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馆猎杀的战果,如同一声平地惊雷,瞬间传遍了整个河北战线,乃至汴京城!
三千辽军先锋精锐,被杨延昭以区区千余兵力,近乎全歼!更令人震撼的是,战场上留下了数个巨大的焦黑坑洞和残破的尸骸,幸存的辽军俘虏精神恍惚,语无伦次地描述着“宋军引动天雷”、“火光一闪,人马俱碎”的恐怖场景。
“天雷”?“妖术”?
无论真相如何,杨延昭这个名字,已然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强大的色彩。他以一场不可思议的胜利,硬生生将耶律休哥西进的铁蹄,钉死在了君子馆前,为濒临崩溃的河北西路防线,赢得了最宝贵的喘息之机。
溃散的军心,如同久旱逢甘霖,瞬间稳固,甚至变得更加炽热!西路宋军上下,此刻对那位“重伤”后还能打出如此神仙仗的杨都部署,充满了近乎狂热的崇拜与信服。连带着,整个大宋北疆的士气,都为之一振!
消息传回汴京,朝野轰动!
紫宸殿内,连日来因岐沟关惨败而愁云惨淡的气氛,被这股突如其来的捷报冲散了不少。尽管仍有文臣对那“天雷”之说嗤之以鼻,认为是无稽之谈,或是杨延昭故弄玄虚,但无可否认的是,他打赢了,而且是一场足以影响战略态势的大胜!
寇准当庭慷慨陈词,盛赞杨延昭“忠勇智略,冠绝三军”,“于国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实乃国之柱石”!他力主朝廷应重重嘉奖,并赋予其更大权柄,总揽河北抗辽事宜。
这一次,即便是潘美的旧党,也不敢再轻易出言诋毁。毕竟,实打实的军功摆在那里,谁能否认?
深宫之中,宋太宗赵光义手持捷报,反复观看,脸上神色变幻不定。有欣喜,有震惊,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杨延昭的崛起太快,太耀眼,其手段也太过……超出常理。那所谓的“天雷”,究竟是什么?若真有其物,掌握在这样一个年轻气盛、又与潘美(某种程度上也与他这个皇帝)有隙的将领手中,是福是祸?
但眼下,北疆危局容不得他多想。耶律休哥主力犹在,东路门户洞开,放眼满朝文武,除了这个刚刚创造了奇迹的杨延昭,还有谁能稳住局面?
权衡再三,赵光义终于下定了决心。
一道规格空前的圣旨,自汴京发出,一路疾驰,送往北疆:
“制曰: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郑州刺史、北面行营都部署杨延昭,忠贞体国,智勇双全。于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先挫耶律斜轸于黑松口,再破耶律休哥于君子馆,斩获甚众,扬我国威,功莫大焉!朕心甚慰!
特晋杨延昭为检校太保、河北东西路宣抚使、兼判定州军州事,总揽河北诸路军政,便宜行事,节度诸将,专征伐之权!望卿砥砺前行,早靖边患,不负朕望!钦此!”
检校太保(荣誉性极高)、河北东西路宣抚使(总揽河北军政)、判定州(掌握战略要地)、便宜行事,专征伐之权!
这几乎是将整个河北战区的最高指挥权,毫无保留地交给了杨延昭!其权柄之重,信任之深,在大宋立国以来,对如此年轻的将领,几乎是前所未有!
圣旨抵达北疆行营时,诸位杨家兄弟皆激动不已,与有荣焉。连一向沉稳的大哥杨延平,也忍不住热泪盈眶。父亲未竟的事业,由六弟继承,并且走到了一个连父亲都未曾达到的高度!
然而,接过那沉甸甸圣旨的杨延昭,脸上却并无多少喜色,反而更加凝重。
权力越大,责任越重。皇帝将这千斤重担压在他肩上,既是信任,也是考验,更将他彻底推到了风口浪尖。从此,河北战事的成败,将系于他一人之身。胜,则名垂青史;败,则万劫不复。
他深知,耶律休哥绝不会善罢甘休。君子馆之败,对于这位辽国军神而言,是奇耻大辱。其接下来的报复,必然如同狂风暴雨。而且,朝廷内部,潘美虽倒,其潜藏的党羽未必甘心,定会想方设法掣肘。还有那隐藏在暗处的通敌势力……
内忧外患,如同重重枷锁。
但他没有退路。
在接过圣旨的当晚,杨延昭便以新任河北宣抚使的身份,召开了第一次军议。与会者除了诸位杨家兄弟、麾下核心将领外,还有匆匆赶来的东路溃败后收拢残兵、暂时听调的部分将领,如李继隆、范廷召等人。
这些将领大多资历深厚,对杨延昭这个骤然蹿升的年轻人,表面上恭敬,眼神深处却不乏审视与疑虑。
杨延昭端坐主位,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诸位,陛下信重,委以重任,延昭愧不敢当,唯有竭尽全力,以报国恩。”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如今局势,耶律休哥主力虽受挫于君子馆,然其元气未伤,盘踞东路,虎视眈眈。耶律斜轸据守西路外围,伺机而动。我军东路新败,需时间重整;西路虽小胜,然兵力单薄,防线漫长。”
他顿了顿,语气转厉:“故,本官决意,采取‘东守西攻,先剪羽翼,再撼主干’之策!”
“东守西攻?”李继隆微微皱眉,“杨宣抚,东路乃辽军主力所在,若一味防守,岂非坐视其蚕食疆土?”
“李将军所言,是常理。”杨延昭看向他,目光锐利,“然耶律休哥用兵,最善以正合,以奇胜。我军若与其主力在东路硬拼,正中其下怀。且东路新败,士气不振,强行求战,恐再生变故。”
他手指舆图,点在耶律斜轸的位置:“而西路之耶律斜轸,新败于黑松口,兵力折损,士气低落,且其与耶律休哥分属不同派系,配合未必默契。此正为我军破局之关键!”
“本官之意,东路诸军,由李将军、范将军等统率,依托城池,深沟高垒,以守为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务必缠住耶律休哥主力,使其不得西顾!”
“而西路我军,”他声音提高,带着一股凌厉的杀意,“则集中优势兵力,主动出击,目标——耶律斜轸!务必在其与耶律休哥形成有效呼应之前,将其击溃,甚至……歼灭!断耶律休哥一臂,扭转整个战局!”
先打相对较弱的耶律斜轸,剪除耶律休哥的羽翼,再集中力量应对辽军主力!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甚至有些冒险的战略,但细细想来,却又符合当前敌我态势,直指要害!
帐内众将,无论是杨家兄弟还是东路将领,都被这清晰的战略和杨延昭展现出的魄力所震动。原先的些许轻视和疑虑,在此刻消散了大半。
“末将等,谨遵宣抚将令!”众将齐声应诺。
军议结束,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按照杨延昭的意志,高效运转起来。
杨延昭站在行营外,望着星空下连绵的营火,感受着手中那沉甸甸的权力与责任。
国士无双?他心中并无此念。
他只知道,自己背负着父亲的遗志,背负着杨家的命运,更背负着这片土地上无数军民的生死。他必须利用自己的一切,包括对历史的先知,去赢得这场战争,去改变那既定的悲剧。
前路依旧艰险,但他已执掌权柄,砥柱中流。
接下来,将是与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的正面碰撞!他要让整个天下都知道,杨家将的旗帜,不会因父辈的陨落而倒下,反而会在他杨延昭的手中,飘扬得更加猎猎作响!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