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阁前的石阶被晨露打湿,泛着温润的光。阿木、秦轩和赵文轩站在阁外,仰头望着这座直插云霄的建筑——前六层他们已熟稔于心,木质的楼梯、泛黄的典籍、守阁长老打瞌睡的模样,都成了过往。唯有第七层,终年被一层淡金色的光晕笼罩,据说只有筑基大圆满修士,且能通过前六层的“心关”,才有资格踏入。
“守阁长老说,第七层的入口藏在前六层的楹联里。”秦轩指尖拂过第一层门楣上的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联我们看了三年,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赵文轩不耐烦地用剑鞘敲了敲石阶:“管它什么玄机,直接硬闯行不行?我就不信这破光晕能挡住咱们三个筑基大圆满!”说着便要提气冲上去,却被阿木拉住。
“长老说过,硬闯只会被光晕弹飞,还会伤及自身。”阿木指着楹联上的字迹,“你看这‘勤’字和‘苦’字,笔画里似乎藏着灵力流转的痕迹。”
三人凑近细看,果然发现那两个字的笔画凹槽中,有极淡的灵气在缓慢游走,像是在勾勒某种图案。秦轩取出青铜镜,镜面倾斜着映照楹联,镜中竟浮现出一行小字:“以心为引,以意为舟。”
“心为引,意为舟……”阿木沉吟着,尝试将一缕灵力注入“勤”字的笔画中。刹那间,那缕灵力顺着凹槽中的灵气轨迹流转,竟在“勤”字末端汇聚成一点微光。
“我来试试!”赵文轩也学着注入灵力,他性子急躁,灵力刚猛,起初几次都因力道太冲打乱了轨迹,试了三次才稳住心神,让灵力顺着“苦”字的笔画缓缓游走,最终也凝成一点微光。
秦轩的灵力最是平和,他指尖轻点“舟”字,灵气如溪流般汇入,很快点亮了第三个光点。
三点微光连成一线,前六层的楹联突然同时亮起,金光顺着楼梯向上蔓延,直至第七层的光晕处。那层淡金色的光罩如同水波般荡漾开来,露出一扇古朴的木门,门楣上没有匾额,只刻着一个简单的“静”字。
“成了!”赵文轩眼睛一亮,刚要推门,却被木门上的纹路拦住——那纹路竟是一个复杂的阵法,需要三人合力才能解开。
阿木凝神观察阵法流转,沉声道:“秦轩,你守西北角,用镜光稳住阵眼;文轩,你攻东南角,破掉那处最活跃的节点;我来引动阵心的灵气。”
三人迅速站位,灵力同时涌入阵法。秦轩的青铜镜悬在西北角,镜光如伞般撑开,稳稳托住阵眼的躁动;赵文轩的剑气精准劈在东南角,将那里乱窜的灵力劈成散乱的光点;阿木则引导着两人散逸的灵力,顺着阵心的纹路缓缓梳理,像在穿一根无形的线。
盏茶功夫后,阵法纹路发出一声轻响,木门“吱呀”一声向内打开,一股醇厚的灵气扑面而来,比前六层浓郁十倍不止。
门后并非想象中的书架林立,而是一片雾气缭绕的空地,中央立着一块丈高的石碑,碑上刻着“金丹要诀”四个大字,字缝中流淌着金色的灵气,仿佛活过来一般。
“这就是第七层?”赵文轩挠了挠头,“怎么连本书都没有?”
秦轩走上前,指尖轻触石碑,那些金色灵气竟顺着他的指尖涌入体内,脑海中瞬间涌入无数信息——那是关于金丹期修炼的法门、瓶颈的突破要点,甚至还有几种罕见的淬丹灵草的图谱。
“原来……石碑本身就是典籍。”秦轩眼中闪过震惊,“它会根据触碰者的修为和体质,直接将适合的功法传入神识。”
阿木和赵文轩也上前触碰石碑,果然,各自的脑海中都涌入了量身定制的修炼心得。阿木感受到的是如何将木系灵力与金丹融合,赵文轩则领悟了如何让剑气在金丹中凝聚更强的爆发力。
雾气渐渐散去,三人发现石碑后还有一道暗门,门上刻着“登堂”二字。
“看来这第七层,也只是个开始。”阿木望着暗门,眼中燃起斗志。
赵文轩握紧长剑,剑鸣铮铮:“管它还有多少层,闯就是了!”
秦轩点头,青铜镜在他掌心微微发烫:“走吧,看看更高处,还有什么在等着我们。”
三人相视一笑,并肩走向暗门。阳光透过藏经阁的窗棂,在他们身后投下三道交叠的影子,仿佛预示着前路虽险,却有彼此可依。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阿木传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