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哎呦~我滴亲娘啊……”
“啪!”
“呦吼吼吼……”
东六宫外,数十位宿卫正挥动鞭子不停的抽打趴在长凳上的内使,无一例外,这些人都是东六宫负责照顾太子朱标起居的内使和内官。
每一鞭子抽下去,都伴随着啪的一声响动和内使的哀嚎,后背被抽的通红一片,抽的狠了还会被抽出血。
朱标的去处找到了,但朱元璋的怒火还没褪去,朱元璋很生气,所以他需要发泄。
和胡惟庸差不多,胡惟庸死了儿子,所以当街活活打死了车夫。而朱元璋只不过是儿子私自出宫,他就要弄死近百人,东宫外的这些人还好说,但负责看门的那些宿卫是真的难逃一死了。
但朱元璋现在没动他们,动了他们就把朱标的行踪暴露了,抽打这些内使朱元璋还是用的没照顾好太子,使太子染疾的理由。
没错,太子朱标病了,此刻正在东宫休养,这几天谁都不见,不许有外人去打扰太子,这是朱元璋对外的说辞。
自己儿子出宫,肯定是有急事,这些下人不上报,那就是下人的问题,太子怎么可能出错,同样是草菅人命,同样是不把奴仆当人,只不过朱元璋是皇帝,所以理所应当,也不触犯大明律。
值得一提的是,胡惟庸殴杀车夫也不触犯大明律,只不过朱元璋是君,胡惟庸是臣,朱元璋觉得你错了,你胡惟庸不认,那你不错也得错,朱元璋之所以要杀胡惟庸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觉得胡惟庸要失控了,你失控了,你就去死!
有人可能认为,挨几十鞭子而已,忍忍就过去了。
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你就大错特错,能忍着痛挨过鞭子,最多算你忍耐力强,意志力坚定,但真正的杀招往往来自挨过鞭子之后。
大明律规定,对于犯错受罚的罪犯,鞭子要沾粪水或者盐水来抽打刁民,这些内使虽然用不上被污染的鞭子,但那鞭子也干净不到哪去。
被抽了鞭子的后背往往皮开肉绽,加上又是七八月份这种炎热的天气,伤口发炎化脓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一百个受鞭刑的有十个伤口不发炎的都是好运气。
明初的医生可不懂什么消炎,他们怎么处理鞭伤呢?
重头戏来了,像内使或者平民这种社会地位底层的人,受了鞭刑治疗第一步就是脱掉衣服,此时衣服和伤口渗血黏连,只能强行撕下来,此举又造成了二次伤害。
第二部就有讲究了,地位高一些的如军官之类的,会用白酒清洗伤口,然后敷上金疮药,这种处理方法存活率很高,能达到八成的样子。
什么?八成算高的了?
重头戏来了!
普通老百姓或者下人受了鞭刑,只能用盐水消毒,最后用黄泥封裹伤口,然后听天由命,这种方法化脓率超过八成!
那化脓了肉坏死了怎么办呢?用瓦片刮掉腐肉,或者把蛆虫放到伤口上让蛆虫吃掉腐肉。
是的,你没看错,这就是我大明朝的医术手段,在这等医术加持下,不能说是悬壶济世,也可以说是以毒攻毒了,经过这等手段的还能活下来,那身体棒的是不能再棒了。
据各方面数据统计,普通老百姓和底层士兵和奴仆受了鞭刑后的死亡率达到了恐怖的六成!
其中鞭刑二十以内死亡率达到了三成五,五十以上基本上就下辈子见了。
再说个更招笑的,牢房里的罪犯和军队中的军奴经常挨鞭子,但他们的死亡率反而没平民那么高,因为他们挨了鞭子后伤口会被烙铁烫几下,虽然这么做会让肉坏死,尽管囚犯们的食物简陋导致他们营养不良,但存活率却比老百姓用那些土方法治疗的存活率要高,多么可悲。
所以,东宫外这二三十位挨了几十鞭子的内使和内官,基本上最后只能活下来两三个,说朱元璋草菅人命都是抬举他了,他和胡惟庸殴打车夫的举动有什么不同?不都是虐杀?
他要弄死的人还远不止这些下人,等朱标平安回来,就该是东宫宿卫以及其他宿卫倒霉了。
……
“我说表弟,你怎么看起来闷闷不乐的?”
“我倒是想乐一乐,我在浙江好好的钓着鱼打着猎,结果你这么一来,害得我也得跟您一块回去。”
“若是只想打猎和钓鱼,那回应天不也一样吗?”
“不一样的。”
“哪里不一样?”
“意境不一样,在家是钓鱼,在外是郊游野炊,你不懂。”
“扰了表弟的雅致,倒是为兄的不是了。”
“驾!”
就在二人聊着的时候,前方的探马折返了回来,骑兵停住身下骏马,从马背上跳下来后单膝跪地。
“大爷,前方有百姓人家正在出殡,是否绕行?”
“不用,就先等他们过去吧,约束好下面的人,不要惊扰了百姓。”
“遵命!”侍卫说完,再次抱拳后才起身上马,看样子是做安排去了。
乡间小路狭窄,朱标一行人光马匹就一百多匹,又拖带着两架马车,如果不让路就得造成堵塞,得有一方人辞退。
朱标不想踩踏麦田,于是找了个小型的打谷场下了马给对方让了路。
道路刚疏通没多久,就见一举着手持竹竿竹竿上粘着白纸的汉子领着长长的队伍迎面走来。
这群人皆身披白色麻布,队伍中还有僧侣,看样子家里生活还算不错。
明朝和元代不同,元代白事还会有乐师和酒席,村民多有停尸挑选吉日的举动,但洪武元年朱元璋禁止了这一系列行为,认为此举不够哀伤,设酒宴聚会奏乐有娱尸的嫌疑,所以就下令禁止了这一风俗。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底层的老百姓有自己的智慧,有着迷信吉日和风水宝地的村民和富贵会先行假葬,就是埋空棺等待吉日,只要没人举报一般没什么大碍,而是就算被抓到了惩罚也很轻,不过服徭役罢了。
朱元璋不让奏乐,那我就请僧人前来念经,我行超度不关你的事吧?你朱元璋以前可也是当过和尚的,你说我们不够哀伤,那我请个孝子来代哭,哭的要多惨就有多惨那种,于是乎,代哭这一职业一直流传至今。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规定了很多下葬的制度,比如普通老百姓的墓地大小,棺材的材质使用,甚至就连白布的尺寸都进行了规定。
总之一句话,洪武朝平民下葬,可说是是在严苛律法,资源匮乏与民俗信仰间挣扎的生存艺术,是老百姓变着法子延续之前下葬风俗的一种智慧。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