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联系的是与虞族交好、实力与虞族在伯仲之间的“丹阳陈氏”。
陈氏以炼丹术闻名遐迩,族中子弟多擅长木、火属性功法,与虞族的《长春宝篆》等传承颇有互补之处。
他在拜帖中用词客气而不失亲切,表达了虞族已抵达神都、入住栖梧院之意,并附上了一份精心准备的礼单,主要是虞族特产的一些上了年份的灵药、以及姒水深处孕育的“姒水灵珠”,此珠蕴含精纯水灵之气,对于炼丹控火有微妙的辅助之效。
他在帖中委婉提出,希望能在近日择时拜访,共叙两家情谊。
接着,他又给“陇西李氏”和“颍川周氏”分别写了拜帖。李氏族人擅长炼器,尤其精于金、土属性的法器炼制;而颍川周氏则世代钻研阵法,于符箓一道亦有独到之处。这两家都是虞族平日里需要极力交好和倚重的对象。
在给这两家的拜帖中,虞明道除了惯例的客套寒暄和附上符合对方需求的礼单(给李氏的是几种稀有金属矿石,给周氏的是一些品质上佳的制符灵玉),更在字里行间,隐约透露出希望两家子弟在此次大典中,能与虞族子弟相互照应、互通有无、共同进退的意思。这是一种谨慎的联盟试探。
做完这些,窗外天色已近黄昏。神都的夕阳,似乎也比南方多了几分壮烈与肃杀之意。虞明道放下笔,揉了揉有些酸胀的眉心,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依旧锐利。
神都玉京这台庞大的都城,因抡才大典的临近,彻底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态。每日天光未亮,迎宾苑各处便有无数道遁光升起,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如同逆飞的流星雨,划破黎明前的沉寂,纷纷投向城内那些朱门高户、深宅大院。
空气中原本浓郁平和的灵气,似乎也被这股无形的躁动所搅乱,多了一丝灼热与急切,仿佛每一缕灵气都在传递着某种无声的讯息与期盼。
大长老虞明道修炼经验丰富,知道此刻若一味将子弟们拘在院内苦修,无异于闭门造车,错失良机。
他凭借虞族作为妫姓枝脉的渊源,以及宫中虞璎那位婉仪娘娘带来的些许“皇亲”光环,倒也陆陆续续收到了一些不算顶级、却正合虞族身份的宴饮请柬。
这些邀请,多来自与虞族实力相仿、同在二三流势力中挣扎求存的家族,或是某些远离权力中心却底蕴不俗的州郡望族,乃至一些在野却影响力不容小觑的诸子百家学派、道家名山在神都的别院代表。
虞明道对此精挑细选,并未倾巢而出。通常,他只携带虞青雅、虞啸卿、虞世南这三位公认的嫡系翘楚,偶尔,也会点名让沉稳少言、眼神却透着灵光的虞衡跟随。
每一次赴宴,在他眼中,都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交际,更是一次无声的较量、一次宝贵的情报搜集,以及对年轻子弟眼界的开拓。
他曾带着他们踏入丹阳陈氏在城西别院举办的“丹霞小会”。
那院落不算极大,却处处透着丹道世家的底蕴,空气中弥漫着数十种灵草药性融合的奇异芬芳,闻之令人精神一振。席间呈上的并非寻常灵果,而是陈氏秘制的“三转蕴灵丹”、“清心悟道散”等珍品,药力温和而精纯。
虞明道与陈氏几位面容红润、气息绵长的长老相谈甚欢,话题从南方姒水之畔特有的几种水属性灵草的药性差异,巧妙引到了宫中贵人修行所需。
他顺势提出,希望能为宫中那位“娘娘”采购一批上乘的、用于稳固根基、滋养神魂的丹药,言辞恳切,既试探了陈氏对宫中事务的敏感度与供货能力,又不着痕迹地再次点明了虞族在宫中的那点微末依仗。
他们也曾受邀出席陇西李氏在自家演武堂旁设下的“金戈宴”。
宴席氛围与丹霞小会的温和迥异,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金石锐气。席间,李氏展示了数件新近炼制的精品法器,一柄“裂风刃”挥动间隐有风雷之声,一套“玄龟盾”激发后灵光流转防御惊人。
虞啸卿对那柄气息凌厉的长刀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一位负责讲解的、手指关节粗大、眼神专注的年轻李氏炼器师就符文篆刻与灵力传导效率探讨了许久。虞明道在一旁含笑看着,并未阻止。
他乐见其成,若族中子弟能与这些掌握着修真百艺核心的家族才俊建立起良好的私人关系,对未来虞族获取资源、定制法器都大有裨益。
此外,诸如颍川周氏举办的、需要一定阵法基础才能听懂七八分的“阵理研讨”;墨家某支脉展示各种精巧战争与民生机关的“机关演武”;甚至是一些标榜清静无为的道家高士在其竹林精舍举办的、话题玄之又玄的“论道清谈”……只要请柬送至,虞明道都会斟酌是否参与。
他在这些场合,多数时候扮演着一位谦和而耐心的倾听者,面容沉静,眼神却锐利地捕捉着各方交谈中流露出的只言片语——关于朝中因大典改革而引发的暗流,关于北方狄族某个部落异动的传闻,关于东南海域新发现的灵石矿脉引发的争端……他将这些零碎的信息如同拼图般在脑中组合、分析,拼凑出神都当前看似平静水面下的真实流向。
他清晰地感受到,因天帝陛下金口玉言定下的“重实务”基调,许多以往倚仗经学传承、皓首穷经的世家显得有些慌乱,正在紧急调整策略;而一些出身地方、更了解民间疾苦,或家族本就注重实学的子弟,则明显士气高涨,摩拳擦掌。
这些风向,都可能直接影响大典的题目与最终结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后宫修仙记:从采女到女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