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卷着残雪,在轧钢厂宽阔的主干道上打着旋儿。
虽临近春节,厂区里却并无多少松懈,机器的轰鸣依旧,高耸的烟囱依旧吐着白烟,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隐晦的躁动。
职工大会的热烈氛围仿佛还在眼前,但更实际的人事变动,伴随着市工业局和组织部领导的到来,坚定而悄无声息地展开了。
厂党组(扩大)会议在凝重的氛围中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
阳光透过厚重的窗帘缝隙,在烟雾缭绕的空间里形成一道道光柱,映照着与会者们严肃、沉思的脸庞。
市里的领导宣读了任命,明确了杨卫民厂长的升迁,也明确了在新厂长人选落定前,由厂党委孙书记暂时全面主持工作。
杨厂长的离任发言情真意切,尤其对李怀德副厂长在“厂校合作”和“技术革新”方面的肯定,几乎是不加掩饰的支持,字字句句都落在上级追求以及所有与会者的心坎上。
孙书记的表态沉稳持重,强调稳定与团结,各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们也众志成城。
然而,在这看似铁板一块的表象下,谁都能嗅到那潜流暗涌的竞争气息。
杨厂长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万人大厂的管理权柄,更是一个正处于技术革新风口、备受上级瞩目的平台。
觊觎者,绝非李怀德一人。
第二天一早,轧钢厂门口,一纸鲜红的公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在轧钢厂内激起了层层涟漪。
公示栏前,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正准备上工的工人。
识字的大声念着,不识字的踮着脚听,议论声“嗡嗡”作响。
“杨厂长高升了!局里副局长!了不得!”
“咱厂出了厅官,脸上有光!”
“杨厂长是能干,密云那菜篮子,还有跟清华的合作,都是实打实的政绩。”
“杨厂长走了,位置空出来,李副厂长是不是该上了?”
“那可不一定,张副厂长管生产多少年了,资历老,我看他也行……”
“孙书记暂时主持工作,这‘暂时’是多久?会不会空降一个来?”
……
工人们的议论朴素而直接,关乎厂子的未来,也关乎他们自身的前景。
新的领头人会是谁,现在的工作是不是会有变化?这些疑问,在寒冷的空气中交织碰撞。
紧接着,厂区广播响了。
宣传科干事用字正腔圆、带着激昂腔调的声音,通过高音喇叭传遍了厂区的每一个角落,将杨厂长高升的消息正式通告全厂。
广播连播三遍,许多正在车间里忙碌的工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侧耳倾听。
机器的轰鸣似乎也在这庄重的通告声中,暂时低伏了下去。
播送完毕,雄壮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歌声响起,仿佛在为一位功勋卓着的将领送行,也仿佛在为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壮行。
不久后,厂部办公楼前聚集起了黑压压的人群。
厂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科室负责人,以及闻讯赶来的工人代表,簇拥着身着崭新中山装、胸前别着钢笔的杨厂长走了出来。
杨厂长面容沉静,眼神中带着一丝眷恋与更浓的期许。
他一一与共事多年的同僚们握手,用力地摇晃着,说着鼓励和告别的话。
与孙书记握手时,两人对视良久,重重地握了握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轮到李怀德时,杨厂长特意多停留了几秒,声音不高却清晰可闻:“怀德,担子不轻,好好干!”
李怀德身体微微前倾,用力点头:“杨局长,您放心!”
随后,杨厂长又走向一些熟悉的工人代表,与他们握手,拍拍他们的肩膀,询问着家里的情况,叮嘱着安全生产。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最终落在了站在稍外围的吕辰身上。
吕辰今天穿着深蓝色的棉服,戴着工人帽,在一群中年干部和老师傅中显得格外年轻,却又异常沉稳。
杨厂长穿过人群,主动向吕辰伸出了手。
吕辰连忙上前一步,双手握住。
“小吕同志,”杨厂长的笑容显得格外亲切,“我要走了。轧钢厂的未来,你们年轻人的肩上,分量很重啊!全流程自动化这个项目,是咱们厂,乃至咱们首都工业未来的希望之一。你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我很清楚。跟着李厂长,跟着刘教授,大胆去干!不要有顾虑,工业局那边,我会持续关注和支持你们的!”
这番话,音量不低,周围不少人都听得真切。
这几乎是在公开场合,对吕辰这个学生身份的技术核心,给予了最高级别的肯定和托付。
“谢谢杨局长的信任和栽培!”吕辰语气诚挚,目光坚定,“我们一定全力以赴,绝不辜负您的期望,争取早日让自动化生产线在轧钢厂落地生根!”
杨厂长欣慰地拍了拍吕辰的肩膀,这才转身,面向所有送行的人群,简单地讲了几句话,感谢大家的支持,祝福轧钢厂的明天更美好。
这时,一辆绿色的吉普车缓缓驶到办公楼前停下。
杨厂长再次环视了一圈熟悉的厂区,目光掠过高大的厂房、林立的烟囱,最终与孙书记、李怀德等人最后点头致意,然后利落地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吉普车发动,缓缓驶离。
送行的人群站在原地,用力挥舞着手臂。
杨厂长也从车窗伸出手,挥动着,直至车辆拐过厂区大道的尽头,消失在视野中。
广播里的歌声依旧嘹亮,但空气中那份热烈的送别情绪,却渐渐沉淀下来,转化为一种复杂的空落与对未来的揣测。
人群渐渐散去,各自回到工作岗位,但窃窃私语并未停止。
杨厂长的离去,如同移走了一块定盘星,虽然孙书记暂时稳住了局面,但水面下的波澜,已然开始涌动。
李怀德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关上门,脸上带着沉静的思索。
他走到窗前,看着楼下散去的人群,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窗棂。
杨厂长最后的公开支持,无疑给他加了一块重重的砝码。
但“暂时主持”的孙书记态度如何?资历更老的张副厂长会不会趁机发力?上面到底会不会空降?这些都是未知数。
实践基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断传出捷报,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他作为主要推动者,光环越来越耀眼,地位会越来越稳固。
如今他大“势”已成,但还需再加一把火,把这“势”烧得更旺,旺到让上面觉得非他李怀德不可。
他想到了全流程自动化课题。
李怀德拿起电话,接通了技术科:“喂,是我,李怀德。通知钱工、孙工,还有实践基地清华那边的赵老师以及吕辰同学,下午两点,到我办公室开个短会,碰一下项目下一步的推进计划。”
放下电话,他又去孙书记那里,汇报了一下项目进展和后续思路。
与此同时,吕辰和王卫国等兄弟,也随着人流回到了实践基地。
基地里依旧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模型验证工作越来越深入,相关数据越来越丰富,问题清单上的内容越来越少。
再加上从火车站获得的物资支持,各子系统的详细设计和关键部件试制正在全力推进。
精仪系的师兄们在调试新到货的光栅尺,电机系的同学们在庞大的继电器控制柜前布线,吴国华等人则伏案在巨大的图纸上,完善着那“掐丝珐琅”式强电电路板的设计图。
“杨厂长这一走,厂里怕是要有一番暗流涌动了。”王卫国脱下棉手套,哈着热气说道。
他经历过部队,对人事变动带来的微妙变化更为敏感。
“嗯,”吕辰点点头,拿起一块油石打磨着金属零件,“不过,这对我们项目而言,却未必是坏事。”
汪传志凑过来,用手指了指天,压低声音:“辰子,你是说……李厂长会?”
吕辰放下零件,答非所问道:“李厂长对我们的支持大家都看在眼里,要人给人,要资源给资源,为我们扫清了一切障碍。所以,咱们这个项目要尽快出成绩,出大成绩。”
顿了顿,又意味深长的道:“我们的研发环境,可能会进入一个‘黄金时期’了。”
李卫国点头补充:“打铁还需本身硬,咱们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只要让大家都看到咱们的成事,看到们的成果,无论领导是谁,都会支持我们!”
陈志国憨厚地笑了笑:“那咱就甩开膀子干呗!”
任长空也小声附和:“中!”
吕辰笑了笑:“没错,甩开膀子干!不过,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稳扎稳打。下午李厂长叫开会,估计就是要催进度了。我得好好把我们目前各子系统的完成度、遇到的难点、需要的支持,都梳理一下,到时候好好汇报。”
下午的会议,果然如吕辰所料,李怀德开门见山,强调了项目在当前时期的特殊重要性,要求技术科和实践基地紧密配合,打破常规,加快进度。
与会众人表示会全力配合。
会议的效率极高,一系列之前可能需要扯皮几天的问题,当场就拍板定了方案。
李怀德的支持力度一如既往,更是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决断力。
散会后,李怀德特意留下了吕辰。
“小吕兄弟,”李怀德递给吕辰一杯热茶,语气带着几分推心置腹,“老哥我现在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杨厂长高升,留下了机会,也留下了压力。多少人盯着这个位置呢!能不能顺利接任,确保咱们的‘厂校合作’走得更高更远,哥哥我这心里啊,实在是有些没底!”
吕辰却慢条斯理地吹了吹茶杯里的浮叶,呷了一口,放下茶杯,目光平静的看着李怀德。
“李哥,”吕辰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您现在的处境,我明白。但您有没有想过,杨厂长为什么能高升?仅仅是因为密云基地的蔬菜长得好,或者我们那个分拣码垛系统效率高吗?”
李怀德微微一怔,下意识地回答:“当然是政绩突出,能力得到了上面认可……”
“是,但也不全是。”吕辰身体前倾,仿佛在陈述一个核心机密,“李哥,杨厂长高升,最关键的是,他踩准了,并且成功地诠释了当前国家最需要、最提倡的‘政治路线’。”
他顿了顿,让这个词在李怀德心中沉淀一下,才继续道:“‘工农联盟’是立国之基,‘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是打破桎梏、推动建设的重要方针。密云基地是‘工农联盟’的鲜活样板;清华大学与轧钢厂的合作是‘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产学研一体’最前沿、最高效的实践!这不仅仅是技术革新,这本身就是一项政治任务,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展示首都工业建设新成就的政治工程!”
李怀德屏住呼吸,眼神锐利了起来。
他工作多年,对政治风向并不陌生,再经吕辰这一点拨,视野陡然开阔。
吕辰趁热打铁:“上面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能完成生产任务的厂长,更需要的,是一个能深刻理解并坚决执行这条‘政治路线’的带头人。杨厂长走了,但他留下的这条路,这条已经被证明是正确、且被上级高度认可的路,需要有人接着走下去,而且要走得更好、更稳、更响!”
他语气加重:“李哥,您现在不是简单地在竞争一个厂长职位。您是在竞争成为这条‘政治路线’在红星轧钢厂的继承人和代言人!您的竞争对手,无论是厂内的张副厂长,还是可能空降的某位领导,他们在技术、资历上或许各有优势,但在这个最关键的政治站位上,他们谁有您这样的根基和成绩?”
“您想想,”吕辰轻点茶几,“‘红星轧钢厂-白杨村’模式是谁亲自抓的?密云基地是谁具体推动的?‘工农学’合作是谁主导的?”
吕辰提高声音:“您再想想‘实践基地’是谁亲自主持,‘厂校合作’这块金字招牌,现在和谁的名字绑得最紧?即将改变轧钢厂乃至行业面貌的全流程自动化项目,又是谁在一线全力推动?”
吕辰肯定道:“是您,李怀德副厂长!这一点,上面看得清清楚楚。在这个时候,如果换一个不熟悉情况、或者对这条路线理解不深的人来接手,万一项目受阻,合作降温,那岂不是否定了杨厂长之前的成绩,也否定了上级认可的这条发展道路?这个责任,上面谁会愿意承担?”
李怀德的眼睛越来越亮,吕辰的话如同拨云见日,将他眼前的迷雾一扫而空。
他感觉自己不是在争权,而是在扞卫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肩头瞬间充满了使命感和正当性。
吕辰最后给出了定心丸的核心:“所以,李哥,您现在要做的,不是去四处活动,也不是焦虑于对手的动作。咱们‘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您只需要做一件事,集中全部精力,深挖‘实践基的’,把‘厂校合作’搞得更加轰轰烈烈,成果出的更快、更扎实! 要用源源不断的捷报,向上面证明,您李怀德不仅是这条路线最坚定的执行者,更是唯一能把这面旗帜扛得更高、走得更远的人!”
“项目成功之日,就是您履新厂长之时。因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人事任命,而是对一条被实践证明成功的政治路线的延续和肯定。上面需要您这样一个标杆,一个榜样。您的位置,是大势所趋,是这条政治路线发展的必然结果,无人可以替代。”
吕辰身体后靠,语气恢复平和:“因此,您大可把心放进肚子里。您现在占着的,是政治上的‘大势’和‘名分’。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势’转化为谁也无法忽视的‘实’。到时候,就不是您去求位置,而是位置非您莫属了。”
听完这番话,李怀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的细微褶皱都被熨平了。
他嘴里琢磨着“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八个字,只感觉越来越有味道。
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小吕兄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透彻!太透彻了!你这么一说,哥哥我这心里,真是豁然开朗,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
他对吕辰郑重说道:“没错!就是这么个理儿!哥哥我差点钻了牛角尖,光想着争权那点事了。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一切资源,优先保障项目!所有精力,聚焦攻坚克难!我就钉死在这条路上,做出个样子给所有人看看!”
这一刻,李怀德吃的不仅是一颗定心丸,更是一颗凝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的“政治金丹”。
他不再忐忑于未知的变数,而是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阳关大道”。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