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穿过一片低矮的灌木时,林野忽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这在漫天黄沙的戈壁上格外罕见。顺着香气望去,远处隐约出现了一片嫩绿色的轮廓,像一块翡翠镶嵌在灰黄色的土地上,那就是西部生态据点。
“终于到了!”阿凯放慢车速,眼里满是惊喜。他跑过无数次戈壁,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片的人工绿地。苏晓凑到车窗边,指着绿地边缘的灌溉管道:“你看,他们已经有简易的灌溉系统了,就是管道有点旧,可能会漏水。”
车还没停稳,一个穿着绿色工装的中年人就迎了上来。他是据点首领老秦(非迷雾森林老秦),皮肤黝黑,手上沾着泥土,身后跟着几个拿着铁锹的年轻人。“欢迎联盟的朋友!”老秦握住林野的手,掌心的老茧蹭得人发痒,“我们试种的沙棘和白杨活了不少,就是缺水缺技术,正盼着你们来呢!”
跟着老秦走进据点,林野才发现这片绿地比想象中更规整——沙棘丛排成整齐的行列,白杨树苗虽然不高,却都挺直了枝干,叶片在阳光下闪着光泽。绿地旁挖着几条浅沟,沟里铺着旧水管,只是有些接口处已经生锈,正往外渗着水。“这些树苗是去年冬天种的,”老秦指着白杨苗,语气里满是自豪,“我们从山谷里引了泉水,用桶一桶桶浇,总算把它们保住了。”
林野蹲下身,轻轻拨开白杨树下的泥土——土壤还很干燥,只有表层沾着点湿气。“问题主要在灌溉和土壤改良,”他站起身,对老秦说,“我们先升级灌溉系统,再给土壤加些腐殖土,这样树苗才能长得更壮。”
老吴立刻拿出图纸,指着上面的滴灌系统:“我们用东部工业据点生产的pVc管,做一套太阳能滴灌系统,水流能精准滴到每棵树苗的根部,比现在的漫灌省水一半以上。”苏晓则从背包里掏出植物图谱,翻到沙棘那一页:“沙棘的根能固氮,我们可以在白杨树下间种沙棘,既能改良土壤,又能增加收入,一举两得。”
当天下午,改造工作就开始了。阿凯带着年轻人去搬运pVc管和太阳能水泵,林野则负责设计滴灌管道的走向,他用石灰在地上画出线路,确保每棵树苗都能覆盖到;老吴忙着组装太阳能水泵,将它和泉水连接起来,按下开关时,清澈的泉水顺着管道流进滴灌带,缓缓渗入土壤;苏晓则和据点的人一起,采集沙棘的种子,准备在白杨树下播种。
老秦看着忙碌的众人,眼里满是感激:“以前总觉得,戈壁就是戈壁,种不出多少东西。现在才知道,只要有技术、有帮手,再荒凉的土地也能变绿。”林野拍了拍他的肩膀:“这只是开始,等树苗长大了,这里会变成一片真正的绿洲,到时候我们还能种粮食、种蔬菜,让联盟的人都能吃到新鲜的果蔬。”
接下来的几天,滴灌系统渐渐成型——pVc管沿着树苗的行列铺开,滴灌带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缠绕在每棵树苗根部。老吴还在绿地旁装了几个湿度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土壤湿度,自动调节滴灌量。“这样就算没人看着,也不用担心树苗缺水或淹水了。”老吴擦了擦额头的汗,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成果。
苏晓则教大家如何制作有机肥——用动物粪便、枯枝落叶和泥土混合,密封发酵后就能使用。“这种肥料不仅能改良土壤,还能减少病虫害,比化学肥料更环保。”苏晓边说边示范,大家学得格外认真,很快就堆起了几座肥料堆。
这天傍晚,林野和老秦一起巡视绿地。夕阳洒在树苗上,给嫩绿的叶片镀上了一层金边。滴灌带里的泉水缓缓滴落,在土壤上留下小小的湿痕,远处的太阳能板在余晖中闪着光。“你看,这棵白杨已经长出新叶了。”老秦指着一棵树苗,语气里满是喜悦,“以前我们浇水,总担心浇多了烂根、浇少了枯死,现在有了滴灌系统,终于不用愁了。”
林野点点头,心里忽然有了个想法。他掏出收音机,调到联盟的频率,对着麦克风说:“这里是林野,西部生态据点的滴灌系统已建成,沙棘和白杨长势良好。建议各据点根据自身情况,尝试种植耐旱植物,改善当地生态,联盟会提供技术和种子支持。”
很快,收音机里传来各个基地的回应——南部教育据点说要在学校周围种些灌木,北部据点表示愿意尝试种植耐寒的松柏,绿洲新城则提出要和生态据点合作,培育更多的树苗。林野关掉收音机,对老秦说:“你看,只要我们带好头,就会有更多人加入植绿的队伍,用不了多久,戈壁上就会出现更多的绿洲。”
第二天清晨,林野他们准备在白杨树下播种沙棘。孩子们也来帮忙,他们拿着小铲子,在树下挖小小的坑,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放进去,再盖上一层薄土。念念(从教育据点赶来探亲的孩子)蹲在一棵白杨树下,边播种边说:“等沙棘长大了,就能结出红红的果子,到时候我们可以做沙棘酱,送给联盟的每一个人。”
苏晓走过来,递给念念一个装着水的小瓶子:“播种后要浇点水,种子才能发芽。”念念接过瓶子,轻轻地把水浇在土壤上,眼里满是期待:“我希望沙棘快点发芽,快点长大,这样戈壁就会变得更绿了。”
离开那天,老秦和据点的人都来送行。他们给联盟带来了几袋沙棘种子和白杨树苗:“这些种子和树苗虽然不多,却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以后联盟有需要,我们生态据点一定全力以赴,培育更多的树苗,让戈壁变成绿洲。”
装甲车驶离西部生态据点时,林野回头看了一眼——嫩绿色的绿地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滴灌带里的泉水还在缓缓滴落,孩子们在绿地旁挥手告别,眼里满是期待。他知道,这里的绿色已经生根,生态的新生已经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植绿的队伍,让这片烬土重新焕发生机。
“下一个目的地是哪里?”阿凯握着方向盘,笑着问。林野打开联盟地图,指了指东部的一个渔业据点:“那里的人在尝试利用旧世界的水库养鱼,我们去看看能不能帮他们改善水质,提高鱼苗的存活率,让联盟的人能吃到新鲜的鱼。”
苏晓从背包里拿出水质检测工具,补充道:“我还可以教他们怎么检测水质,预防鱼类疾病,确保鱼的安全。”老吴则拿出水利图纸:“我们可以帮他们修建简易的过滤系统,让水库的水质更好,更适合鱼类生长。”
装甲车在戈壁上行驶,阳光洒在车身上,像一层金色的铠甲。林野打开收音机,里面传来各个基地的消息——西部生态据点的沙棘种子已经发往各个基地,南部教育据点的学校周围种上了灌木,东部工业据点正在生产更多的灌溉管道,每一个消息都让人振奋。
“你听,”苏晓指着收音机,眼里闪着微光,“从工业重燃到书声漫戈壁,再到现在的戈壁植绿,联盟正在一点点改变这片土地,文明正在一点点重生。”林野点点头,握紧了手里的植物图谱——图谱上的沙棘和白杨在他心里越来越清晰。他知道,这趟旅程还在继续,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只要生态的火种不灭,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人类就一定能在这片烬土上,种出更多的绿色,建起更美的家园,让文明的光芒,永远照耀着戈壁,照耀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装甲车继续前行,朝着东部渔业据点驶去。车顶上的齿轮旗帜在风里猎猎作响,像在指引着方向,也像在宣告着——戈壁植绿,生态新生,文明的重建之路,正在一步步向前延伸。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从机械师到文明火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