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席贩履寻常客,一朝举义风云合。
颠沛半生寻霸业,赤壁火燃三分界。
白帝托孤千古憾,汉祚未续英雄叹。
莫道寒门无壮志,皇叔热血照河山。
公元184年,涿县街头闹得沸反盈天——黄巾贼寇揭竿而起,官府的告示贴得满墙都是,征召乡勇的锣鼓敲得比过年还热闹。人群里有个汉子,身高七尺五寸,耳朵大得能垂到肩膀,手长到能摸到膝盖,正盯着告示叹气,脸皱得像刚煮烂的面条。
这主儿便是刘备,字玄德,按他自己说,乃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不过这话在当时没几个人信——毕竟中山靖王这主儿一辈子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过了几百年,谁还能捋清自家族谱?更何况刘备这会儿正靠织草席、卖草鞋糊口,用《三国志》里的话说,就是“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典型的“皇室后裔里的贫困户”。
旁边两个壮汉听他叹气,凑过来搭话。一个豹头环眼,声若巨雷,是杀猪卖肉的张飞;一个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是逃犯出身的关羽。三人一唠,越唠越投缘,张飞一拍大腿:“俺家有桃园,不如咱仨拜个把子,一起干番大事!”刘备正愁没帮手,当即应下。于是就有了《三国演义》里浓墨重彩的桃园三结义——虽《三国志》没写“桃园”细节,只说“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但这并不妨碍哥仨成了史上最出名的创业搭档。
刚组队的刘备,手里没兵没权,只能跟着校尉邹靖打黄巾军。他倒是敢打敢冲,好几次带头冲锋,身上挂了彩也不退缩,按《三国志》载“数有战功”,可最后只混了个安喜县尉的小官。这官小得可怜,连上级督邮都不把他放眼里。某天督邮来视察,故意刁难不肯见他,刘备憋了一肚子火,直接闯进去把督邮绑在柱子上,抽了两百鞭子,然后把官印一挂,带着关张跑路了——这波操作,颇有后来“说走就走的旅行”那味儿,只不过人家是辞工作,他是辞官加打人。
接下来的十几年,刘备开启了“流浪模式”:投公孙瓒,附陶谦,依吕布,奔曹操,靠袁绍,投刘表……堪称三国版“跳槽冠军”。期间他没少遭罪,老婆孩子被吕布掳走两次,被曹操追得抛妻弃子,甚至有次被打得只剩几十人,连饭都吃不上。《三国志》里说他“五易其主,四失妻子”,搁现在妥妥的“人生低谷代言人”。
但刘备有个旁人比不了的本事:能拉人。不管混得多惨,身边总有一群人死心塌地跟着。早年在徐州,陶谦病重,非要把徐州让给他,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后来在新野,刘表死后,荆州士族宁愿跟着他跑路,也不愿降曹操,连诸葛亮都被他“三顾茅庐”请出山——要知道诸葛亮当时才二十七岁,搁现在刚过实习期,刘备一个四十多岁的“老江湖”,三次上门求见,这份诚意,换谁都得动心。
诸葛亮出山后,给刘备画了张“三分天下”的大饼,刘备才算有了明确目标。可没等他消化这饼,曹操就带着几十万大军杀来了。刘备只能带着百姓跑路,一路上哭哭啼啼,连曹操都感慨:“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先主传》)这话听着是夸,实则是把刘备当成了头号对手——曹操这辈子,没少跟刘备斗,可愣是没把这“打不死的小强”给灭掉。
真正让刘备翻身的,是赤壁之战。公元208年,他联合孙权,在赤壁用火攻烧了曹操的连环船。这仗打得有多精彩?《三国志》里没细说,但《江表传》里记载,曹操败走后,叹道“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瞧瞧,输了还嘴硬,说自己是烧船撤退,不是被打败的,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而刘备借着这股东风,占了荆州南部四郡,总算有了自己的地盘,不再是“三无创业者”了。
之后刘备又西进益州,跟刘璋抢地盘。刘璋是他本家,按说该客气点,可刘备这会儿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创业哪有不抢资源的?他让庞统出谋划策,一路打到成都,刘璋没办法,只能开门投降。《三国志》载“先主至成都,璋率官属迎于郊”,刘备嘴上说着“不好意思”,手里却没闲着,当即任命自己为益州牧,总算有了真正的“根据地”。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跟曹操决战,派黄忠斩杀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然后自称“汉中王”。这时候的刘备,地盘跨荆、益二州,手下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一票猛人,可谓达到了人生巅峰。可没过多久,麻烦就来了——关羽在荆州跟孙权闹掰,被吕蒙偷袭,不仅丢了荆州,还丢了性命。
关羽一死,刘备彻底红了眼。公元221年,他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然后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劝阻,亲自带兵伐吴。这仗打得那叫一个惨,刘备被孙权的大将陆逊用火攻烧了连营七百里,几十万大军死伤殆尽。《三国志》里说“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说白了,就是被打得丢盔弃甲,一路逃到了永安。
公元223年,刘备在永安病重,知道自己撑不了多久了,就把诸葛亮召到床前,上演了“白帝托孤”。他拉着诸葛亮的手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诸葛亮传》)这话听着感人,实则是把诸葛亮架到了道德制高点——你要是敢夺权,就是背主;你要是不辅刘禅,就是辜负我。诸葛亮也是实在人,当场哭着表忠心:“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同年四月,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享年六十三岁。他这一辈子,从织席贩履的穷小子,到三分天下的蜀汉皇帝,走得磕磕绊绊,却始终没放弃“兴复汉室”的梦想。虽然最后没能实现目标,甚至连自己辛苦攒下的家业都差点败光,但就像他自己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先主传》),这份坚持,足以让他成为三国史上最让人佩服的“逆袭者”之一。
有人说他假仁假义,有人说他虚伪爱哭,但不管怎么说,刘备从社会最底层爬起来,在乱世中闯出一片天地,这份本事,不是谁都有的。正如开篇词里写的“莫道寒门无壮志,皇叔热血照河山”,他的故事,或许不够完美,却足够励志——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屡败屡战后,还能笑着说“再来一次”。
参考《晋书》《资治通鉴》《三国志》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