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舟”静静地悬浮在这片无法用常理描述的空间中,引擎维持在最低功率,发出近乎无声的低鸣,仿佛生怕惊扰了此地的宁静,或者说,是这诡异的平衡。
舰桥内,所有人都被舷窗外的景象所震撼,一时无言。
这里没有天空,没有大地,没有远方与近处明确的分界。取而代之的,是无数流淌的、变幻的色块与光线。它们并非静止,而是在缓慢地、如同液体般蠕动、交融、分离,构成一种非欧几里得的几何景观。一些巨大的、棱角分明的色块结构悬浮在视野中,像是凝固的波涛,又像是某种抽象艺术的巨型雕塑,表面流转着珍珠母贝般的光泽。而在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之间,是更加细碎、更加活跃的光流,如同血管中的血液,或神经网络中的电流,沿着不可见的轨迹奔涌穿梭。
色彩超出了常规光谱的范畴,存在着无法命名、只能感知其存在的色调,它们相互叠加、渗透,产生出令人目眩神迷的效果。空间感在这里彻底失效,看似近在咫尺的一块巨大蓝色晶状体,当“沙舟”试图靠近时,却发现它仿佛在同步后退,始终保持着恒定的、无法触及的距离;而远处一片看似遥不可及的、如同星云般旋转的紫色涡流,却又可能在下一秒感觉触手可及。
“物理常数稳定……”肖雅率先打破了沉默,她的声音在极度安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审慎,“重力参数接近于零,环境温度恒定在摄氏22度,气压正常……但是,时空曲率读数……异常到无法理解。”
她的手指在全息控制台上飞快滑动,调出一系列复杂的数据流和三维模型。“我们确实处于一个独立的空间泡内,或者用零之前的感知来描述——一个‘时空回廊’。它的边界是明确的,外部是狂暴的沙漠时空紊流区,内部……却呈现出一种匪夷所思的‘有序的混沌’。”
“时间流速呢?”林默问道,他的目光依旧锐利地扫视着窗外,不放过任何一丝细节。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时空异常点,时间往往是最大的变量,也是最致命的陷阱。
“正在测算……对比舰载原子钟与基地标准时的信号衰减……”肖雅专注地盯着数据,几秒钟后,她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异,“时间流速……与外界不同步,但并非单向的加快或减慢。它……是不均匀的。”
“不均匀?”秦武皱紧了眉头,这个词汇在时间领域显得格外危险。
“是的。”肖雅指向一个动态模型,模型中代表“沙舟”的光点周围,时间流速以不同颜色标注,形成一片斑驳的区域。“在我们当前位置,时间流速大约是外界的1.2倍,稍微快一点。但在我们左前方那片不断坍缩又重组的橙色光带附近,时间流速骤降,只有外界的0.3倍。而在更远处那个仿佛静止不动的巨大银色多面体周围,时间流速……几乎为零,接近绝对静止。”
她深吸一口气,总结道:“这个回廊内部,时间像一块被揉皱又部分熨平的布,存在着大量的‘褶皱’和‘凹陷’。我们必须极其小心,一旦误入某些极端的时间场,可能会在瞬间经历外界数年的时光,或者被永远凝固在某一刻。”
零靠在座椅上,闭着眼睛,脸色依旧苍白,但呼吸平稳了许多。她正在努力适应这个奇异环境带来的感知冲击。“这里……很安静。”她轻声说,与其说是在告诉众人,不如说是在梳理自己的感受,“外面的混乱和‘碎裂’感消失了。但有一种……更深沉的‘压力’。空间本身在这里是‘弯曲’的,甚至是‘折叠’的。我感觉不到明确的方向,只能感觉到那个‘锁定’的源头,它像灯塔一样,存在于这个回廊的‘中心’——如果这个地方有中心的话。”
林默点了点头。零的感知与肖雅的数据相互印证。“沙舟”的常规导航系统在这里完全失灵,罗盘疯狂旋转,星图一片空白。他们现在唯一的向导,就是零那玄妙而精准的直觉。
“能探测到生命迹象或人造结构吗?”林默问。
“正在进行广谱扫描……”肖雅回应,“能量背景非常……干净,几乎没有自然辐射,只有这些流动光色本身发出的低强度能量信号。暂时没有扫描到大型生命体反应或明显的、符合常规认知的人造物信号。但是……”
她顿了顿,放大了传感器某个特定频段的反馈。“在一些相对稳定的几何结构内部,探测到极其微弱的、非自然的能量残留。特征……与我们从‘回廊’系统中获取的某些基础编码有微弱的相似性。”
这证实了他们的猜测。这个地方,即便不是“先驱者”设施本身,也绝对与“回廊”的创造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十分钟的休整时间很快过去。队员们检查了随身装备,主要是便携式环境传感器、武器以及最重要的——由邵博士实验室紧急改装的高强度个人时空稳定锚。这种装置能在短时间内产生一个微型的局部时空稳定场,理论上可以保护佩戴者免受轻微时空波动的影响,但对于那些极端的时间褶皱,效果未知。
“沙舟”无法在这种复杂而脆弱的空间结构内部贸然航行,步行探索是唯一的选择。幸运的是,这里的微重力环境使得移动变得相对轻松。
气密门打开,一股带着奇异清新气息、微微发甜的空气涌入舰舱。林默第一个踏出,他的靴子接触到的并非实体地面,而是一层仿佛由光凝结而成的、略带弹性的“平面”。这平面并非绝对水平,而是随着周围流淌的色块微微起伏,延伸向视野的尽头。
小队成员依次走出,秦武殿后。每个人都穿着具备基础维生和防护功能的作战服,头盔面罩上显示着肖雅实时传来的环境数据和危险区域标记。
置身于回廊内部,那种超现实的感觉更加深刻。四周是缓缓流淌的、温暖或冰凉的色光,寂静无声,只有队员们略显粗重的呼吸声和通讯频道里微弱的电流声。向上看,是同样变幻莫测的“天空”,向下看,则是那层光构成的“地面”,仿佛行走在一个无限大的、自我封闭的光球内壁。
“跟紧我,”零走在最前面,她的双眼没有聚焦于任何具体的景象,而是遵循着内心的指引,“这里的空间路径并非线性,一步踏错,可能会被传送到回廊的另一端,或者……更糟。”
她小心翼翼地选择着落脚点,有时需要绕过一片看似平静、实则时间流速异常缓慢的区域,有时则需要快速穿过一条时间流速稍快的“光河”。肖雅紧随其后,不断用便携设备验证零的感知,并标记出安全的路径。
他们经过一片区域,那里悬浮着许多大小不一、如同水滴般的银色球体,这些球体表面光滑如镜,映照出他们扭曲变形的倒影,但当秦武试图用枪托轻轻触碰其中一个时,球体却如同幻影般荡起涟漪,枪托毫无阻碍地穿了过去。
“空间镜像,或者说是高维投影,”肖雅低声道,“没有实体,不要浪费精力。”
又前行了一段距离,他们遇到了一处更加奇异的景象:一片区域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几块巨大的、色彩斑斓的晶体悬浮在半空,保持着崩裂飞溅的瞬间姿态,飞溅出的碎片也凝固在空中,纹丝不动。连周围流淌的光线,在进入这片区域后,也变成了凝固的、彩色的丝带。
“绝对时间静滞场,”肖雅的声音带着敬畏,“千万不要靠近边缘,那里的时间剪切力足以在原子层面撕裂任何物质。”
他们绕开了这片死亡区域,心情更加沉重。这个看似平静的回廊,每一步都潜藏着致命的危机。
零的指引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仿佛那个“锁定”信号本身也受到回廊内时空波动的影响。有几次,他们不得不停下来,等待零重新确认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林默注意到,一些流淌的色光中,偶尔会闪过一些极其短暂、模糊的影像碎片——那并非外界的时空碎片,而更像是一些符号、公式,或者无法理解的机械结构蓝图。它们一闪即逝,难以捕捉。
“这些……可能是‘先驱者’留在这里的信息残影,”肖雅尝试记录和分析,但成功率很低,“这个回廊本身,或许就是一个巨大的存储介质或信息展示屏。”
不知行进了多久,在这个时间流速不均的地方,主观的时间感也变得不可靠。终于,零停下了脚步,指向正前方。
那里,不再是无穷无尽流淌的色块,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巨大的、如同由暗物质构成的环形结构。环形中央,是一片深邃的、连光线都无法逃逸的黑暗。而在环形结构的表面,刻满了无比复杂、不断微微变幻的发光纹路,那些纹路与“回廊”系统中的某些基础符号如出一辙,但更加古老、深邃。
一种低沉、稳定、仿佛源自宇宙本初的嗡鸣声,从那个环形结构中隐隐传来,作用于人的灵魂而非耳膜。
“就是这里……”零的声音带着一丝解脱和更深的凝重,“‘初始之扉’……我感觉到了,它就在那环形的后面。但是……要开启它,似乎需要……钥匙,或者……某种特定的‘共鸣’。”
环形结构静静地悬浮在那里,仿佛亘古存在。它既是通道,也是考验。穿越了沙漠幻影,闯过了时空紊流,他们终于抵达了目标的门前。然而,这最后一步,或许才是最艰难的。
林默凝视着那扇沉默的“门”,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庞大而古老的力量。他知道,答案近在咫尺,但通往答案的道路,依旧布满荆棘。
时空回廊的探索暂告一段落,真正的挑战,现在才正式拉开帷幕。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深渊回响无限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