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初春把阳光揉得格外柔软,透过海棠树刚冒尖的嫩芽,在青石板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清晨七点的海棠院已经热闹起来,顾妍穿着熨得笔挺的米色西装,却把头发扎成了利落的高马尾,正踮着脚往铜铃门帘上挂彩带,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歌,彩带没挂稳滑下来,正好缠在她的手腕上,气得她对着门帘“威胁”:“再捣乱我就把你串成糖葫芦!”
李萌蹲在天井的竹编桌旁,手里拿着小刻刀,给刚做好的“开业限定”铜铃做最后打磨,鼻尖沾着点浅棕色的木屑,像只刚偷啃过桃木的小松鼠。她身边围了几个早到的学员,正学着她的样子给铜铃系红绳,指尖笨拙却认真,红绳在铜铃上绕出漂亮的结,和枝头的嫩芽相映成趣。
周浩推了推眼镜,手里拿着嘉宾签到表,正有条不紊地跟新员工交代注意事项:“媒体记者到了请引导到西侧茶水角,那边备了纸笔和南北茶饮;非遗圈的前辈们带到正房展示区,林总和江总会亲自接待;老巷来的长辈们不用刻意安排,让他们随意逛逛,有需要随时响应。”他说话时条理清晰,眼神笃定,完全没了刚加入时的拘谨。
林薇站在正房门口,对着穿衣镜最后整理了一下米白色连衣裙,裙摆上绣着细小的海棠花纹,和胸前的“步步锦”铜铃挂件刚好呼应。她深吸一口气,指尖还是忍不住微微发颤——从江城老巷的跳蚤市场摆摊,到工作室艰难起步,再到双城奔波改造海棠院,无数个熬夜画图纸、算预算、解决意外的日子,此刻都像电影画面一样在脑海里闪过。
“别紧张。”江屿走到她身边,手里拿着一条浅灰色围巾,轻轻帮她绕在颈间,指尖拂过她微凉的耳垂,“你今天特别好看。”他穿着深灰色休闲西装,袖口露出一截白色衬衫,平日里略显清冷的眉眼,此刻满是温柔的笑意,“一切都准备好了,剩下的,就是享受这个时刻。”
林薇仰头看着他,眼里闪着亮晶晶的光,用力点头。刚想说点什么,就听到院门外传来熟悉的京腔:“林丫头,江小子,我们来啦!”
周启明老师带着几个北京非遗圈的老朋友走了进来,他穿着深蓝色的唐装,手里拎着个古朴的木盒,笑着举起盒子:“给你们带了份贺礼,我收藏多年的兔儿爷纹样拓片,刚好能给你们的铜铃设计添点灵感!”
紧随其后的是鼎盛文化的陈总,他穿着得体的西装,脸上带着赞许的笑:“林总,江总,果然没让我失望!这院子的设计既有传统韵味,又有创新巧思,完全符合‘南北文化对话’的核心。”
最让林薇感动的是老巷的长辈们,阿婆穿着藏蓝色的斜襟衫,手里挎着个竹篮,一进门就拉着她的手,语气心疼:“薇薇,瘦了好多,北京的伙食是不是不合胃口?我给你带了刚酿的甜米酒,还有你爱吃的桂花糕,忙完了记得吃。”
陈叔扛着个小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个精致的木刻摆件,刻的是海棠院和江城老巷的全景拼接图,连工作室门口的老槐树都刻得栩栩如生:“贺礼!我琢磨了半个月,南北风景凑一块儿,跟你们的文创一个意思!”
苏掌柜则拎着一包晒干的金银花,笑着说:“给茶水角添点料,江城的金银花配北京的茉莉花,泡出来的茶肯定香,让客人们也尝尝南北混搭的味道!”
林薇拉着阿婆的手,看着眼前一张张熟悉又亲切的笑脸,眼眶瞬间就热了。她转头看向江屿,发现他也正温柔地看着她,眼里满是懂她的默契。顾妍跑过来,把一杯温热的红糖姜茶塞进她手里:“林总,别煽情啦!媒体记者已经到了,咱们得去门口迎宾啦!”
上午十点整,嘉宾们陆续到齐,院子里挤满了人,却不显拥挤。正房的展示区里,青石板墙面下的老榆木展架上,铜铃、剪纸、笔记本整齐排列——刻着兔儿爷与槐树叶的铜铃、印着故宫红墙与老巷屋檐的笔记本、剪着海棠春燕与步步锦的剪纸,每一件作品都透着南北文化交融的巧思,引得嘉宾们频频驻足,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东厢房的手工体验区已经坐了不少人,李萌正带着几个学员,教小朋友们刻简易版的铜铃,小朋友们握着小小的刻刀,认真地在木头上划动,脸上沾着木屑也浑然不觉,偶尔抬起头,露出满足的笑容。
西厢房的茶水角,顾妍正忙着给客人倒茶,一边倒一边介绍:“这是江城的金银花茶,清热降火;那是北京的茉莉花茶,香气浓郁,您都尝尝!旁边的桂花糕和茯苓饼也随便吃,都是咱们自己做的,南北风味都有!”她忙得脚不沾地,却依旧笑容满面,偶尔还会跟客人调侃几句,引得阵阵笑声。
周浩则从容地对接媒体记者,清晰地介绍着“小薇文创”的发展历程和南北文化交流的理念,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应答自如,完全没了往日的内向腼腆。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莅临‘小薇文创’北京交流站开业现场!”江屿拿着话筒,站在海棠树下,声音沉稳有力,“从江城老巷到北京胡同,我们用三年时间,将一份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变成了连接南北的桥梁。这里不仅是文创展示空间,更是南北文化对话的窗口,是手工技艺传承的平台。”
他转头看向林薇,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接下来,有请‘小薇文创’创始人林薇女士,和我们一起见证这个重要时刻!”
林薇接过话筒,指尖微微发颤,却感受到了江屿递来的温暖掌心。她看着眼前的人群——有一路支持她的长辈,有并肩作战的伙伴,有认可她的行业前辈,还有慕名而来的陌生人,眼眶再次湿润。
“三年前,我在江城老巷的跳蚤市场摆了一个小摊,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更多人看到老巷里的非遗手艺。”她的声音带着点哽咽,却越来越坚定,“今天,站在这里,我想说,梦想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感谢阿婆、陈叔、苏掌柜们的信任,把老巷的故事交给我;感谢顾妍、周浩、萌萌,陪着我从无到有,一路成长;更感谢江屿,永远在我身后,为我遮风挡雨,帮我把梦想照进现实。”
她深吸一口气,提高了音量:“现在,我宣布,‘小薇文创’北京交流站——‘南北风物集’,正式开业!”
话音刚落,彩带从空中飘落,落在每个人的肩头,铜铃门帘被风掀起,发出清脆的“叮铃”声,与现场的掌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最动听的旋律。江屿牵着林薇的手,和周启明老师、陈总、阿婆一起,拿起金色的剪刀,剪断了红色的彩绸。阳光正好,海棠树的嫩芽在风中轻轻摇晃,仿佛也在为这个时刻欢呼。
剪彩结束后,嘉宾们纷纷涌向展示区,有人拿起刻着南北元素的铜铃仔细端详,有人向李萌请教剪纸技巧,有人围着周浩了解研学活动,还有媒体记者围着林薇和江屿采访,闪光灯不断亮起,却丝毫没有打乱现场的秩序。
阿婆拉着陈叔和苏掌柜,坐在海棠树下的竹编桌旁,喝着金银花茶,吃着桂花糕,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薇薇这孩子,真出息了!”
陈总走到林薇身边,笑着说:“林总,你们的模式很有创新性,后续鼎盛文化会继续加大支持,希望我们能一起,让更多非遗文化走出地域,走向全国。”
周启明老师也赞许地点头:“南北文化交融,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灵魂的碰撞。你们做到了,也给我们这些老传承人提了个醒,传统文化要活下去,就得不断创新,不断连接。”
林薇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踏实和感动。她转头看向江屿,他正温柔地看着她,眼里盛满了星光。阳光透过海棠树的枝叶,洒在他的脸上,暖融融的。她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奔波、焦虑,在这一刻都有了意义。
顾妍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刚刻好的铜铃,上面刻着“梦想绽放”四个字,递到林薇手里:“林总,这是我跟萌萌一起刻的,送给你!以后咱们还要把‘小薇文创’开到更多城市,让老巷的烟火气,照亮更多地方!”
李萌也凑过来,鼻尖沾着点木屑,笑得眉眼弯弯:“林姐,刚才有个北京的小朋友说,以后要经常来刻铜铃,还要学江城的剪纸!”
周浩推了推眼镜,手里拿着一张刚打印出来的订单,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林总,有三家北京的文创店想跟我们合作,还有五个研学团队预约了下个月的活动!”
林薇握紧手里的铜铃,轻轻一晃,清脆的响声在耳边回荡。她看着身边笑容灿烂的伙伴,看着眼前热闹而有序的场景,看着海棠树在阳光下舒展的嫩芽,突然明白,梦想绽放的时刻,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荣光,而是一群人怀着同样的热爱,并肩前行,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最动人的模样。
江屿轻轻握紧她的手,在她耳边轻声说:“你看,梦想开花了。”
林薇点点头,眼里闪着亮晶晶的光。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未来,她会带着这份热爱与坚守,和身边的人一起,让南北文化在海棠树下继续碰撞出火花,让非遗手艺在创新中代代相传,让更多人的梦想,在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悄然绽放。
要不要我帮你补充一段开业当天傍晚,人群散去后,林薇和江屿、团队伙伴们在海棠树下小聚,分享喜悦、畅谈未来,顺便埋下下一段旅程伏笔(比如计划对接更多城市非遗资源)的温馨情节?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暴富的乌龙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