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座犹温骨已寒,金銮殿上影孤单。
父功赫赫儿难继,权柄旁落命如残。
欲保身家空费力,终成刀下水中澜。
一声叹息随风去,青史留名作笑谈。
石弘这孩子,生得时候挺风光。老爹是后赵开国皇帝石勒,那可是从奴隶一路砍到皇帝的狠角色,《晋书》里说石勒“壮健有胆力,雄武好骑射”,打小就不是善茬。石弘是石勒的次子,按说轮不上他当储君,但架不住大哥石兴死得早,他就成了实际上的长子。更关键的是,他老妈是石勒的正妻刘氏,按规矩,他就是名正言顺的嫡子。
不过石弘这性子,跟他爹那是一点都不像。石勒是 rough 到底的江湖气,石弘却偏偏喜欢读书,《晋书》说他“幼有孝行,以恭谨自守”,说白了就是个老实孩子,说话轻声细语,见了大臣还会脸红。石勒一看这儿子,心里有点犯嘀咕:咱这打下来的江山,交给这么个“文弱书生”,能守得住吗?
有一次,石勒故意考他:“儿子啊,你说说,当年刘邦和曹操,哪个更厉害?”石弘想都没想,张口就来:“刘邦是开国明君,曹操是篡汉奸雄,当然刘邦厉害!”石勒听完脸一沉:“你懂个啥!曹操那叫审时度势,刘邦不过是运气好!咱胡人当皇帝,就得学曹操,该狠就得狠!”石弘被训得缩着脖子不敢吭声,心里估计在想:可我真学不来啊……
石勒也不是没给儿子机会。他让当时的大儒杜嘏当石弘的老师,教他兵法权谋,还让他跟着大臣处理政务。可石弘处理起政事来,总想着“以德服人”,比如有人犯法,他就想从轻发落;有人上书提意见,他就客客气气地听着。石勒看着着急,却也没辙——毕竟是自己的嫡子,总不能随便换了。
更要命的是,家里还有个虎视眈眈的叔叔。石勒的侄子石虎,那是个比石勒还能打的主儿,《晋书》说他“性残忍,好驰猎,游荡无度”,跟着石勒南征北战,手里攥着后赵最精锐的兵权。石虎早就看石弘不顺眼,私下里跟人说:“等老东西(指石勒)死了,这小子要是敢挡我的路,我直接剁了他!”这话传到石勒耳朵里,他不是没防备,可一来石虎功劳太大,二来毕竟是自家人,总想着“骨肉情深”,就没下死手。
公元333年,石勒病重。临终前,他拉着石弘的手千叮咛万嘱咐:“儿子啊,石虎这小子野心大,你可得防着他。但也别跟他硬刚,实在不行,就把权力分他点,保命要紧。”石弘一边哭一边点头,心里却跟明镜似的:这哪是分权力,这分明是引狼入室啊!
石勒一死,石弘立马就想把皇位让给石虎。他跑到石虎面前,扑通一声跪下:“叔叔,我知道自己没本事,这皇帝您来当吧!”石虎眼睛一瞪:“你爹让你当皇帝,你敢不当?是不是想让天下人骂我篡位?”石弘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穿上龙袍,在百官的簇拥下登基。
可这皇帝当得,比弼马温还憋屈。朝堂上,石虎站在旁边跟个门神似的,大臣们说话都看他的脸色。石弘想任命个官员,得先问石虎同意不;想颁布个政令,得先让石虎过目。有一次,石弘想提拔自己的老师杜嘏当尚书,石虎鼻子一哼:“这老书生只会掉书袋,能干啥?”一句话就给否了。石弘气得直发抖,却不敢吭声——他知道,自己要是敢炸毛,石虎能当场把他从龙椅上拽下来。
石虎还故意恶心石弘。他把自己的王府修得比皇宫还气派,出门的时候,仪仗队比皇帝的还威风。有大臣看不过去,上书劝石弘管管,石弘叹了口气:“算了吧,他愿意折腾就让他折腾,只要别杀我就行。”《晋书》里说他“临朝拱默,无所干预”,说白了就是个摆设,每天上朝下朝,跟打卡上班似的,啥权力没有。
石弘的老妈刘氏看不下去了。这位太后也是个狠角色,她偷偷联系石勒的旧部石堪、石生,想搞个“宫廷政变”,把石虎干掉。结果计划败露,石虎先下手为强,把石堪抓起来,用火烤死了;石生在关中起兵反抗,也被石虎打败,脑袋搬了家。最后轮到刘氏,石虎带着士兵闯进皇宫,指着刘氏骂:“你个老妇人,竟敢谋害大臣!”刘氏也不怂:“我杀你是为了国家,不像你,乱臣贼子!”石虎被骂急了,一刀把刘氏砍了,还把她的尸首扔到河里喂鱼。
石弘眼睁睁看着老妈被杀,吓得浑身发抖,再次哭着求石虎:“叔叔,我真的不想当皇帝了,您放我一条生路,让我当个老百姓行不行?”石虎冷笑一声:“现在知道怕了?早干嘛去了?这皇位你想坐就坐,想走就走?没门!”
石虎杀了刘氏,彻底没了顾忌,开始一步步架空石弘。他自封为“丞相、魏王”,加九锡,还把朝廷里的重要职位全换成自己人。石弘的身边,除了几个老太监,连个能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
有一次,石虎要去邺城(今河北临漳)修建宫殿,想让石弘跟他一起去“视察”。石弘心里清楚,这一去恐怕就回不来了,可他不敢不去。走到半路,石弘的侍中韦謏忍不住了,拉住石弘的马说:“陛下,石虎包藏祸心,您要是跟他去了,怕是凶多吉少啊!不如咱们回洛阳,召集旧部反抗!”石弘摇摇头,眼泪掉了下来:“反抗?拿什么反抗?能多活一天是一天吧。”韦謏叹着气说:“您这是亡国之君的样子啊!”
到了邺城,石虎干脆把石弘软禁起来,只给吃的喝的,不让他跟外界接触。石弘每天坐在屋子里,要么发呆,要么看书,有时候还会弹弹琴——他弹的曲子,总是带着一股说不出的悲凉,听得旁边的太监都直掉眼泪。
公元334年,石虎觉得时机成熟了,就派人去跟石弘说:“大家都觉得你这个皇帝当得不合格,还是禅位给魏王吧。”石弘早就等着这句话了,他二话不说,拿起笔就写禅位诏书。写完之后,他哭着对前来“接诏”的大臣说:“我能活下来就谢天谢地了,哪还敢想当皇帝啊!”
石虎假装推辞了一下,然后“勉为其难”地接受了禅位,改国号为“魏”(史称“后赵”,石虎后来又改回“赵”)。石弘被降为“海阳王”,全家搬到邺城郊外的一个小院子里居住。临走前,石弘回头看了一眼那座金碧辉煌的皇宫,叹了口气:“这地方,我就不该来。”
石弘原以为,当个“海阳王”,能安安稳稳度过余生。可他忘了,对石虎这种人来说,“斩草除根”才是基本操作——留着前皇帝,万一有人打着他的旗号造反怎么办?
果然,没过多久,石虎就找了个借口。他说有人举报石弘“心怀怨恨,图谋不轨”,然后派使者去“赐死”石弘。使者带着毒酒到了石弘的院子里,石弘一看那酒,反而平静了下来。他对妻子程氏说:“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能跟你死在一起,也算是福气了。”程氏哭着说:“陛下,您这辈子太苦了……”
夫妻俩端起毒酒,一饮而尽。临死前,石弘还说了句:“若有来生,再也不当皇帝了。”年仅二十二岁。石虎还不放心,又把石弘的几个儿子全杀了,一个不留。《晋书》里就一句话:“弘死,时年二十二。在位二年,谥曰海阳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却藏着多少无奈和悲凉。
石弘死后,后赵彻底成了石虎的天下。可石虎治国比石弘还糟,他大兴土木,滥杀无辜,没过几年就把石勒打下的江山折腾得不成样子。后来石虎的儿子们互相残杀,后赵很快就灭亡了。有人说,如果石弘当年硬气一点,说不定能保住江山;也有人说,以石弘的性子,就算没有石虎,他也当不了多久皇帝。
参考《晋书》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