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七,子时已过。
京城笼罩在一年中最深沉的黑夜里,万籁俱寂,连最耐寒的野狗都蜷缩在角落,不再吠叫。积水潭水面早已封冻,冰层在无形的压力下偶尔发出“嘎吱”的呻吟,更添寒意。苏芷晴的宅院,如同雪地中一颗沉默的棋子,不见半点灯火,唯有巡更人遥远的梆子声,模糊地提示着时间的流逝。
然而,在这片死寂之下,宅院地底深处,却另有一番天地。
一处入口极其隐蔽、由厚重青石砌成的地下密室,此刻正被数盏长明油灯照得亮如白昼。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奇特的味道——是陈年书卷的墨香、各种草药混合的清苦气,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类似硝石的矿物气息。这里,是苏芷晴不为人知的“净土”,是她进行最隐秘研究和处理最棘手难题的地方。
送走携带纤维鉴定密报的信使后,苏芷晴并未感到丝毫松懈,甚至没有片刻歇息。她知道,破案如用兵,贵在神速,更贵在缜密。蓝色纤维指向了东南沿海,是一个重大突破,但单一证据犹如独木难支,唯有形成牢固的证据链条,方能经得起推敲,抵得住风浪。
她的目光,落在了那个小巧的白玉瓶上——贰号证物,来自康陵享殿窗棂缝隙、带有独特海腥味的泥土。
这瓶泥土,看似普通,甚至有些污秽,但苏芷晴深知,尘土之中,往往隐藏着惊天的秘密。凶手或许能抹去脚印,掩盖行踪,但只要他踏足过某片土地,与某些环境接触过,就必然会在极其细微之处留下无法彻底清除的痕迹。这瓶泥土,便是这样一个沉默的见证者。
她褪下略显宽大的外袍,露出一身利落的月白色窄袖短衫和长裤,乌发用一根没有任何纹饰的乌木簪紧紧绾成一个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净手,焚起一炉能提神醒脑、却无浓郁气味的清心香。整个人的状态,瞬间从方才的运筹帷幄,切换到了全神贯注的精密操作模式。
密室中央的石台上,各种器具早已准备停当,擦拭得一尘不染:
* 一架黄铜打造的高倍放大镜,镜筒结构复杂,这是她最珍贵的工具,能窥见肉眼无法看到的细节。
* 一套大小不一的琉璃皿、白玉杵臼、骨质刮刀,用于盛放和处理样本。
* 一套精致的铜制分液漏斗和滤器,可以通过不同比重液体进行精细分离。
* 一排晶莹剔透的小琉璃瓶,里面盛放着五颜六色的特制药剂,有的用于溶解,有的用于显色,有的用于测试酸碱性或特定成分。
* 角落还有一个巴掌大小、用耐火泥制成的小型陶窑,旁边放着几块上好的银霜炭,用于需要加热煅烧的检测。
工具就是她的兵器,而严谨,是她的铠甲。
苏芷晴首先用一把牛骨小铲,极其小心地从白玉瓶中取出约莫黄豆粒大小的一撮泥土,置于一片光滑洁净的琉璃板上。她没有急于使用复杂仪器,而是先就着明亮的灯光,用肉眼和一把纯银镊子,进行最初步的观察。
泥土呈暗褐色,略显潮湿,捏上去有轻微的黏腻感。凑近细闻,那股独特的、混合了腐败海藻和盐分的海腥气依旧明显。她用镊子轻轻拨动,可以看见里面夹杂着极其细微的、白色或灰白色的颗粒,像是破碎的贝壳屑,还有一些深色的植物纤维碎末。
“水选浮选法”,这是分离不同比重组分最基础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她将这点泥土放入一个浅口的白玉钵中,加入少量清澈的井水,用一根细长的玉箸轻轻搅拌,让泥土充分散开。随后,她将悬浮的浑浊液体,小心地倾倒入一个垫着致密棉纱的铜制滤网。
如此反复数次,利用水的浮力和沉淀速度差异,她成功地将样本初步分离:
* 滤网上方,留下的是一些非常轻盈的、颜色较浅的腐殖质和极细的植物纤维。这是较轻的组分。
* 白玉钵底,沉淀下来的则是明显更重、颜色也更深沉的沙砾和矿物质颗粒。这是较重的组分。
苏芷晴用清水分别冲洗这两个部分,尽量去除残留的泥浆,然后将其分别转移到两张洁净的白绸上,置于一旁微微阴干。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微观探查。
她先取少许较轻的腐殖质组分,用银镊子将其均匀撒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然后稳稳地放置在放大镜下。她俯下身,右眼凑近,视野逐渐清晰。原本看似均匀的腐殖质呈现出复杂的景象:破碎的植物细胞壁、各种菌丝的残骸、以及一些形态奇特的、微小的生物壳体。
她的目光敏锐地捕捉到了目标——那是一些极其微小、但结构清晰的钙质壳体!有的呈螺旋状,有的像一串细小的念珠,还有的如同微缩的蜗牛壳……
“有孔虫……” 苏芷晴心中默念,印证了之前的猜测。这是典型的海洋微生物化石,是海相沉积物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它们的存在,如同不会说话的铁证,宣告着这捧泥土,确实与海洋环境密切相关。这与蓝色纤维指向的“沿海”方向,形成了有力的呼应。
但她并未就此满足。科学探索的魅力,往往在于发现预期之外的异常。
她小心翼翼地更换载玻片,将目光投向那份更重的沙砾组分。这部分样本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景象:主要是大小不一的石英颗粒、长石碎屑,以及一些暗色的矿物小颗粒。这看起来像是常见的河流沙或海滩沙。
然而,苏芷晴的眉头却微微蹙起。她的目光在视野中仔细梭巡,不放过任何一丝异样。渐渐地,她发现了一些不太起眼的“杂质”:
在某些石英颗粒的边缘,或是在一堆常见的矿物碎屑中,偶尔会夹杂着几粒颜色略深、有时甚至带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金属光泽的微小颗粒。它们的形状也与圆润的石英砂不同,往往带有更尖锐的棱角。由于数量极少,且混杂在大量普通沙粒中,若非极其仔细的观察,极易被忽略。
“这是……” 苏芷晴心中一动。这些颗粒的形态和反光特性,不像是自然风化搬运形成的沙粒,反倒更像是……某种矿石在机械外力下产生的粉末?
这个发现,如同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心湖,漾开了一圈涟漪。海腥味的泥土中,出现了可能来自矿区的微量粉末? 这奇特的组合,意味着什么?
她知道,初步的观察已经带来了新的疑问。而要解答这个疑问,需要更精细的分离手段和更深入的成分分析。
夜,还很长。地底密室的灯光,依旧稳定地亮着。苏芷晴清丽的面容上,没有任何疲惫,只有愈发浓厚的专注,以及一种即将揭开更深层秘密的,冷静的期待。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