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冲进帐篷报告鹰哨信号时,艾琳正把地图边缘压紧。她立刻站起,没多问一句,转身抓起靠在木台边的皮甲往身上套。五名精锐已在外等候,个个背着短弓,腰间挂消音匕首,脚上是特制软底靴。
“出发。”她说。
六人沿东岭密林小道疾行。夜色浓重,树影交错,脚下枯叶被踩碎的声音都被刻意放轻。艾琳走在最前,右手始终按在刀柄上,每过一段就抬手示意停步,侧耳听风声是否夹杂异动。
两小时后,队伍抵达南坡岩台。此处地势高,下方山谷主道一览无余。岩石凹陷处可藏身,视野开阔。艾琳逐一检查队员身上的夜行布条,确认没有反光点。她又弯腰摸了摸地面,土质干燥松软,不易留下脚印。
“四人扇形伏位,间隔五步。”她低声下令,“不准说话,不准起身,发现情况用三指轻拍左肩。”
众人散开隐蔽。艾琳从背囊取出铜制望远镜,油布包裹完好。她拧开盖子,调整焦距对准谷底拐角。那是一段狭窄通道,两侧陡崖,仅容一车通行。
时间一点点过去。寒气从地面升上来,手指开始发僵。艾琳没动,眼睛盯住道路尽头。她知道敌军习惯在月缺时行动,此刻正是最佳窗口期。
二十分钟后,她抬手敲了敲手腕内侧,提醒轮换观察节奏。身旁士兵会意,接过望远镜继续监视。
寅时三刻,远处传来低沉响动。像是车轮碾过碎石,断断续续,由远及近。艾琳立刻接过望远镜,重新对焦。
一辆牛车出现在拐角。灰布覆盖车厢,牛蹄裹着麻布,减少声响。车上押运兵身穿邻国制式铠甲,头戴铁盔,腰佩短斧。步伐整齐,间距一致。
第二辆、第三辆……陆续出现。一共十二辆。每辆车前后都有护卫,四人一组,共四十八人。分两队前行,前队警戒,后队压阵。
艾琳低声报数,身边士兵快速记下。她同时估算行进速度,发现车队每隔一刻钟通过一辆,整体保持稳定节奏。
“补给运输已开始。”她心里确认。
车队完全通过后,山谷恢复安静。按原计划,任务已完成,可以撤离。但艾琳没动。她仍盯着道路深处,总觉得哪里不对。
又过了半炷香时间,远处山道再次传来动静。这次不是车轮声,而是马蹄踏地的闷响。节奏缓慢,马匹喘息清晰可闻。
她迅速调转望远镜。一支骑兵队伍出现在视野中。约三十骑,马具崭新,披银灰色轻甲,非邻国常备军样式。骑士坐姿疲惫,肩背佝偻,有人甚至用手扶着鞍桥支撑身体。
马口吐白沫,蹄下泥土有拖痕。显然是长途奔袭所致。
艾琳眯眼细看。这些骑兵耳部佩戴狼牙状饰物,肤色偏苍白,鼻梁高窄。极北荒原部族特征明显。
她想起三天前审讯的可疑人员曾提到“集结新力”。当时以为是虚张声势,现在看来是真的。
这支骑兵不属于邻国正规军。他们是外援,刚抵达战场,正秘密进入补给线。
艾琳立即判断:敌军正在重组战线,不仅恢复后勤,还引入外部战力。若不及时应对,后方将面临更大压力。
她收回望远镜,转向身旁士兵:“记录——补给车队十二辆,护卫四十八人,通行频率一刻钟一辆。后续出现骑兵一支,约三十骑,装备非邻国制式,疑似极北部族。”
士兵低头书写。艾琳再看了一眼山谷。晨雾开始升起,窄道轮廓逐渐模糊。
“准备撤离。”她说。
四名伏位士兵依次收拢。艾琳最后起身,将望远镜包好放入背囊。她站在岩台边缘,回望一眼谷底。那条道已被薄雾笼罩,只剩隐约痕迹。
她转身走向密林小路。队伍按原路返回,脚步轻稳,未惊动任何生物。
走出岩台区域后,艾琳下令暂停。她从怀中取出记录本,翻到最后一页,写下最终情报摘要。然后交到副队长手中。
“你带记录先走一步,抄近路回营地。我会在路上追上你们。”
副队长点头,接过本子塞进贴身衣袋,率四人先行离开。
艾琳独自留在原地片刻。她抬头看天,东方微亮,星辰隐去。风吹过树梢,发出轻微沙响。
她摸了摸腰间短刀,确认固定牢靠。这是她在战场上一直带着的武器,刀刃有缺口,但依旧锋利。
迈步跟上前方队伍。脚踩在松软泥土上,留下浅印,很快被落叶覆盖。
林间光线渐明。她保持匀速前进,双眼扫视两侧灌木。忽然,右前方一棵倒伏的老树根部,有一小片泥土颜色不同。
她停下。蹲下查看。那块土比周围深,表面有细微划痕,像是被重物拖过不久。
伸手触碰,土质湿润,带有草屑和纤维残留。类似麻绳摩擦留下的痕迹。
她站起,继续向前。脚步未变,但呼吸略沉。
再行百步,左侧坡地上出现一道浅沟。宽约两掌,深不到一寸,延伸十余步后消失于石缝间。
她没停下,也没回头。只是把手伸进袖口,握住随身携带的小型信号哨。
这哨子由鹰骨制成,声音极低,只有特定距离内的己方斥候能听见。她原本打算只在紧急时使用。
但现在,她必须确认一件事。
前方队伍已转入下一段山路。艾琳落在最后。她抽出信号哨,放在唇边。
指尖用力,即将吹响。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雪灾为奴,逆袭成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