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深处,被队员们称为“记忆圣殿”的区域,与伊芙训练的“静默圣殿”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这里没有刺耳的警报,没有能量模拟器的嗡鸣,只有一种近乎绝对的寂静,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的、由无数全息投影仪和神经交互终端散发出的、冰冷的蓝光。
零赤足走在光滑如镜的黑色地板上,脚步无声。她穿着简单的白色连体服,柔软的银白色短发在幽蓝的光线下泛着微光。巨大的环形空间内,无数细小的光点如同星尘般悬浮、流转,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份从“深渊回廊”带出的、或被“守望者”收集到的记忆碎片。有些来自牺牲的队员,有些来自被净化的异常实体,更多的是零自身在无数次战斗和探索中,无意识间捕捉、吸收,却又无法在日常状态下清晰回忆起来的片段。
这里是她的领域,她的战场,也是她的牢笼。
她走到空间正中央,那里有一个如同水母般微微脉动的、半透明的神经交互接口。她没有犹豫,将手掌轻轻覆盖上去。冰凉的触感传来,随即,接口仿佛活了过来,柔软的触须状光线缠绕上她的手腕和前臂,与她的神经末梢建立连接。
刹那间,周围的“星尘”活了过来。
不再是缓慢流转,而是如同被无形的引力搅动,开始加速盘旋。无数破碎的画面、扭曲的声音、尖锐的情感、陌生的知识……如同决堤的洪水,冲入零的意识海。
“……规则七……不要回答……”
“……秦武!左边!”
“……代价……记忆……”
“……林默先生,我相信……”
“……为什么是我……”
“……回廊……在呼吸……”
“……错误……全部……错误……”
无数人的声音,熟悉的,陌生的,交织在一起。喜悦、恐惧、绝望、坚定……各种极致的情绪如同灼热的刀片,刮擦着她的灵魂。物理性的痛苦并不存在,但精神上的重压足以让任何一个未经训练的人瞬间崩溃。
零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但她早已习惯。她就像暴风雨中的灯塔看守,必须在信息的惊涛骇浪中保持一丝清明的核心。她深呼吸——尽管在这个意识完全接入的状态下,这更像是一种心理暗示——开始引导这股洪流。
她的“意识之手”在记忆的星海中穿梭,遵循着某种她自己也无法完全言说的直觉。她在寻找……某种特定的“频率”,某种与“回廊”最深层的、最古老的根基产生共鸣的“回响”。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她都在进行这种危险的潜水。每一次深入,都像是在剥离一部分自我,融入那片由他人记忆和宇宙秘密构成的混沌之海。肖雅试图用逻辑模型帮她构建搜索路径,林默用他的“真言回响”为她稳定精神锚点,但最终,真正能在其中导航的,只有她自己,依靠她那独一无二的“同调”天赋。
今天,似乎有些不同。
在无数嘈杂的、充满“近期”特征的记忆碎片(主要是关于“基石”网络部署和与“异策部”的磨合)中,她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却异常“古老”的波动。这种“古老”并非时间意义上的,而是指其蕴含的信息结构,带着一种与当前他们所知的“回廊”规则体系截然不同的、更加原始和……质朴的气息。
像是一段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刻在泥板上的古老铭文,与周围光鲜亮丽的电子数据格格不入。
零集中精神,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更具“吸引力”的近期记忆浪潮,如同一个考古学家,用最柔软的毛刷,轻轻拂去覆盖在那段古老波动上的“尘埃”。
阻力很大。这段记忆似乎被某种力量刻意隐藏、打散,深埋在信息流的最底层。碎片化的程度远超其他记忆,仿佛一颗被砸得粉碎的水晶,散落在茫茫沙海。
她耗费了巨大的精神力,才勉强将几片较大的“碎片”牵引到意识的核心区域。
第一片碎片:视角是冰冷的、机械的。眼前是无数跳动的、由陌生符号构成的数据流,它们在一个巨大的、透明的控制面板上飞速滚动。一只戴着某种银色手套的手在面板上快速操作,手势精准而稳定,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严谨。背景是低沉的、有规律的机械运转声,不同于“回廊”中那些诡异多变的噪音,这声音稳定、强大,充满了工业力量感。一个冷静的、没有任何情绪起伏的男性声音在“低语”,不是通过耳朵听到,而是直接印入意识:
“……稳定性参数校对完成。‘约束场’强度维持在百分之九十七点四三。能量引流路径畅通。‘筛选程序’beta版载入倒数……七、六……”
“筛选程序”?零的心神一震。这个词汇,与“回廊”后来表现出的残酷“规则”和“死亡游戏”性质,隐隐对应,却又带着一种更加……中立的、技术性的冷漠。
第二片碎片:视角晃动,像是在快速移动。周围的环境变成了巨大的、未完成的金属架构,纵横交错的钢梁伸向黑暗的远方。远处,有耀眼的焊接火花如同繁星般闪烁。那个冷静的男声再次响起,但这次,带上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疑虑?
“……外部观测点报告,‘源初扰动’的活性超出预期模型百分之零点零七。建议重新评估‘防火墙’协议的有效性。‘应急净化序列’的触发阈值是否需要调整?”
“源初扰动”?“应急净化序列”?这些陌生的术语让零感到一阵寒意。“源初扰动”是否指的就是“深渊”本身?而“净化”,听起来比“筛选”更加决绝。
她强迫自己冷静,继续搜寻。更多的微小碎片被她捕捉、拼合。
第三片碎片:视角固定,似乎是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内。面前是一个散发着柔和白光的、结构异常复杂的立体几何模型,它缓缓旋转,核心处有一个不断脉动的暗点。那只戴着银色手套的手悬停在模型上方,指尖微微颤抖——这是零第一次在这双手上看到“犹豫”这种情绪。那个男声低语,这次更像是自言自语,带着一种沉重的疲惫:
“……他们不会理解的。‘监管委员会’只想要结果,一个干净的、可控的结果……但变量太多,‘扰动’的渗透性……或许,需要一个‘后门’。一个不被记录在案的协议,一个……只有在一切走向最坏可能时,才能启动的‘最终选项’。为了……责任。”
“后门”!“最终选项”!“责任”!
这几个词如同闪电,劈开了零意识中的迷雾!
她几乎能感受到那个未知的“先驱者”在做出这个决定时,内心那份巨大的矛盾和沉重。他似乎在违背某种上级意志或既定方案,秘密地留下了什么东西!
第四片碎片,也是最模糊、最不稳定的一个:视角极度扭曲,充满了红色的警报闪光。刺耳的、不同于“回廊”常规警报的尖锐蜂鸣声撕裂着听觉。那只手在疯狂地操作,面前的立体模型已经变得极其不稳定,核心的暗点剧烈跳动,仿佛随时要炸开。男声失去了之前的冷静,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急促:
“……来不及了!‘扰动’突破第三层防火墙!‘净化序列’自主激活无法终止!‘钥匙’……必须把‘钥匙’的碎片……藏起来……‘路径’……记住‘路径’……坐标……‘初始之……’”
信息在这里戛然而止。碎片如同风中残烛般熄灭。
“钥匙”?“路径”?“坐标”?“初始之……”?
零猛地从深度接入状态中脱离出来,缠绕在她手臂上的光触须迅速缩回。她踉跄了一下,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冷汗,大脑因为过度消耗和精神冲击而嗡嗡作响。
她站在原地,剧烈地喘息着,试图平复那如同海啸般在脑海中翻涌的信息。
不是完整的记忆,甚至不是连贯的叙事。只是几个关键的画面,几句破碎的低语。
但足够了。
足够她拼凑出一个惊人的轮廓:在“深渊回廊”建造之初,有一位(或一群)被称为“先驱者”的工程师。他们意识到了他们所创造或引用的“深渊”力量(“源初扰动”)的危险性和不可控性,可能远超其创造初衷(“筛选”)。他们预见到了系统可能失控(“净化序列”自主激活),并因此秘密地留下了一个“后门”或“应急协议”,以及与之相关的“钥匙”和通往它的“路径”。
这个“后门”,这个“最终选项”,很可能就是为了在系统彻底失控时,能够绕过常规规则,对其进行干预、关闭甚至……重置!
零抬起头,望向幽蓝的“记忆圣殿”穹顶,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合金和岩石,看到了那悬浮于现实之上的、巨大而诡异的“深渊回廊”。
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在“回廊”既定规则的框架内挣扎求生。他们对抗副本,破解规则,提升能力,寻找钥匙部件……所有这些,都像是在一个被设定好的牢笼里,努力寻找一把符合牢笼设计者意图的“钥匙”。
而现在,她发现的,可能是牢笼建造者自己偷偷藏起来的、一把能打开设计图之外一扇暗门的“备用钥匙”!
这个发现的意义,太过重大,甚至带着一丝令人恐惧的颠覆性。
它意味着,“回廊”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可能存在着连它自身规则都未涵盖的“漏洞”。意味着,他们或许有机会,跳出当前的生死棋局,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去审视甚至……改变这个残酷的“游戏”!
零没有立刻冲出“记忆圣殿”去宣告她的发现。她需要时间消化,需要更谨慎地验证这些碎片信息的真实性,需要思考如何将这个消息,以不至于引起恐慌或错误期待的方式,告诉林默、肖雅和邵博士。
她缓缓走到圣殿边缘,那里有一个简单的记录终端。她伸出手指,在虚拟键盘上缓慢而坚定地输入:
“档案编号: Zero-memory-007-384”
“主题: 关于‘回廊’起源‘先驱者’及可能存在‘原始后门\/应急协议’的初步发现报告”
“内容概要: 于深层记忆碎片中,识别出与‘回廊’建造初期核心工程师(暂定名‘先驱者’)相关的信息片段。关键词包括:‘筛选程序’、‘源初扰动’、‘应急净化序列’、‘后门’、‘最终选项’、‘钥匙’、‘路径’、‘坐标’、‘初始之…’。初步推断,存在一个未被正式记录的应急机制,其触发条件和位置(‘路径’、‘坐标’)未知,可能与‘钥匙’概念相关。建议成立专项小组进行深度分析与验证。”
写完报告,零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那行“初始之…”后面的留白,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未知的“先驱者”在最后时刻未能说出口的绝望与希望。
风暴,或许即将迎来转机。而这条隐藏在历史尘埃和破碎记忆中的微小路径,可能正是通往风暴眼唯一的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深渊回响无限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