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谷边缘的寒风依旧刺骨,但联合探险队成员们的心中却燃烧着一团火——一条相对安全的“阴影”路径已经被找到,通往那艘远古巨舰深处,通往那规律脉冲信号的源头。
经过短暂的休整和更周密的计划,第三次,也是目标最明确的一次探查开始了。这次队伍更加精干,由雷擎亲自带队,老鬼作为技术核心,加上两名最沉稳的震海安保队员,以及坚持要同行的罗斯柴尔德技术顾问李维——上次的经历虽然惊险,却极大地激发了他的探索欲。瓦西里这次学乖了,只派了一人在入口处接应,再三叮嘱绝不准擅自行动。
“记住,我们的目标是记录和取样,不是征服。”出发前,雷擎再次强调,目光扫过每一名队员,“沿着测绘出的‘阴影’路径前进,任何偏离都必须经过我的同意。遇到无法理解的现象,优先记录,然后撤退。明白吗?”
“明白!”队员们齐声应道。
在“星语者”观察员沉默的注视下,小队再次降入裂口。这一次,他们目标明确,行动迅捷而谨慎,如同行走在巨人血管中的蚂蚁,紧贴着能量场扫描出的安全路径,向着脉冲信号源的方向深入。
巨舰内部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庞大和复杂。穿过那个曾经触发重力异常的巨大舱室后,他们进入了一条更加宽阔、仿佛主通道的廊道。廊道两侧是无数紧闭或半开的舱门,门上的符号与纹路愈发密集和复杂。一些舱室内可以看到冻结在时光中的景象——破碎的操作台、散落的工具(其形状和用途完全无法理解)、甚至还有一些嵌在墙壁或座椅上的、已经与金属融为一体的、非人形的残骸化石,其轮廓依稀可辨,带着一种无法形容的怪异感。
“这些……是飞船原来的乘员吗?”李维通过头盔内的麦克风,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用便携记录仪不停地拍摄着。
“看样子是。”老鬼的声音同样凝重,“它们似乎是在瞬间被某种巨大的能量或灾难波及,直接……碳化或者石化了。这艘船经历的末日,比我们想的更可怕。”
他们没有时间仔细研究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发现,沿着路径继续前进。脉冲信号越来越清晰,甚至能通过防护服内置的传感器,感受到一种极其微弱、却带着某种韵律的震动。
终于,在穿过一片布满断裂线缆和能量导管、如同丛林般混乱的区域后,他们抵达了一个相对完好的圆形舱室。与其他地方的破败不同,这个舱室似乎受到某种保护,损坏程度较轻。舱室中央,环绕着几个看似控制台的倾斜结构,其中一个控制台上方,悬浮着一个篮球大小、表面不断流淌着微弱数据流光的幽蓝色晶体球体!那规律的脉冲信号,正是从这个晶体球体中发出的!
“找到了!信号源!”老鬼压抑着兴奋低呼。
然而,当他们试图靠近时,一圈淡蓝色的能量屏障无声无息地升起,将中央控制台区域隔绝开来。
“还有防御!”一名安保队员警惕地举起了武器。
“别冲动!”雷擎立刻制止,“老鬼,看看能不能破解或者绕过这层屏障。”
老鬼上前,用各种探测器扫描着能量屏障。“不行,这屏障的能量级别很高,而且结构非常稳定,强行突破可能会引发不可控的后果。”他有些沮丧。
就在这时,李维指着屏障后方、靠近舱壁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你们看那里!好像有一个物理接口单元,旁边还有个……像是数据存储插槽的东西!里面好像有东西!”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在一个布满灰尘的金属面板上,有一个造型奇特的接口,旁边的一个插槽内,半露着一块巴掌大小、厚度约一厘米、呈现出暗金色的、表面有着细微晶格纹路的板状物。
“那可能是一个备份或者便携式的数据存储设备!”老鬼眼睛一亮,“如果能把它弄出来,可能比直接读取那个晶体球体更安全!”
但是如何穿过能量屏障?
雷擎再次将希望寄托于上方的“星语者”观察员,他将情况迅速汇报。
观察员沉默的时间比以往更长,似乎在进行着艰难的感受或计算。终于,那沙哑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不确定:
“屏障……守护‘核心记忆’。其力场……有隙。左七,地三寸,有‘律法’未及之痕……需以‘静默之触’……”
他的指引依旧晦涩,但老鬼结合探测器反馈,仔细扫描着屏障左侧靠近地面的区域。果然,在距离左边屏障边缘约七步,离地约三寸的高度,他发现了一处能量流极其微弱、几乎难以察觉的缝隙!这缝隙并非防御漏洞,更像是能量场自然汇聚时形成的、一个极其短暂的“波谷”!
“静默之触……”老鬼喃喃自语,随即明白了什么。他让所有人关闭身上所有非必要的电子设备,包括头盔灯和通讯器(只保留最低限度的生命体征监测),他自己则拿出一把完全绝缘、没有任何金属成分的特制陶瓷镊子。
“就是现在!”老鬼看准那能量波谷出现的瞬间,动作快如闪电,将陶瓷镊子如同手术刀般,精准而轻柔地探入那道细微的缝隙,夹住了那块暗金色的存储板,小心翼翼地将其从插槽中取了出来!
整个过程无声无息,能量屏障甚至没有产生一丝涟漪!
“成功了!”老鬼将那块冰冷的存储板紧紧握在手中,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变调。
任务完成,小队毫不恋战,立刻沿着原路迅速撤离。这一次,没有触发任何防御机制,他们顺利返回了裂谷边缘。
当老鬼将那块暗金色的存储板交给等候在基地的、由震海总部直接派来的、最高保密级别的技术小组时,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可能带回了足以颠覆认知的东西。
存储板被以最严密的措施,连夜送往震海总部。艾文博士的团队早已严阵以待,而“星语者”观察员也被破例邀请参与初步的数据解析工作。
破译过程异常艰难。存储板使用的是一种完全未知的数据编码和物理存储结构。艾文团队的超级计算机和“星语者”提供的古老符号参照系双管齐下,花费了数日时间,才勉强解读出其中一些相对完整的碎片信息。
当那些被还原的文字(经过翻译)和模糊的图像片段呈现在陈远、苏晚晴等核心成员面前时,所有人都被深深震撼了。
信息揭示,这艘巨舰属于一个自称“守望者”的古老文明。他们并非“星路”的创造者,而是在更久远的年代发现了这个遍布宇宙的、不可思议的网络,并承担起了“观察”与“维护”的职责。他们曾驾驶这样的舰船,穿梭于星路之间,记录着宇宙的兴衰。
信息碎片中还提到了他们对远古地球的造访,与早期人类有过接触,这解释了那些相似符号在地球上的零星出现。
而关于飞船的坠毁,信息指向了一场惨烈的内部冲突。一部分“守望者”认为应该更积极地利用“星路”的力量,甚至尝试与之“对话”(这似乎与深空信号相关);而另一部分则极度恐惧“星路”背后可能隐藏的、超越他们理解的存在或机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激活”。分歧最终演变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在这艘飞船上爆发了灾难性的冲突,导致了它的最终陨落。
信息到此戛然而止,关于“星路”的真正起源和目的,关于那场内乱的最终结果,关于“守望者”文明的最终去向,依旧笼罩在迷雾之中。
但仅仅是这些“破碎的真相”,已经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核弹。一个曾经辉煌的星际文明,因“星路”而兴起,也可能因“星路”而毁灭。而他们地球人类,现在正站在同样的十字路口。
陈远看着屏幕上那些断断续续的文字和模糊的星空图像,久久不语。他手中的扳指,仿佛也感受到了那跨越了万古时空的沉重与警示,传来一丝冰凉的悸动。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海王归来,千亿谢礼碾碎背叛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