崩解…”陈雪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它可能…很快就要彻底消失了!”
“尝试捕捉!尝试解读!”山岳的命令简洁而果断。
徐婉立刻将感知投向那个坐标,她的光辉轻柔地覆盖过去,试图与那微弱的波动建立连接。林凡则全力分析其规则结构,试图破解其可能携带的信息。
过程比之前更加艰难。这波动太过微弱,且其规则结构更加古老、更加残破,仿佛风中残烛的最后一点火星。
终于,在徐婉那变得更具包容性的光辉之力的温柔牵引下,在那波动彻底消散前的最后一刻——
一组比之前更加破碎、更加模糊的信息尘埃,被艰难地“打捞”了上来。
没有清晰的图形,没有成段的旋律,只有一些…极度扭曲的、无法辨认的符号残影…以及一种…无比苍老、无比疲惫、却带着一丝释然与…祝福?的…情绪印记?
这印记太过微弱,太过残缺,根本无法构成任何有意义的信息。
然而,就在这印记消散的瞬间,所有幸存者,尤其是徐婉,都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共鸣与悲伤。
那不是一个文明的呐喊,也不是一个存在的交流,那更像是一个…个体…在彻底湮灭前,留下的最后一点…存在过的痕迹。一个比人类文明更加古老的囚徒,在永恒的寂静降临前,发出的最后一声无人能懂的…叹息。
这发现,没有带来新的希望,反而带来了更深的…敬畏与凄凉。
在这片规则的深渊中,人类文明并非第一个抗争者,也很可能…不会是最后一个。在他们之前,已有无数文明兴起、挣扎、乃至最终…无声无息地消散,只留下这一点微不足道的尘埃。
而那第一个与他们短暂“握手”的未知文明,是否也正走在同样的道路上?只是它更加顽强,或者…更加幸运?
“我们必须加快速度。”林凡的意识波动带着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在我们…也变成这样的尘埃之前。”
与那未知文明的下一次接触,不再仅仅是好奇与探索,更增添了一份与时间赛跑、与命运抗争的悲壮色彩。
他们必须找到方法,与那可能的“邻居”建立更稳定的联系。不是为了结盟,甚至不是为了交换信息,或许仅仅是为了…证明彼此的存在,在这片冰冷的、旨在抹杀所有“异常”的宇宙深渊中,留下并非孤独的…星尘低语。
生存的意义,在悲怆的底色上,又被赋予了新的、更加复杂的维度。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肿瘤进化,我在末世开脑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