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之扉”。
这个名字,连同那片被标记在星图最荒凉角落的虚空坐标,像一道强光,刺破了笼罩在团队心头许久的迷雾,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希望是有的,但通往希望的道路,却隐匿在重重未知之后。一个被“先驱者”以极高明手段隐藏、甚至可能独立于常规空间之外的设施,该如何定位?如何抵达?
会议室内的激动情绪很快被现实的难题冷却。林默环视众人,声音沉稳,下达了指令:
“目标已确认,‘初始之扉’。但我们现在拥有的,只是一个宏观坐标和一个名字。我们不知道它的具体形态、入口机制、内部环境,更不知道它是否还在运转,或者留下了什么陷阱。下一步,不是盲目地冲向那片星域,而是尽我们所能,在地球上,在已知的一切信息中,寻找任何可能与‘初始之扉’相关的蛛丝马迹。”
他看向肖雅和邵博士:“肖雅,你负责牵头,组建一个跨学科分析小组。邵博士,提供所有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数据建模。我们需要从两个方向入手:第一,对‘初始之扉’坐标点周围的天文数据进行最彻底的分析,寻找任何细微的空间异常、引力透镜效应、或者无法解释的能量残留。第二,在地球的历史档案、地质记录、乃至神话传说中,寻找可能与‘先驱者’、‘初始’、‘空间隐藏’等概念相关的线索。”
“明白。”肖雅立刻点头,眼神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那片区域虽然被标记为‘虚无’,但宇宙中不存在绝对的虚无。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经过,就可能留下痕迹。我会调集所有可用的深空望远镜数据和引力波探测记录。”
邵博士补充道:“我建议同时启动高精度量子感应阵列的预瞄程序。如果那里存在一个独立空间泡,其边界必然会对量子态产生极其微妙的干扰。虽然距离遥远,信号会极其微弱,但值得尝试。”
“零,”林默转向脸色依旧有些苍白的少女,“你的直觉和与钥匙部件的共鸣是关键。我需要你持续感应,除了坐标,是否还有更具体的信息?比如,‘扉’的含义?是一道门?一个传送点?还是某种概念性的接口?任何感觉,无论多模糊,都可能至关重要。”
零用力点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挂在颈间的、已暂时失去光泽的“记忆泪滴”:“我会尽力。那种‘排斥隐匿’的感觉很清晰,或许……我可以尝试逆向感知,不去‘寻找’,而是去感受哪里‘拒绝被寻找’。”
“很好的思路。”林默赞许道,随即看向一直沉默伫立的秦武,“秦武,基地和团队的安全就交给你了。这次搜寻可能会动用我们所有的资源,甚至需要与‘异策部’进行更深度的数据共享,保密和安保级别提到最高。”
“放心。”秦武言简意赅,眼神坚毅。
庞大的机器再次开动,但这一次的目标不再是宏大的星系探索,而是转向了内部和细微之处。基地的超级计算中心几乎满负荷运转,海量的天文数据被重新调用、清洗、建模。从射电波段到伽马射线,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细微起伏到偶尔掠过那片区域的彗星轨迹,一切都被纳入分析范围。
肖雅带领的团队日夜不休,在无数条看似无意义的曲线和噪点中,寻找着那理论上存在的、违背已知物理规律的“异常”。
另一方面,邵博士团队开始构建一个极其复杂的空间模型,模拟在“Ω”级空间褶皱系数和“mAx”熵增屏蔽阈值下,一个独立空间泡可能呈现出的各种观测特征。他们试图为望远镜和传感器提供一个“搜索模板”。
零则将自己关在安静的冥想室内,周围摆放着三个钥匙部件。她不再强行激发它们的共鸣,而是放松心神,让自己的意识如同轻柔的水流,缓缓拂过它们沉寂的表面,尝试捕捉任何残留的、关于“路径”和“扉”的意念碎片。
几天过去了,进展缓慢得令人窒息。
天文数据分析方面,虽然发现了几处微弱的、无法立即用现有模型解释的能量波动,但经过反复验证,其显着性水平太低,更可能是仪器误差或未被认知的遥远天体物理过程,无法直接与“初始之扉”挂钩。
空间模型的构建也遇到了瓶颈。“Ω”和“mAx”这些参数太过抽象,换算成实际的物理量时,不确定性极大,生成的“搜索模板”范围过于宽泛,缺乏有效的指导意义。
零那边的收获更是微妙。她确实能更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排斥隐匿”的特性,但它如同弥漫在宇宙背景中的低语,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无法指向一个更具体的方向。
一种焦躁的情绪开始在团队中悄然蔓延。明明知道了目标,却仿佛隔着一层无法穿透的毛玻璃,看得见轮廓,摸不到实体。
“不能只盯着星空。”林默在一次进度汇总会议上,敲了敲桌子,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回,“‘先驱者’留下的是‘遗产’,是‘后门’。他既然选择了‘初始之扉’这个名字,或许在地球上,在人类文明的起点,也留下了某种‘标记’或‘引信’。”
他看向肖雅:“扩大搜索范围。调取全球所有已知的、年代久远到难以考证的文明遗迹资料,特别是那些带有‘门’、‘起源’、‘初始’象征意义的。还有那些无法用当时技术水平解释的古代建筑或地理奇观。”
肖雅眼前一亮:“你是说,像‘编织者’遗迹那样?‘先驱者’可能在不同的时间点,以不同的方式,留下过线索?”
“不排除这种可能。”林默点头,“‘回廊’的历史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悠久,与地球的接触也可能不止一次。”
新的搜索方向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带来了更庞大的工作量。考古学、神话学、语言学、地质学的专家(或数据库)被间接或直接地纳入协助范围。
他们分析了金字塔的方位,解读了苏美尔王表中的神秘记载,对比了世界各地关于“洪水灭世”前文明的传说,勘察了复活节岛巨石像可能指向的星空……信息浩如烟海,真假难辨。
零也调整了方法。她不再局限于冥想室,而是在肖雅筛选出的、具有“初始”或“门户”象征意义的数个重点遗迹的全息影像前静坐,尝试进行“远程”感应。
在凝视着土耳其哥贝克力石阵那些万年前雕琢的、环绕着“t”形巨柱的环形结构时,她感受到一丝微弱的、类似于“基石”网络稳定地脉时的共鸣,但过于飘渺。
在感受着玛雅金字塔与天文现象的精准对应时,她察觉到一种对秩序和规律的极致追求,与“先驱者”工程师的严谨特质隐隐相合,但缺乏关键联系。
在面对着英国巨石阵那亘古矗立的石圈时,一种苍凉、孤寂而又指向明确的感觉掠过心头,仿佛在等待着某个特定时刻、特定角度的星光来开启什么,但感觉依旧模糊,无法与“初始之扉”的坐标产生直接关联。
时间一天天过去,搜寻工作陷入了僵局。仿佛有一张无形的网,过滤掉了所有直接指向目标的线索。
直到有一天,邵博士提出了一个被忽略的细节。
“我们一直在寻找‘空间’上的异常,”她在会议上调出了一份地质报告,“但‘先驱者’留下的参数里,有一个‘现实基准锚点偏移’。这是否意味着,‘初始之扉’的存在,不仅仅扭曲了空间,还可能……轻微地影响了时间,或者至少,影响了我们对‘现实’的基准感知?”
这个想法如同投入静水中的石子,激起了涟漪。
“影响时间?或者感知?”肖雅陷入沉思,“如果是这样,常规的探测手段确实很难发现它。因为它可能存在于一个与我们现实时间流略有差异的‘夹缝’中,或者其存在本身就会让观测者的意识产生下意识的‘忽略’。”
零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明悟:“排斥……隐匿……不仅仅是物理上的,也可能是认知上的!我们之所以找不到,是因为我们‘看’的方式不对!或者说,我们潜意识里在‘拒绝’看到它!”
她再次闭上眼睛,但这次,她不再去“寻找”,而是尝试放空自己,让自己进入一种类似深度冥想的状态,削弱自身意识对“现实”的固有认知锚定,去感受那片坐标区域在“感知层面”的“扭曲”或“空白”。
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尝试,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认知混乱。林默立刻示意邵博士启动最高级别的神经监测和稳定设备,连接到零的身上。
零的呼吸变得绵长,脑波监测仪上的曲线显示出她正在进入一种非正常的意识状态。她的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在抵抗着某种无形的压力。
突然,她身体微微一颤,低声呓语:“……沙……流动的……金色……海市……不是幻影……”
“沙?金色?海市蜃楼?”肖雅迅速记录下这些关键词。
“是错觉……还是……倒影?”零的声音断断续续,仿佛在艰难地捕捉着转瞬即逝的灵感,“时间在那里……碎了?像镜子……”
猛地,她睁开眼睛,瞳孔中残留着一丝惊悸和难以置信。
“不是隐藏在天文数据里,也不是藏在某个古代遗迹下。”零的声音带着确信,“‘初始之扉’的‘路径’,或者说它的‘影子’,投射在现实世界的位置,是一个……时空结构本身就不稳定的地方!一个海市蜃楼不再是光学幻觉,而是过去时空碎片真实投影的区域!”
她的手指在全球地图上快速移动,最终停在了一片广袤的、被标注为极度危险和未知的沙漠区域。
“这里!”零笃定地说,“我感觉到那里有强烈的时空褶皱,以及……一种与‘钥匙’共鸣频率相似的、极其古老的‘锁定’痕迹。‘初始之扉’在现实世界的‘印记’,就在这片沙漠的深处!我们要找的‘遗产’入口,与一个时空回廊的入口重叠了!”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
沙漠。时空回廊。真实投影的海市蜃楼。
寻找“先驱者”遗产的路径,在经历了星辰大海和故纸堆的迷茫后,最终竟指向了地球上最严酷、最神秘的自然环境之一。
新的挑战,就在眼前。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深渊回响无限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