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上空那妖异的能量涡流,如同一个巨大的、溃烂的伤口,烙印在铅灰色的天幕上。它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如同耗尽了力气般缓缓消散,留下被搅乱的云层和空气中弥漫的、若有若无的臭氧与尘埃的混合气味,仿佛天地刚刚经历了一场无声的呕泄。
然而,物理层面的异象消散,并不意味着危机的结束。恰恰相反,人类社会这台精密而脆弱的机器,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无法解释的“天象”,瞬间陷入了巨大的混乱和恐慌之中。
能量爆发产生的超强电磁脉冲,如同无形的海啸,席卷了西伯利亚大片区域。城镇停电,通讯中断,航班绕行,依赖电子设备的一切社会活动陷入停滞。更可怕的是,无数目击者用尚能使用的老旧相机、甚至手机(在脉冲过后侥幸残存的)拍下了那骇人的能量涡流照片和视频。尽管信号不畅,但这些影像还是通过断断续续的网络、口耳相传,如同病毒般扩散开来。
“西伯利亚惊现末日奇观!”
“UFo?秘密武器试验?外星人入侵前兆?”
“官方失声,巨大能量涡流笼罩冰原,原因成谜!”
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配以那光怪陆离、绝非自然所能形成的能量涡流影像,在全球互联网上疯狂传播,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猜测、恐惧和质疑。各国的新闻媒体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蜂拥而至,各种“专家”在镜头前侃侃而谈,从地磁暴到等离子体实验,从秘密武器到地外文明,莫衷一是,反而加剧了公众的迷茫和恐慌。
压力,首先给到了俄罗斯官方。莫斯科方面焦头烂额,他们掌握的信息并不比公众多多少,只知道伊万诺夫那个无法无天的寡头在那边搞了一次作死的非法勘探,然后……就搞出了这场堪比小型核爆的乱子。他们急于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来平息事态,稳定民心。
与此同时,震海集团总部,地下指挥中心。
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巨大的环形屏幕上,分成了十几个区块,实时显示着全球主要新闻媒体的报道、社交媒体的舆论风向、以及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关于西伯利亚事件的最新碎片信息。屏幕上不断翻滚的惊恐留言和质问,像无数只无形的手,掐住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喉咙。
陈远站在屏幕前,背影挺拔如松,但紧抿的嘴唇和眼底深处那抹挥之不去的阴霾,显示他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苏晚晴站在他身侧,一身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西装套裙,衬得她脸色更加苍白,但她眼神依旧坚定,快速浏览着秦毅刚刚送来的、关于伊万诺夫勘探队几乎全军覆没的初步情报。
“确认了,”秦毅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冷冽,“我们留在外围的隐蔽传感器最后传回的数据显示,能量爆发源自遗迹核心区,强度……远超预估模型。伊万诺夫和他的核心团队,生存几率……为零。俄罗斯方面已经派出的军方救援队,在强辐射和结构不稳定的阻碍下,进展缓慢。”
艾文博士坐在一台计算机终端前,手指飞快地敲击着键盘,调出各种数据图表,语气急促地补充:“能量爆发的频谱特征非常独特,混合了多种未知波段,与我们已知的任何自然现象或人类科技产物都对不上号。简单的‘地质活动’或‘武器试验’借口,恐怕很难骗过所有专业人士,尤其是……诺德斯特姆那边,他们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抹黑我们。”
陈远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所以,我们面临的不只是一场技术灾难的余波,更是一场舆论和信任的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外星遗迹’的秘密可能保不住,我们震海集团会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甚至……可能加速‘哨兵’的锁定进程。”他提到了那个最深的恐惧。
“我们必须抢在谣言彻底失控、以及诺德斯特姆发力之前,给这件事定下基调。”苏晚晴接口道,她的声音清晰而冷静,“我们需要一个合情合理、能够引导舆论、并且能被主要大国官方至少部分采信的解释。”
就在这时,陈远的加密通讯线路响起了特定的提示音。他看了一眼,是伊莎贝拉·罗斯柴尔德。
接通视频,伊莎贝拉的身影出现在分屏幕上。她似乎是在一个充满欧洲古典风格的书房里,背景是巨大的落地窗和隐约可见的庄园景色。她今天穿着一身墨绿色的丝绒长裙,领口点缀着精致的钻石胸针,金色的长发挽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一如既往的优雅。但她的眉宇间笼罩着一层显而易见的焦虑和凝重。
“陈远,苏小姐,”伊莎贝拉没有客套,直接切入正题,她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西伯利亚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现在整个欧洲的上流社会和情报圈都在议论这件事,各种猜测层出不穷。诺德斯特姆家族的人已经开始在私下里散布谣言,暗示这场‘异常天象’与震海集团掌握的‘危险未知技术’有关。”
她顿了顿,湛蓝色的眼眸透过屏幕直视陈远:“我们需要立刻统一口径。俄罗斯那边我已经通过一些渠道表达了关切,他们现在也很被动,急需一个能下得了台阶的说法。你们有什么计划?”
陈远与苏晚晴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决断。是时候抛出他们紧急商议后准备的方案了。
“我们有一个初步构想,”陈远沉声道,“将这次事件,定性为一次极其罕见的、多种自然因素耦合产生的‘能量释放现象’。”
伊莎贝拉微微挑眉:“具体怎么说?”
苏晚晴上前一步,接过话头,她的语气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沉稳:“伊莎贝拉,我们计划对外发布的信息核心是:西伯利亚地区独特的、活跃的地质结构,在特定太阳活动(近期确实有几次较强的太阳风)的触发下,与永久冻土层中储存的、巨量的天然可燃冰(甲烷气体)以及局部强地磁异常发生了难以复制的连锁反应。这种耦合作用,导致地下能量以一种类似‘极光’但规模更大、更集中的方式剧烈释放,形成了观测到的能量涡流和电磁脉冲效应。”
艾文博士在一旁补充道:“从科学角度,这个解释并非完全凭空捏造。该区域确实存在地质活跃带和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强地磁异常也有历史数据支持。我们将选择性公布一部分真实的、但不涉及核心遗迹的地质和大气数据作为佐证。关键在于‘耦合’和‘罕见’,将小概率事件作为解释,可以有效规避深究。”
伊莎贝拉沉吟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这个解释……有可行性。它足够复杂,让大多数非专业人士难以证伪;也足够惊人,符合公众对自然奇观的想象。最重要的是,它能把‘人为因素’和‘外星技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她看向陈远,“但是,如何让这个说法具有权威性?仅靠我们或者俄罗斯官方的一面之词,恐怕力度不够。”
“这就需要我们联手推动。”陈远目光锐利,“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乃至全球科学界和政界的影响力,此刻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你立刻动员可信的、有威望的科学家、地质学家、天体物理学家,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发声,从学术角度支持我们的‘自然耦合现象’说。同时,动用媒体资源,引导舆论向这个方向倾斜。”
伊莎贝拉立刻明白了陈远的意图,这是要借势造势,用权威的声音淹没杂音。她果断点头:“可以。我立刻去安排。欧洲这边交给我。俄罗斯官方那边……”
“我们会通过我们的渠道,与莫斯科进行紧急沟通。”陈远接口,“向他们提供部分‘技术支持’和‘舆论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摆脱目前的窘境。伊万诺夫的死,可以归咎于非法勘探遭遇了这场‘罕见的自然灾难’。这对于俄罗斯官方来说,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体面的解释。”
一场跨越大陆的危机公关联盟,在几分钟的通话中迅速达成。
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是一场没有硝烟、却激烈无比的舆论战争。
震海集团位于瑞士的公关团队全员出动,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智囊团紧密协作,精心撰写新闻稿,准备技术白皮书(当然是经过大量修饰和删减的版本)。
在伊莎贝拉的运作下,多位享有盛誉的欧洲科学家,包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和几位着名的地质学、大气科学权威,开始在主流媒体上发表看法,虽然措辞谨慎,但都不约而同地倾向于“多种自然极端条件罕见耦合”的可能性,并呼吁公众保持理性,等待官方和科学界的进一步调查。
与此同时,陈远和苏晚晴坐镇总部,与俄罗斯方面指定的代表进行了数轮紧张的视频磋商。苏晚晴展现出了惊人的谈判技巧和资源协调能力,她一方面提供经过处理的、看似支持“自然现象说”的数据片段,另一方面承诺在后续的西伯利亚地区生态恢复和能源开发中提供“技术支持”,巧妙地将震海的利益与俄罗斯官方的需求捆绑在一起。
秦毅则负责清理可能存在的“杂音”,确保震海与伊万诺夫此次冒险行动的任何潜在关联都被彻底切断,所有痕迹都被抹平。
就在全球舆论即将彻底滑向“外星阴谋论”和“秘密武器失控”的边缘时,转机出现了。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和国家地质研究所,联合发布了一份初步调查报告。报告引用了部分由震海集团“提供”的数据,详细阐述了西伯利亚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可燃冰分布以及近期太阳活动情况,最终结论——虽然仍需进一步研究,但本次事件“极大概率”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多种自然因素耦合产生的“特大尺度地磁-大气能量释放现象”。
几乎同一时间,欧洲航天局和一些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也纷纷发表了类似倾向的评论。罗斯柴尔德家族影响的媒体矩阵开始全面发力,用严谨的科学术语、生动的类比和令人信服的数据图表,将“自然奇观”的概念深深植入公众脑海。
紧接着,一场由多方资助、旨在研究此次“罕见自然现象”的国际联合科考计划被高调宣布,震海集团和罗斯柴尔德基金会赫然在列,彰显着“开放、合作、科学”的态度。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立竿见影。
大多数主流媒体开始转向,报道的重点从“神秘UFo”和“末日武器”变成了“探索地球未知奥秘”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网络上虽然仍有怀疑论者,但他们的声音很快被“科学解释”的浪潮所淹没。公众的注意力被成功地从“是什么”转移到了“为什么”和“如何研究”上。恐慌情绪逐渐被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热情所替代。
几天后,震海集团总部,陈远的办公室。
苏晚晴将一份最新的全球舆情分析报告放在陈远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多日来第一次露出了些许如释重负的疲惫笑容:“舆论风向基本稳定了。‘自然耦合现象’的说法已经成为主流。诺德斯特姆那边虽然还在一些小报上阴阳怪气,但已经掀不起太大风浪。”
陈远站在窗前,看着窗外重新恢复平静的城市夜景,点了点头,脸上却没有任何轻松的神色。
“我们暂时过关了。”他声音低沉,“用一场精心编织的谎言,掩盖了一个足以毁灭世界的真相。”
苏晚晴走到他身边,轻轻靠在他的手臂上,低声道:“这是目前唯一的选择。我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陈远握住她的手,感受着那微凉的指尖传来的依赖。他知道,苏晚晴说得对。这场危机公关,他们赢了面子,暂时保住了秘密,延缓了恐慌,也为应对真正的威胁——那循踪而来的“哨兵”——争取到了或许转瞬即逝,但至关重要的喘息之机。
然而,他抬头望向深邃的夜空,仿佛能穿透大气层,看到那隐匿在无尽黑暗中的、正在逐渐逼近的威胁。
谎言可以暂时安抚人心,但无法消除真实的危险。
星语者的警告,如同悬顶之剑,并未因这场成功的公关而消失分毫。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海王归来,千亿谢礼碾碎背叛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