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工人当家
清晨的玻璃厂笼罩在一层薄雾中,王超推着自行车走进厂门,习惯性地观察着生产车间的情况。机器的轰鸣声依旧,但细心的他发现,制瓶机旁散落着几个略有瑕疵的瓶子,这在前几天是不曾出现过的。
王副厂长早。老张头从车间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瓶口有些歪斜的玻璃瓶,您来看看这个,今天早上的次品率有点高。
王超接过瓶子仔细端详:怎么回事?
我也说不上来。老张头摇摇头,设备运转正常,操作规程也没变,就是工人们干活时有些心不在焉。
王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走进车间,他注意到几个年轻工人在传送带旁机械地操作着,眼神里缺少了前些日子那种专注的光芒。小李正在调整模具,动作比往常慢了几分。
小李,遇到什么问题了吗?王超走上前问道。
小李抬起头,有些不好意思:王副厂长,没什么问题,就是觉得...有点没劲。
没劲?王超愣了一下。
是啊,旁边一个年轻工人插话,每天都是同样的活,干好干坏一个样,反正都是拿那些工资。
王超环顾车间,发现不少工人都有类似的状态。他想起前接触过的一些管理知识,心里渐渐有了主意。
上午九点,王超来到马清波办公室。马厂长正在看生产报表,眉头微蹙。
王副厂长,你来得正好。马清波把报表推过来,今早的次品率比平时高了三个百分点,这可不太对劲。
王超在办公桌对面坐下:马厂长,我正想跟您讨论这个问题。我刚才在车间转了一圈,发现工人们的积极性不如前些日子了。
哦?你说说看。马清波放下手中的钢笔。
我在想,王超斟酌着用词,咱们是不是可以尝试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让工人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工厂的主人。
马清波身子微微前倾:具体怎么说?
我想建议成立工人管理委员会,让工人代表参与工厂管理。王超说道,还可以试行工人轮流值日管理制度,让每个工人都有机会体验管理工作。
马清波沉吟片刻:这个想法很大胆。但是王副厂长,你要知道,工人们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让他们参与管理,能行得通吗?
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开始。王超早有准备,比如让工人参与制定生产计划、监督产品质量、提出改进建议。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
马清波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步:这事得慎重。不过...她停下脚步,你说得对,现在厂里确实需要一些新气象。
三天后,在玻璃厂的职工大会上,马清波宣布了成立工人管理委员会的决定。会场上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
老张头第一个发言:马厂长,我们这些大老粗,哪懂得管理啊?
就是,另一个老师傅附和,我们就会干活,管理是领导的事。
王超站起来,面向工人们:各位老师傅,咱们厂能恢复生产,靠的是大家的智慧和汗水。既然大家能把机器修好,能把生产搞起来,为什么不能参与管理呢?
小李在下面小声说:可是我们什么都不懂啊...
不懂可以学。王超鼓励道,咱们可以先从质量管理开始。比如成立质量检查小组,由工人轮流担任组长,负责检查当天的产品质量。
这个提议得到了不少年轻工人的响应。经过讨论,决定先试行一个月,看看效果。
第一次工人管理委员会会议在第二天下午召开。王超特意让老张头主持会议,自己则坐在旁边当参谋。
今天咱们主要讨论模具损耗问题。老张头有些紧张地翻开笔记本,最近模具磨损比较快,大家看看有什么办法?
车间主任老王率先发言:要加强保养,每班下班前必须清理模具。
光是保养不够,小李鼓起勇气说,我发现三号制瓶机的模具安装角度有点问题,导致受力不均。要是能调整一下,应该能延长使用寿命。
这个建议让在场的老工人都很惊讶。李师傅赞许地点头:小李观察得很仔细,这个问题我也注意到了。
会议结束后,王超找到小李:今天的建议很好,以后要多提。
小李不好意思地挠头:王副厂长,我就是随便说说...
就是要这样随便说说。王超拍拍他的肩膀,厂子是大家的,每个人都要用心。
试行工人轮流值日制度的第一天,轮到小李担任生产调度员。一早他就来到车间,仔细检查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
张师傅,二号退火窑的温度好像偏高了一点。小李拿着记录本对老张头说。
老张头本来想说什么,但看到小李认真的样子,还是去检查了温度计:你说得对,我马上调整。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工人们都在议论早上的事。
没想到小李还真行,一眼就看出温度问题。
要我说啊,这轮流值日挺好,让大家都能操操心。
王超和马清波坐在角落里边吃边观察。
效果比预期的要好。马清波小声说,工人们的积极性确实提高了。
这才刚开始。王超给厂长倒了杯茶,关键是坚持下去。
下午,王超特意到各车间转了一圈。在制瓶车间,他看到几个工人围在一起讨论着什么。
王副厂长,一个工人看到他,连忙招呼,我们在研究怎么改进模具的安装方法,小李早上提的建议挺好的。
王超走近一看,工人们正在图纸上画着什么,旁边还放着几个试制的模具样品。
这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安装支架,老张头指着图纸说,能更好地固定模具,减少晃动。
很好!王超由衷地称赞,这个改进如果成功,要给各位记一功。
一周后,工人管理委员会召开了第二次会议。这次的气氛明显活跃了许多。
我建议在车间里设个建议箱,小李提议,工人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写下来投进去。
这个主意好,老张头点头,我以前在地区玻璃厂学习时见过,效果不错。
还有,另一个工人接着说,能不能每个月评选一次生产标兵?给点奖励,大家干活更有劲。
王超把这些建议都记下来:这些都是好主意,我们可以逐步实施。
一个月试行期结束后的总结会上,马清波拿着报表,脸上带着笑容:这个月,次品率下降了五个百分点,生产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八。更重要的是,工人们提出的改进建议,有六条被采纳实施。
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老张头站起来,有些激动地说:说实话,刚开始我觉得这是在胡闹。但这一个月下来,我算是明白了,工人们不是不会管,而是缺个机会。
小李也站起来:谢谢厂里给我们这个机会。现在我每天上班都特别有劲,因为知道自己的意见有人听,自己的努力有人看得到。
王超看着会场上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庞,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条路走对了。
会后,马清波把王超叫到办公室:王副厂长,你这个建议确实很好。不过...
您说。
要注意掌握分寸,马清波语重心长地说,既要让工人当家做主,又要保证生产的正常秩序。
我明白。王超点头,我们会循序渐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傍晚,王超推着自行车走出厂门。夕阳的余晖洒在厂区的烟囱上,车间的灯光次第亮起。他想起这一个月来的变化,心里充满感慨。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让工人真正成为工厂的主人,不仅是一种管理方式的创新,更是对每个人的尊重和信任。虽然前路还会有很多挑战,但至少,第一步已经迈出去了。
回到家,王超把今天的事情说给家人听。王建国听后,沉思良久:你这个想法很好。但要记住,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稳扎稳打。
爸,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把握好分寸。
夜深了,王超躺在床上,回想这一个月的点点滴滴。从工人们最初的怀疑,到后来的积极参与,再到现在的初见成效,每一步都来之不易。
窗外月色明亮,王超在心里默默规划着下一步的工作。要让工人真正当家做主,还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制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想着想着,他渐渐进入梦乡。在梦里,他看见玻璃厂的工人们个个精神饱满,车间里机器欢快地运转,一个个精美的玻璃瓶从生产线上下来,在阳光下闪着晶莹的光芒。
第一百八十四章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