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盖南来气不扬,龙袍加身鬓已霜。
诛侄登基非本意,残杀宗室是荒唐。
夜梦金刀疑祸起,昼听巫蛊断人肠。
终朝惶惶求丹药,哪晓黄泉路更长。
一抔黄土埋功过,只留笑柄在朝堂。
元徽二年(公元474年)的建康城,连空气里都飘着血腥味。禁军将领萧道成提着叛军首级入宫时,看见御座上的宋明帝刘彧正捧着一碗药汤猛灌,脸颊浮肿得像个发面馒头,看见他进来只嘟囔了一句:叛军平了?那甚好,朕这身子骨,可经不起折腾了。
谁能想到,这个病恹恹的皇帝,十年前还是个被侄子关在猪圈里的。
刘彧的人生剧本,前半段写满了窝囊。他是宋文帝刘义隆的第十一子,生母早逝,由孝武帝刘骏的生母路太后养大。论辈分是皇叔,论实力却是个战五渣——既没兵权,又不善交际,唯一的特长是,《宋书》里说他少而和令,风姿端雅,但后面紧跟着一句及即位,权柄在握,猜忍成性,这反差比川剧变脸还刺激。
孝武帝刘骏在位时,刘彧还算安稳,封了淮阳王,后来改封湘东王,日子过得像个闲散王爷。可等刘骏的儿子刘子业即位,皇叔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这位小皇帝是出了名的混不吝,史载子业凶悖日甚,诛杀相继,尤其看不惯几个叔叔,觉得他们碍眼。
刘子业的操作相当清奇:把叔叔们关起来当宠物养。刘彧因为胖,被封为,另一个叔叔刘休仁是,刘休佑是,还有个东海王刘祎,因为资质平庸,被封为。《宋书·明帝纪》里没细说猪圈的规格,但《南史》补了一刀:尝以木槽盛饭,内诸杂食,搅令和合,掘地为坑阱,实以泥水,裸彧内坑中,使以口就槽食之,用为欢笑。
简单说,就是让刘彧光着身子在泥坑里,用嘴拱木槽里的猪食。这要是换个人,要么当场气死,要么拼死反抗,可刘彧偏不。他知道刘子业就是想看他怂,索性装孙子装到底,每次都从命,愣是没让对方找到杀他的借口。
转机出现在景和元年(公元465年)。刘子业杀疯了,不仅杀大臣,连亲姐姐山阴公主都敢动,最后把主意打到了禁军头上。几个侍卫觉得再不动手,下一个死的就是自己,连夜联系了刘彧的亲信阮佃夫。
政变那天堪称荒诞剧:刘子业正带着宫女在华林园,说宫里有鬼怪作祟。侍卫寿寂之提着刀冲进去时,小皇帝还以为是演节目,骂道:你们这是干嘛?道具刀也不能对着朕啊!直到刀架在脖子上,才哭喊着,结果还是被一刀毙命。
消息传到刘彧的,这位正啃着猪食槽里的剩菜。亲信把他扶出来时,他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只能临时找了件侍卫的军装套上。等赶到皇宫,大臣们看见一个穿着小号军装的胖子气喘吁吁跑来,都愣了神——这就是新皇帝?
刘彧登基那天,连龙袍都得临时改大两号。他站在太极殿上,看着底下跪拜的群臣,估计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可算不用吃猪食了。
当上皇帝的刘彧,第一件事不是改革弊政,而是清算刘子业的余党。这本来没啥问题,问题是他杀得太上头,杀着杀着就跑偏了。
先是刘子业的弟弟们,豫章王刘子尚、会稽公主刘楚玉(就是那个要了三十个面首的山阴公主),本来没直接参与迫害皇叔,可刘彧觉得留着是祸害,一道圣旨赐死。《宋书》里写子尚及楚玉并赐死,轻描淡写得像在说天气。
接着是自己的兄弟。他的哥哥刘祎,本来封了庐江王,因为说了句陛下登基有点突然,被安了个的罪名。刘彧还算,赐了他一杯毒酒,还特意下诏:祎虽有过失,然骨肉之情,朕不忍肆法,可赐死,保全其体面。这体面给的,比杀了他还难受。
最狠的是对功臣的清洗,当初帮他从猪圈里爬出来的阮佃夫、寿寂之,后来都成了刀下鬼。阮佃夫是因为权力太大,刘彧觉得他挟震主之威;寿寂之则是因为太能打,皇帝看着不顺眼。史载佃夫、寂之并伏诛,连个像样的罪名都懒得编。
刘彧的杀人逻辑很简单:谁让他不舒服,他就让谁活不成。有一次,他梦见有人拿着金刀砍他,醒来就觉得是弟弟刘休仁要谋反。其实刘休仁是他最忠心的弟弟,当初在猪圈里还帮他说过好话。可皇帝不管这些,直接派人送了杯毒酒过去。刘休仁临死前大骂:你杀我,将来肯定断子绝孙!
这话还真应验了。刘彧后来生不出儿子,只能把宫女的孩子抱来当太子,还把孩子亲妈全杀了。《宋书》里隐晦地说帝无胤嗣,取诸弟姬子以为子,至于那些姬妾的下场,只字未提,但用脚指头想也知道好不了。
如果说杀人是刘彧的生存本能,那荒唐就是他的天赋技能。这位皇帝治国没啥本事,搞起幺蛾子来比谁都在行。
他特别迷信鬼神,宫里养了一群巫师,大事小事都要算一卦。有次建康城闹旱灾,他不找水利专家,反而让巫师跳大神,还亲自上阵念咒语,结果越念越旱,最后只能让人把自己的龙袍脱下来烧了祭天。《南史》里说帝既多忌讳,言语文书有祸败凶丧及疑似之言应回避者数百千品,有犯必加罪戮祸败这类字都不能说,搞得大臣们说话跟猜谜语似的。
更奇葩的是他的省钱之道。他觉得大臣们工资太高,就想出个馊主意:把州郡长官的俸禄砍一半,理由是当官要清廉,不能太有钱。结果官员们为了捞钱,变本加厉盘剥百姓,搞得民怨沸腾。他还喜欢卖官鬻爵,不管啥人,只要给钱就能当大官。有个商人花了一百万钱买了个太守,上任第一天就问属吏:这地方一年能捞多少?属吏说:大概三百万吧。商人一算:那我三年就能回本,划算!
刘彧的贪吃也没随着身份提升而改变。当上皇帝后,他专门建了个美食局,搜罗天下珍馐。《宋书》里记载他好食逐夷(即河豚),以银钵盛之,每餐必尽,有次吃多了闹肚子,太医让他忌口,他居然说:我宁可死,也不能不吃河豚!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的艺术细胞。他喜欢搞宴会,每次都让宫女们光着身子跳舞,还强迫大臣们一起看。大臣王彧看不下去,闭上眼睛,他立马怒斥:你小子敢不看?是不是觉得朕的宴会不上档次?王彧赶紧解释:臣老了,眼神不好,怕看不清楚。这才没被治罪。《南史》里这段写得很直白:上宫内大宴,裸妇人而观之,王彧谏,上怒曰:外间共笑朕淫,卿何不视?
就这样,刘彧在吃喝玩乐和杀人放火中耗着,身体也越来越差。他本来就胖,加上酒色过度,三十多岁就得了怪病,浑身浮肿,吃不下饭,只能靠丹药续命。那些巫师给他炼的丹药,其实就是些重金属混合物,越吃身体越垮。
泰豫元年(公元472年),刘彧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临死前还不忘杀人。他怕太子刘昱太小,大臣们会谋反,就把宰相袁粲、护军将军褚渊叫到床前,指着太子说:这孩子就交给你们了,要是有人不服,直接杀了。又特意嘱咐萧道成:你武功好,要好好保护太子。
可他千算万算,没算到萧道成后来会篡位。他更没算到,自己杀了那么多宗室,最后连个能帮太子的人都没有。弥留之际,刘彧望着天花板,嘴里还念叨着:猪王...朕不是猪...然后就咽了气,享年三十四岁。
回头看看刘彧的一生,像一场荒诞的闹剧。他被侄子当猪养,却靠装孙子活了下来;他杀了侄子篡位,却又重蹈覆辙,残杀宗室;他想当明君,却把国家搞得一团糟;他怕别人篡位,最后偏偏被自己信任的人夺了权。
或许在他被关在猪圈里的某个夜晚,曾望着月亮发誓:要是能出去,一定当个好皇帝。可当龙袍真的穿在身上,权力的诱惑早就盖过了当初的誓言。就像《南史》里说的:夫大宝之位,万物所归,一隙之开,逆图互起。权力这东西,能把猪变成皇帝,也能把皇帝变成比猪还蠢的人。
如今南京的鸡鸣寺,据说就是当年宋明帝建造的。寺里的僧人说,每逢月圆之夜,还能听见大殿里传来呼噜声,像是有人在梦里啃猪食槽。这大概是老百姓编的段子,却也道尽了这位猪王皇帝的一生——起于尘埃,归于笑柄。
参考《宋书》《资治通鉴》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