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
龙箭甲研究院,一间崭新的实验室门前。
红绸覆盖着门牌,几位院里的领导站在一旁,嘴角挂着标准而克制的笑容。
顾逸站在绝对的中心位。
他身边,是冯云凯和吴浩青。
两人穿着崭新的研究服,胸前挂着崭新的个人二等功勋章,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提到了顶点。
这份荣誉,是跟着顾逸从电磁轨道炮项目里搏杀出来的。
此刻,他们望着顾逸的背影,眼神里混杂着敬佩、狂热,以及一种对未来的绝对笃信。
一位头发花白的研究院领导走上前,手掌在顾逸的肩膀上轻轻拍了拍。
“顾中校,研究院的老本,快要被我们这代人吃完了。”
他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岁月沉淀下的感慨。
“再过几年,等我们这批老家伙都退了,怕是会出现人才断层。”
“你这个实验室,不光要出成果,更要出人才。”
领导的言外之意很明确。
希望顾逸能带一带年轻人。
顾逸点头。
“我尽力而为。”
简单的剪彩仪式后,人群散去。
“顾逸专属实验室”的铜牌,在走廊灯光下反射出深沉的光泽。
冯云凯和吴浩青跟着顾逸走进实验室,两人几乎是同手同脚,激动的情绪快要从胸腔里满溢出来。
这里的一切都是全新的。
崭新的设备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宽敞的空间甚至带着一丝新装修的油漆味,还有一间视野开阔的独立办公室。
顾逸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坐下,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示意两人也坐。
“顾工,院领导找我们谈话了。”
冯云凯率先开口,他身体坐得笔挺,双手拘谨地放在膝盖上。
“他说,跟着您,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机遇,让我们一定要死死抓住。”
吴浩青在一旁用力点头,他嘴笨,但脸上那股子诚恳劲儿骗不了人。
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没有顾逸,别说二等功,他们现在可能还在原来的项目组里苦熬资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出头。
顾逸的手指在光洁的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轻响。
“项目报告书,我会如实写。”
他看着眼前的两人。
“你们做了多少贡献,一分都不会少。只要踏踏实实地干,将来肩膀上换成两杠四星,不是什么难事。”
上校。
这两个字像一道电流,瞬间击中了冯云凯和吴浩青。
两人的呼吸猛地一滞。
他们下意识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骤然放大的瞳孔里,看到了难以置信的狂喜。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上校军衔,那几乎是职业生涯能触及的穹顶。
而眼前这个比他们还年轻的领导,却用一种陈述既定事实的平淡口吻,将这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清晰地摆在了他们面前。
他们毫不怀疑。
因为他是顾逸。
一个亲手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人。
“是!保证完成任务!”
两人几乎是弹射起立,胸膛挺得像要炸开。
顾逸要的就是这种绝对的执行力。
他的下一个项目,容不得半分差池和犹豫。
“从今天开始,放下手头所有其他事情,我们只有一个目标。”
实验室揭牌的当天下午,顾逸召集了第一次项目会议。
他的脑海中,来自战锤40K超级士兵医疗营的技术图纸,已经完全解析。
【β射线精准控制仪技术解析完成度:100%】
【开始构建三维结构图……】
【材料清单已导出……】
顾逸将一份厚得像字典的图纸和材料清单,放在会议桌上。
“β射线精准控制仪。”
冯云凯和吴浩青立刻凑了过来,目光触及图纸的瞬间,整个人像是被施了定身术。
图纸的复杂程度,彻底击碎了他们现有的知识体系。
那是一种闻所未闻的设计理念,每一个结构,每一条线路,都透着一种超越时代的精密与和谐,仿佛不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
整个实验室进入了疯狂的超频运转状态。
冯云凯和吴浩青彻底成了顾逸延伸的双手。
顾逸负责输出核心指令与技术参数,他们则负责执行、组装、调试。
两人几乎是吃睡都在实验室,每天的睡眠被压缩到不足四小时,但精神却亢奋得像打了兴奋剂。
他们正在亲眼见证一个神迹的诞生。
一周后。
实验室的中央,一台造型奇特的仪器完成了最后的组装。
它由一个幽蓝色的核心激发腔、数个如同节肢动物般的能量传导臂,以及一个布满触控屏幕的复杂控制台构成。
通体无缝的合金外壳吸收着周围的光线,散发着冰冷的压迫感。
“顾工……这就是……全球首个β射线控制仪?”
冯云凯的手掌抚上仪器的外壳,指尖传来轻微的颤抖。
吴浩青则死死盯着控制台上一排排待命的能量读数,喉结不受控制地滚动了一下,咽下一口唾沫。
“理论上是。”
顾逸的回答平静无波。
“β射线……这东西不是有强辐射吗?我们真的能控制它,还用在……生物体上?”
吴浩青问出了那个最致命的问题。
冯云凯也投来混杂着期待与恐惧的视线。
在他们的知识体系里,β射线是致命的电离辐射,是必须用几米厚的铅板和混凝土去隔绝的死神。
而顾逸的设计,竟然是要将这位死神,驯化成一位精准的外科医生。
这太疯狂了。
“你们的理解没有错,常规的β射线确实是毁灭性的。”
顾逸开始解释。
“但我们项目的核心,在于‘精准控制’。当我们可以将β射线的能量、速度、方向控制在一个极其苛刻的阈值内时,它就不再是毁灭者。”
他指着仪器的核心激发腔。
“通过这台仪器,我们可以发射出能量恰到好处的β粒子流。”
“当这些粒子穿过生物体的特定器官时,它们的能量会刚好耗尽,最终被组织完全吸收。”
“这个过程,会激发细胞内的原子价电子,让它们跃迁到更高的能级。”
“通俗点说,就是给细胞集群式地注入了额外的能量。”
顾逸换了一种更简单的说法。
“它可以极大地加速伤口愈合,甚至能帮助重伤垂危的人,更有效地吸收药物,维持生命机能。”
冯云凯和吴浩青的大脑一片空白。
给细胞充能?
这不是技术。
这是神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科技强军:开局点出战锤动力装甲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