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
大意为:豪华的生活虽然足够让人羡慕,但离别时的痛苦却难以承受。虽然能够博得虚名在外,但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其中的苦与甜?
话说秦钟去世之后,宝玉悲痛欲绝,不停地哭泣。李贵等人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劝慰住他,等他回家时,脸上仍带着悲伤与哀愁。贾母资助了几十两银子,并且另外准备了祭奠的礼品,宝玉前去吊唁。七天之后,秦钟的遗体被安葬,其他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只有宝玉每天思念缅怀,心中充满感伤,但也无可奈何。
又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一天,贾珍等人回来向贾政禀报:“园中的工程已经全部竣工,大老爷已经巡视过了,现在就等老爷您去查看,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再进行修改,之后就可以题写匾额和对联了。”
贾政听完,沉思了一会儿,说道:“题写这匾额和对联倒是个棘手的事情。按理说应该请贵妃来赐题才合适,但是贵妃如果没有亲眼见过这些景致,大概也不会随便拟题;如果非要等到贵妃游览之后再请她题写,这么大的园林,这么多的亭台楼阁,却没有一个字来标识,也会显得冷清无趣,即使有再美的花草树木、山水景色,也会失去光彩。”
旁边的清客们笑着回答说:“老爷说得非常对。现在我们有个不成熟的建议:各处的匾额和对联绝对不能少,但也绝对不能急着确定名称。现在我们可以先根据景致的特点,用两个字、三个字或者四个字,大致符合意境地拟出来,暂时做成灯笼匾额和对联挂上去。等到贵妃游览的时候,再请她来确定名称,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贾政听后,微笑着说:“你们的看法很准确。我们今天先去看看,随意题写,如果合适就用;不合适的话,就把雨村请来,让他再重新拟写。”
众位清客笑着回应:“老爷今天一次就能拟出佳作,何必还等雨村。”
贾政笑道:“你们有所不知,我从小在花鸟山水题咏方面就不算擅长;现在年纪大了,又因为公务繁忙,对于这种能够怡情悦性的文章更加生疏了。就算勉强拟出来,也难免显得迂腐古板,反而不能给花园亭台增添光彩。如果看起来不和谐,反而没意思。”
众清客笑道:“这也没关系。我们大家一起看大家拟的,各自提出长处,好的就保留,不好的就删除,也未尝不可。”
贾政说:“这个主意很好。况且今天天气温暖宜人,大家一起去逛逛吧。”说完站起身,带着众人前往。
贾珍事先前往园中通知众人相关事宜。凑巧的是,近日宝玉因为怀念秦钟,心情一直郁郁寡欢,贾母便时常派人带他到新园子里玩耍以解闷。这时宝玉刚好入园,猛然间看见贾珍走过来,对着他笑道:“你还不快出去?老爷马上就要到了。”
宝玉一听,连忙带着奶娘和小厮们,飞快地离开了园子。刚转过弯,就迎面碰上贾政带着一群清客走来,想躲都来不及了,只好站到一旁。
贾政最近听说私塾的老师称赞宝玉擅长对对联,虽然不喜欢读书,但似乎倒有些别样的才情,今天碰巧遇到这个机会,便吩咐宝玉跟从前往。宝玉虽然不明所以,但也只好跟着去了。
当贾政刚走到园门之前时,只见贾珍已经带着众多管理人员站在那里等候,一旁恭敬地侍立着。
贾政吩咐道:“你先命人把园门都关上,我们先看看外面的景致再进去。”
贾珍听后,立即命令手下人将园门关好。贾政首先端正地站在门前仔细观察起来。只见正门有五间之宽,屋顶覆盖着桶瓦,脊背呈现出泥鳅般的曲线,门栏和窗棂上都雕刻着新颖别致的花纹,没有经过任何朱红色颜料的涂饰;整个围墙采用了一色的水磨砖砌成,底部则是白石台基,上面雕刻着西番草的花纹样式。
向左右两边望去,都是洁白如雪的粉墙,墙根处则砌着虎皮石,顺着地势自然延伸,确实没有落入豪华俗气的套路之中,贾政对此颇为满意。
于是他命令打开门,只见一进门便有一带青翠的山石屏障挡在前面。随行的宾客们都赞叹道:“好一座山,好一座山!”
贾政说:“如果不是有了这座山,一进来园中的所有景色就尽收眼底了,那还有什么趣味可言?”
众人纷纷附和道:“非常正确。如果不是胸中有着沟壑万千,又怎能想出这样的设计?”
说着,大家向前望去,只见白石嶙峋,有的形状像鬼怪,有的像猛兽,纵横交错地耸立着;上面长满了青苔和斑点,藤萝缠绕遮掩,隐约露出一条羊肠小径。
贾政提议道:“我们就从这条小径开始游览,回来时从另一边出去,这样才可以把整个园子都游览一遍。”
说完这番话后,贾政让贾珍在前面引路,自己则扶着宝玉,缓缓步入山口。
抬头间,忽然看见山上有一块平滑如镜的白石头,正适合题写诗句作为迎接的标志。贾政转过头,微笑着对大家说:“各位看这里,该题个什么名字才最妙?”
众人听后,有的提议题“叠翠”二字,有的建议题“锦嶂”,还有的说“赛香炉”、“小终南”,各种名字不下几十个。
其实,这些宾客心里早就明白,贾政是想借此机会考验宝玉的学问长进了多少,所以他们只是用一些陈词滥调来应付。
宝玉心里也清楚他们的用意。贾政听完大家的提议后,便回头让宝玉来拟名。
宝玉说:“我常听古人说:‘创新不如引用旧典,摹古总是胜过雕琢时俗。’况且这里并不是主要山峰的正景,原本就没有什么特别值得题写的地方,不过是探寻美景的一个过渡罢了。不如就直接引用古人的诗句‘曲径通幽处’写在上面,反而显得大方而有气派。”
众人听了,都称赞道:“非常贴切!二公子的天赋极高,才情出众,不是我们这些读死书的人能比的。”
贾政笑着回应:“别过奖了。他还小,不过是以一知充十用,逗大家一笑罢了。我们再等等,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提议。”
说着,一行人步入了石洞。洞内景色宜人,只见茂密的树木郁郁葱葱,奇异的花朵在阳光下闪烁生辉。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流过,在花丛与树木的深处曲折穿行,最终潺潺汇入石缝之间。继续前行几步,地势渐渐向北展开,变得平坦而开阔。两侧高楼凌空而起,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精美的栏杆都巧妙地隐藏在山坳与树梢之间。低头望去,只见清澈的溪流如白雪般倾泻而下,石阶仿佛穿云而过。白色的石栏环绕着池塘边缘,石桥的栏杆上雕刻着兽首,口中似在吞吐水流。桥上还建有一座亭子。
贾政与众人登上亭子,倚靠着栏杆坐下,随即问道:“各位觉得给这亭子取个什么名字好?”
众人都回答说:“当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有亭翼然’之句,不如就叫‘翼然亭’吧。”
贾政笑着说:“‘翼然’虽好,但这座亭子依水而建,最好还是从水的角度来命名才贴切。依我看,欧阳修文中‘泻出于两峰之间’的‘泻’字就很合适。”
这时,一位客人说道:“极是,极是!‘泻玉’二字最为妙绝。”
贾政摸着胡子思考着,抬头看见宝玉站在旁边,便笑着让他也来拟一个名字。
宝玉连忙回答:“父亲刚才说的很有道理。但如果仔细推敲,好像以前欧阳公给酿泉题名时用了一个‘泻’字就很贴切,而今天这个泉如果也用‘泻’字,就不太合适了。再说,这里虽说是为省亲而建的别墅,但也应遵循宫廷礼制的规范,用那样的字眼,显得粗俗不妥。还是请再拟一个更含蓄有深意的名字吧。”
贾政笑道:“各位听听这话怎么样?刚才大家都要创新,你却说不如引用古人的,现在我们要引用古人,你又说粗俗不妥。你先说说你的想法。”
宝玉说:“如果用‘泻玉’二字,还不如用‘沁芳’二字,岂不更新颖雅致?”
贾政摸着胡子点头,没有说话。众人都连忙附和,称赞宝玉才情出众。
贾政说:“匾上的两个字容易解决。你再做一副七言对联来。”
宝玉听后,站在亭子上,四面望了一眼,灵感突现,便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大意为:河堤上的柳树倒映在水中,将水中的倒影也染上了一抹翠绿,仿佛柳枝借着水面的倒影增加了自己的色彩,而河水中那三篙的深度也仿佛被这翠绿所浸染。对岸的花儿盛开,香气随风飘散,这一脉香气与对岸的花儿相隔却又相连,仿佛花儿将香气分给了这一脉空气。
贾政听后,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微笑。在场的人纷纷赞不绝口。
接着,他们走出亭子,穿过池塘,对每一处景致,无论是山石、花木,都细心观赏,流连忘返。忽然,他们抬头望见前方有一片白色的围墙,围墙内有几栋精致的房屋,被成千上万根翠绿的竹子环绕遮掩。
众人都赞叹道:“真是个好地方!”
于是,大家一起走了进去。一进门,便是曲折蜿蜒的走廊,台阶下是用石子铺成的小路。前面有三间小巧的房屋,一间明亮,两间稍暗,里面的床铺、凳子、椅子、桌子都是根据房间大小量身定做的。穿过内室的房门,又有一个小门通往后院,那里有高大的梨树和芭蕉树。还有两间小小的侧室。在后院的墙下,忽然开了一个小孔,一股清泉潺潺流出,开挖的水沟只有一尺多宽,泉水被引入墙内,绕过台阶,沿着房屋流到前院,在竹林间蜿蜒流淌,最终流出院外。
贾政笑着说道:“这个地方还算不错。如果能在月夜之下,坐在这窗前读书,那这一辈子也不算白活了。”
说完,他看向宝玉,吓得宝玉连忙低下了头。在场的客人们连忙用话打圆场,接着又说:“这里的门匾应该题四个字。”
贾政笑着问:“哪四个字?”
有人提议说“淇水遗风”。
贾政评价说:“太俗气了。”
另一个人提议“睢园雅迹”。
贾政又说:“也俗。”
贾珍笑着建议道:“还是让宝兄弟来拟一个吧。”
贾政说:“他自己还没作,就先议论起别人的好坏来,可见是个轻薄之人。”
客人们纷纷附和道:“议论得极是,又能拿他怎么办?”
贾政连忙说道:“别这么纵容他。”
于是命令宝玉:“今天任凭你胡言乱语,但要先提出你的看法,然后才允许你创作。刚才大家说的那些,有合适的吗?”
宝玉被问到,便回答说:“都不太好。”
贾政冷笑一声:“怎么不好?”
宝玉解释道:“这是第一处值得赏玩的地方,必须用来歌颂圣明才行。如果用四个字的匾额,古人已经有现成的了,何必再创作。”
贾政说:“难道‘淇水’‘睢园’就不是古人的吗?”
宝玉说:“这些太陈腐了。不如用‘有凤来仪’这四个字。”
大家都齐声叫好,觉得非常妙。
贾政点了点头,说道:“你这小子,虽然见解有限,但这次还算不错!”
接着命令宝玉:“再题一副对联来。”
宝玉随即念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大意为:宝鼎中茶已煮好,闲暇之余,炉中仍冒着绿色的烟缕(烟雾透着竿竹的翠绿);幽静的窗前,下棋的人已经散去,而手指似乎还保留着棋子的凉意。
贾政摇了摇头,说道:“也没看出什么长进。”
说完,他便领着众人往外走去。刚要走时,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情,于是问贾珍:“这些庭院房屋以及桌椅板凳都还算齐全了,那么那些帐幕帘子还有摆放的古董玩器,也都是按照各处的要求配好了吗?”
贾珍回答道:“那些摆放的物件已经增添了不少,到时候自然能按规矩摆好。至于帐幕帘子,昨天听琏兄弟说,还不太齐全。原本在工程开始时,各处的设计图样就已经画好,尺寸也都量准确了,然后派人去置办的。想必昨天已经收到了一半。”
贾政听后,便明白这件事并非贾珍全权负责,于是吩咐人去叫贾琏来。
不一会儿,贾琏匆匆赶来。贾政询问他,所需采办的物品总共有多少种类,现在已经得到了哪些种类,还缺少哪些种类。
贾琏一听,连忙从靴筒里掏出藏在靴掖中的一个纸折子,快速浏览了一遍后回答道:“包括妆蟒绣堆、刻丝弹墨以及各种绸缎、大小幔子总共有一百二十架,湘妃竹帘二百挂。昨天已经收到了八十架幔子,还缺四十架。二百挂竹帘昨天已经全部到齐了。另外,猩猩毡帘、金丝藤红漆竹帘、墨漆竹帘、五彩线络盘花帘各有二百挂,这些每种都收到了一半,估计到秋天就能全部备齐了。至于椅搭、桌围、床裙、桌套这些,每份一千二百件,也都已经置办妥当了。”
众人一边说着,一边行走,突然间被一座青山斜斜地挡住了去路。
绕过山的怀抱,隐约可见一堵由黄泥砌成的矮墙,墙头上巧妙地插满了稻茎作为遮掩。数百株杏花竞相绽放,绚烂得如同火焰喷射、云霞蒸腾一般。矮墙内是几间茅草屋。而屋外则是桑树、榆树、槿树、柘树等各式树木,它们的新枝幼条随着地形蜿蜒曲折,巧妙地编织成两排翠绿的篱笆。篱笆外的山坡上,有一口土井,旁边摆放着桔槔、辘轳之类的汲水工具。井下的田地划分得整整齐齐,种植着各种鲜美的蔬菜和金黄色的油菜花,广阔无垠,美不胜收。
贾政笑着说:“这个地方确实有些意思。虽然是人工雕琢的,但此刻一见,却不由得让我萌生了归隐田园的念头。我们还是进去歇息一会儿吧。”
说完,正要迈进篱笆门,忽然发现路旁立着一块石碑,显然是预留给人题词的。
大家笑道:“太妙了,更妙了!如果这里挂个匾额等待题字,那田园的质朴气息就被破坏了。有了这块石碑,景致增添了不少生气,除非用范成大田园诗的意境,否则难以尽述其妙。”
贾政说:“各位请题个词吧。”
众人说:“刚才有位世兄说过,‘创新不如述旧’,这里古人的意境已经表达得很完美了,不如直接写上‘杏花村’最为贴切。”
贾政听了,笑着对贾珍说:“多亏你提醒了我。这里一切都妙不可言,只是还缺一个酒招子。明天做个简单的,不用太华丽,就按照外面村庄的样子做,用竹竿挑在树梢上。”
贾珍答应了,又补充道:“这里不宜养别的鸟,只买些鹅、鸭、鸡之类的家禽才相配。”
贾政和大家都说:“更妙了。”
贾政接着对众人说:“‘杏花村’固然好,但它是现成的村名,需要另外起个名字才合适。”
客人们都点头赞同:“对呀!那么,现在用什么字好?”
众人正思索之际,宝玉已迫不及待,未待贾政发话,便开口说道:“古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现今何不取‘杏帘在望’四字为妙。”
众人听后纷纷称赞:“‘在望’二字真好!还巧妙地呼应了‘杏花村’的意境。”
宝玉却冷笑回应:“若村名用了‘杏花’二字,那便显得俗气至极。再者,古人有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直接用‘稻香村’更为绝妙?”
众人听后,更是欢声雷动,拍手叫好:“妙极!”这时,贾政突然严厉地喝止:“你这无知的蠢物!你又能知晓几位古人,能背诵几首耳熟能详的诗句,竟敢在老前辈面前卖弄!你刚才那些信口胡诌,不过是试探你的才情深浅,逗乐罢了,你倒当真了!”
说着,他领众人走进茅草屋,屋内陈设简陋,只有纸糊的窗户和木制的床榻,丝毫不见奢华之气。
贾政心中暗自满意,却转头看向宝玉问道:“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其他人见状,都急忙悄悄地推搡宝玉,示意他说些好话。然而宝玉并不理会旁人的暗示,径直回答道:“这里比不上‘有凤来仪’那般华丽。”
贾政听后,不悦道:“真是个无知的笨蛋!你只懂得欣赏那些朱楼画栋、富丽堂皇的东西,哪里懂得欣赏这里的清幽雅致。说到底,还是因为你读书太少!”
宝玉连忙回应道:“老爷的教诲自然有道理,但古人常说‘天然’二字,不知其中深意究竟为何?”
大家看到宝玉固执己见,都责怪他还是那么呆板不知变通。现在见他问起“天然”二字,众人连忙解释说:“别的你都懂,怎么连‘天然’都不知道?‘天然’就是大自然本身就有的,不是人力所能造就的。”
宝玉说:“又来了!这个地方建造一个田庄,明显是人力刻意雕琢的结果。远处没有邻近的村庄,近处也不靠着城墙,背后的山没有山脉相连,临近的水也没有源头,高处没有隐蔽的寺庙宝塔,低处也没有通往市场的桥梁,孤零零地耸立着,看起来并不壮观。哪里比得上原先那里有着自然的布局,散发着自然的气息,即使种植竹子、引来泉水,也不会显得生硬做作。古人说的‘天然图画’这四个字,正是担心在不合适的地方硬要造景,在不合适的山上硬要造山,尽管再精巧终究也不合适......”
还没等他说完,贾政气得大声命令:“把他叉出去!”
刚要被叉出去,贾政又叫道:“回来!”然后命令他再题一副对联:“如果不行,一起打嘴巴!”
宝玉只好念道: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大意为:新涨的绿水增添了浣葛之处的韵味,美好的云朵香气缭绕,似乎在呵护着那些采摘芹菜的学子。这里,“浣葛”暗指女子洗衣的劳动场景,“采芹”则比喻学子们勤奋读书、求取功名的行为。
贾政听后,摇了摇头说:“这个更不行。”
说着,他领着众人走出房间,绕过山坡,穿行在花丛与柳树间,手抚着石头,挨着泉水,走过了荼蘼花架,又步入了木香棚,越过了牡丹亭,穿过了芍药圃,走进了蔷薇院,再从芭蕉坞出来,一路上曲折蜿蜒。突然间,他们听到潺潺的水声,只见水流从石洞中倾泻而出,洞顶藤萝倒挂,洞底落花随水漂浮。
众人都赞叹道:“好景,真是好景啊!”
贾政问:“各位觉得这里该叫什么名字?”
众人回答说:“不用再想了,‘武陵源’三个字最贴切。”
贾政笑着说:“这个名字太实在了,而且也太老套了。”
众人又笑道:“不然就用‘秦人旧舍’四个字吧。”
宝玉说:“这个更露骨了。‘秦人旧舍’暗示避乱之意,怎么能用!不如叫‘蓼汀花溆’四个字。”
贾政听了,更是批评这是胡说。
就在即将进入港洞的时候,大家又议论起是否有船只可用。
贾珍说:“采莲船一共有四只,还有一只座船,只是现在还没造好。”
贾政笑道:“看来这次是无缘进去了。”
贾珍提议道:“我们可以从山上的盘道进去。”说完,他便在前面引路,众人抓着藤蔓,扶着树木,小心翼翼地穿了过去。
一路上,只见水面上漂落的花瓣越来越多,而池水却愈发清澈,波光粼粼,蜿蜒曲折。池塘边两行垂柳与桃树、杏树交织在一起,枝叶繁茂,遮天蔽日,真是一尘不染的仙境。忽然间,在桃红柳绿之中,露出一座装饰着红色栏杆的小桥,跨过这座桥,四通八达的小径便映入眼帘。再走不远,就看见一座清幽雅致的瓦房,墙体全部采用水磨砖砌成,屋顶覆盖着青瓦,墙面上还有精美的花纹。那大主山分出的支脉,都巧妙地穿过了园中的墙壁,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贾政说道:“这个地方的房子,实在乏味得很。”
说着,他迈步进入大门,忽然之间,一座高耸入云、玲珑奇巧的山石迎面矗立,四周环绕着各式各样的石块,竟然把里面的所有房屋都遮挡得严严实实,而且连一株花木也看不见。只见到许多奇异的草木:有的攀附着藤蔓,有的牵引着枝条,有的从山巅垂下,有的穿石缝而过,甚至有的低垂到屋檐,缠绕着柱子,萦绕着台阶,盘旋而上。这些草木有的如同翠绿的飘带随风摇曳,有的仿佛金色的绳索曲折盘绕,有的果实红得像丹砂,有的花朵黄如金桂,气味芬芳馥郁,远非普通花香所能比拟。
贾政不由得笑道:“有趣!只是我不太认识它们。”
旁边有人答道:“那是薜荔和藤萝。”
贾政说:“薛荔藤萝不会有这样奇特的香气。”
宝玉回答道:“确实不是。这里面虽然有藤萝薛荔,但散发香气的是杜若和蘅芜,那一种大概是茞兰,这一种大概是清葛,那一种是金簦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色的自然是紫芸,绿色的肯定是青芷。我想《离骚》、《文选》等书籍中提到的那些奇异花草,有的被称作藿纳、姜荨,有的被称作纶组、紫绛,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种类,又有叫做绿荑的,还有丹椒、蘼芜、风连等等。如今时代久远,人们可能已不认识它们,因此都是根据形状来命名,渐渐地名称叫错了也是有可能的。”
还没等他说完,贾政就呵斥道:“谁问你这些了!”吓得宝玉连忙后退,不敢再继续说下去。
贾政看到两旁都是环绕的走廊,便沿着走廊走了进去。他看见前方有五间清雅的房子,连着卷棚顶,四面都是走廊,绿色的窗户配着光亮的墙壁,比之前的几处更显清雅别致。
贾政感叹道:“在这轩中煮茶弹琴,也不必再点燃名贵的香了!这样的景致真是出乎意料,各位必定有佳作和新题来题写匾额,才不枉费这番美景。”
众人笑着说:“再也没有比‘兰风蕙露’更贴切的了。”
贾政说:“那就只好用这四个字了。那对联怎么样?”
其中一人说道:“我倒是想了一副对联,大家一起来斟酌修改吧。”接着念了出来: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
大意为:斜阳映照下的庭院里,麝兰的香气浓郁而芬芳;明月照耀的河洲上,杜若的香气随风飘散。
大家说:“好是好,只是‘斜阳’这两个字不太合适。”
那个人回应道:“古人有诗写道‘蘼芜满院对着落日余晖哭泣’。”
大家听后纷纷表示:“太消沉了,太消沉了!”
这时,另一个人开口说:“我这里也有一副对联,请各位品鉴品鉴。”
接着,他便念了出来。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
大意为:三条小路上,香风轻轻吹拂着玉蕙,一轮明月高悬,皎洁的月光照耀着金兰。
贾政捻着胡须,声音低沉,打算也题写一副对联。忽然抬头看见宝玉在一旁不敢吭声,便呵斥道:“该你说话的时候怎么又不说了?难道还要别人请你开口吗!”
宝玉听后,回答道:“这里并没有什么‘兰花麝香’、‘明月’、‘水中的小块陆地’之类的景致,如果非要按照这些具体的景物来题写,就是写上二百副对联也写不完。”
贾政说:“谁强迫你一定要用这些字词了?”
宝玉说:“既然这样,那匾额上不如就写‘蘅芷清芬’四个字。对联则是:吟成荳蔻才犹艳,睡足酴醾梦也香。
大意为:少女吟咏诗歌的才华就像鲜艳的豆蔻花一样出众;而当她睡足醒来之时,就连梦中的香气也如同酴醾花一般芬芳。这里,“荳蔻”即豆蔻,常用来比喻少女, “酴醾”则是一种花香浓郁的花卉,常用来象征美好的梦境或幸福的生活。
贾政笑着说道:“这是模仿自‘书成蕉叶文犹绿’这一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客人们回应道:“就像李白写‘凤凰台’时,完全借鉴了‘黄鹤楼’的意境,只要模仿得巧妙就是好的。如今细细品味,刚才这一联,比起‘书成蕉叶’来,更显得文雅灵动。看起来,‘书成蕉叶’那句反而是受这一联启发而作的。”
贾政听后,笑着反驳道:“哪里会有这样的事!”
说完,大家便走了出来。没走多远,就看见一座高耸的楼阁,楼层叠起,四周环绕着精美的宫殿,长长的空中走廊曲折回环;青松轻拂着屋檐,白玉栏杆环绕着台阶,兽形的装饰金光闪闪,螭头彩绘熠熠生辉。
贾政说:“这就是正殿了,只是太过富丽堂皇了些。”
众人都回应道:“就该这样啊。虽然贵妃崇尚节俭,天性厌恶繁复喜欢朴素,但今天她的地位尊贵,礼仪上应该如此,并不算过分。”
一边说着,一边继续前行,只见正面矗立着一座玉石牌坊,上面雕刻着蟠龙螭纹,精巧绝伦。贾政问:“这里该题写什么文字?”
众人回答说:“必定是‘蓬莱仙境’最为贴切。”
贾政却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宝玉看到这个地方,心里忽然有所触动,开始沉思起来,感觉像是以前在哪里见过,只是一时想不起具体的时间和情景了。
贾政又叫他题写匾额,宝玉却只顾着回想眼前的景象,完全没有心思去题写。众人不明白他的心思,只以为他是受了半天的折磨,精神疲惫,才思枯竭了;要是再考他、逼他,急了他或许会闹出什么事来,反而不方便。于是连忙都劝贾政说:“算了,算了,明天再题吧。”
贾政心里也担心贾母会不放心,于是冷笑了一声说:“你这小子,竟然也有不能的时候。好吧,限你一天时间,明天要是再写不出来,我绝不饶你。这是非常关键的一处,你得好好写!”
说着,他便领着众人继续前行,再次环顾四周,才发现从进门到现在,其实只游览了大约五六成的景致。这时,恰好有人来回话,说是雨村那边派人来传达消息。
贾政笑道:“这几个地方恐怕是来不及游了。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从那边出去时,即便不能细细观赏,也能大致浏览一番。”
说着,他便引导客人前行,来到一座大桥前,只见河水如同晶莹的帘幕一般奔涌而入。原来,这座桥是连接外河的水闸,专门引导泉水进入园中的。
贾政于是问道:“这座水闸叫什么名字?”
宝玉回答说:“这是沁芳泉的正源,就叫它‘沁芳闸’吧。”
贾政听了,笑道:“胡说!偏偏不要用‘沁芳’这两个字。”
沿途行走,他们经过了或简洁清幽的厅堂,或简陋的茅草屋;有的地方用石头堆砌成墙,有的地方则以编织的花朵装饰窗户;时而山脚下隐藏着宁静的尼姑庵,时而树林中掩映着女道士的炼丹房;时而遇见曲折的长廊和幽深的洞府,时而则是方正的楼阁与圆形的亭子,但贾政都没有进去探访。
贾政因为走了半日,腿都酸了,还没机会休息。突然间,前方又显现出一座院落,贾政笑着说:“到这里可得进去歇歇腿了。”
说着,他便带着一行人绕过盛开的碧桃花,穿过由竹篱和花障编织成的月形门洞。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一处被白粉墙环绕、绿柳低垂的院落。
贾政与众人步入院内,一进门,两边便是相连的游廊。院中点缀着几块山石,一侧种植着几丛芭蕉,另一侧则是一株西府海棠,它的形态宛如一把撑开的伞,翠绿的枝条轻柔地垂下,花朵绽放出鲜艳的红色。
众人赞叹道:“好美的花!虽然见过不少海棠,但从未见过如此绝妙的。”
贾政解释说:“这叫‘女儿棠’,是从外国引进的品种。有个传说,说它来自‘女儿国’,那里这种海棠最为繁盛,不过这显然是荒诞不经的说法罢了。”
众人笑道:“虽然荒诞,但这个名字为何流传这么久?”
宝玉道:“大概是因为那些文人墨客,觉得此花红晕似施了胭脂,娇弱得像有病的美人,非常符合闺阁女子的风度,所以才以‘女儿’命名。想来是被世间一些俗人听了去,便以野史的形式记录下来,以讹传讹,大家都信以为真了。”
众人都点头称赞宝玉说得妙。
一边交谈,一边众人都走到廊外抱厦(注:抱厦通常指在主建筑的前部或两侧附加的突出部分,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房间或是一个有顶的平台)下预先安置好的榻上坐下。
贾政于是问道:“你们能想出什么新颖的字眼来题写这个地方吗?”
一位客人说:“‘蕉鹤’二字最为绝妙。”
另一位又说:“‘崇光泛彩’才更好。”
贾政和众人都赞同道:“好一个‘崇光泛彩’!”
宝玉也说:“妙极了!”接着又感叹:“只是有些可惜了。”
众人问:“可惜在哪里?”
宝玉回答:“这里既有芭蕉又有海棠两种植物,其中隐含了‘红’和‘绿’两个字。如果只提芭蕉,那么海棠就没有着落;反之,如果只提海棠,芭蕉也无从说起。所以说,有蕉无棠不行,有棠无蕉更不行。”
贾政问:“依你看该怎么办?”
宝玉说:“依我看,题‘红香绿玉’四个字,才能两全其美。”
贾政却摇头说:“不好,不好!”
说着,便领人走进屋内。只见这几间房间布置得与众不同,空间布局巧妙,几乎难以分辨出各个区域。
原来,四面墙壁都镶嵌着镂空的精美木板,图案各异,有的是“流云百蝠”,有的是“岁寒三友”,有的是山水人物,有的是翎毛花卉,还有集锦、博古、卍福卍寿等多种样式,这些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雕镂作品,色彩斑斓,镶嵌着金银和宝石。每一扇隔断都有其独特之处,有的用来存放书籍,有的放置香炉,有的安置笔墨纸砚,还有的专门用来摆放花瓶和盆景。这些隔断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天圆地方,有的是葵花蕉叶形,还有的是连环半璧状。整个房间装饰得繁花似锦,精巧剔透。
忽然间看到五色纱帐轻轻遮掩,原来那是一扇扇小窗;转眼间,彩绸轻覆,又成了一道道幽静的门户。而且,满墙满壁都是根据古董玩器的形状抠出的槽子,像琴、剑、悬挂的瓶子、桌屏等物品,虽然挂在墙上,但却与墙面平齐。
众人纷纷赞叹:“真是精巧绝伦的想法!怎么想出来的!”
原来,贾政等人走了进来,还没深入两层,就已经辨不清原来的路了。
往左看似乎有门可以通行,往右瞧又有窗户暂时隔开,可等走到跟前,又被一排书架挡住了去路。回头想另寻他路,又见窗纱透亮,似乎有门径可行;但走到门前,却猛然发现迎面也走进来一群人,模样竟与自己一行人一般无二,原来是一面大玻璃镜映照出来的影像。绕过镜子,发现门道更多了。
贾珍笑着说:“老爷,您随我来。从这扇门出去,就是后院;再从后院出去,反而比原先的路近了。”
说着,他们又转过了两层装饰着纱橱和华丽隔断的地方,果然找到了一扇门出去,院子里爬满了蔷薇和宝相花。绕过花丛屏障,只见一条清澈的溪流挡住了去路。
大家都惊讶地问:“这股水是从哪里来的?”
贾珍远远地指着说:“水是从那边的水闸开始流,经过一个洞口,从东北面的山坳里被引到村庄里,又开了一条岔口流向西南,最后都汇聚到这里,再次合流,从墙下流出去。”
大家听了,都赞叹道:“真是神奇巧妙极了!”
这时,忽然看见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众人都说:“这下迷路了。”
贾珍笑着回答:“跟我来。”
依旧在前面引路,众人跟着他,沿着山脚忽然一转,眼前竟出现了一条平坦宽阔的大路,一扇气势恢宏的大门赫然眼前。
大家都赞叹道:“有趣,有趣,真是构思精巧,无与伦比!”于是,大家便从这里走了出去。
宝玉心里一直惦记着里面,加上没见到父亲贾政有特别的吩咐,只好跟随着来到书房。
这时,贾政突然想起了宝玉,便厉声道:“你还不快去?难道还没逛够吗!也不想想,你已经在外头闲逛了大半天,老太太肯定担心着你。赶紧回去,平时疼你也算是白疼了!”宝玉听后,这才转身退了出去。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