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又过了半月,腊月的风更凉了些,镇口老槐树旁的几株腊梅,却迎着寒风开了。淡黄色的花瓣裹着细雪,风一吹,花瓣轻轻颤动,雪沫子落在地上,混着淡淡的梅香,顺着街巷往镇里飘,连铁匠铺里,都能闻到一丝清甜的香气。
林惊尘正在炉边打铁,手里握着铁锤,“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一块铁坯——再过几日就是小年,乡亲们都忙着备年货,有几家要嫁女儿的,托他打几个铁盆、铁壶,作为嫁妆,他得赶在小年之前打好,不耽误人家用。
“惊尘,歇会儿!”苏慕言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手里提着一个纸包,身后跟着柳轻烟,手里也提着一个竹篮,“你看我们给你带什么来了?”
林惊尘停下手里的活,把铁坯放回炉里,擦了擦额头的汗,走过去一看——苏慕言手里的纸包里,是镇上点心铺刚出炉的芝麻糖,柳轻烟的竹篮里,装着一小束腊梅,还有几个刚蒸好的豆沙包。
“腊梅开了,我去镇口折了几枝,给你放在铁匠铺里,添点喜气。”柳轻烟说着,从竹篮里拿出腊梅,找了个空瓷瓶,倒了些水,把腊梅插进去,放在铁匠铺的木桌上,瞬间,整个铁匠铺都被梅香填满了,连铁屑的铁锈味,都淡了几分。
苏慕言把芝麻糖递到林惊尘手里,笑着说:“这芝麻糖是刚出炉的,脆得很,你快尝尝!对了,张老丈让我们来喊你,说今日下午,四堂的乡亲们都去晒场,一起磨豆腐、蒸馒头,备年货,让你打完铁也去,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好!”林惊尘接过芝麻糖,咬了一口,脆生生的,甜丝丝的,混着芝麻的香味,格外好吃,“我把这块铁坯打完,就去,你们先去晒场,帮着张老丈搭把手。”
“那我们先走了,你别太累了,早点来!”柳轻烟叮嘱道,和苏慕言一起,往晒场的方向走。
林惊尘看着两人的身影消失在门口,又看了看桌上的腊梅,心里满是温暖。他加快了手里的活,铁锤落下的节奏更快了,没一会儿,铁坯就渐渐有了铁盆的形状,他把铁盆放进冷水里,“滋啦”一声,水汽升腾,铁盆通体乌黑,表面被打磨得光滑,他满意地点点头,把铁盆擦干,放在一旁,锁好铁匠铺,往晒场走。
晒场上早已热闹起来。乡亲们搭起了几个大灶台,灶台上放着大蒸笼,里面蒸着馒头、包子,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灶台旁,放着两个大石磨,几个壮汉正推着石磨磨豆腐,豆浆顺着石磨的缝隙往下流,流进旁边的大缸里,白花花的,格外诱人;孩子们则在晒场上跑,手里拿着芝麻糖,偶尔还会凑到灶台旁,问大人要个刚出锅的馒头,吃得满脸都是面粉,惹得大人笑着擦去他们脸上的面粉。
张老丈正站在灶台旁,指挥着乡亲们往蒸笼里放馒头,见林惊尘来,立刻挥手:“林公子,你可来了!快,这边有刚出锅的豆沙包,你先吃一个,垫垫肚子,等会儿帮着推石磨,磨豆腐的人手不够。”
林惊尘走过去,接过张老丈递来的豆沙包,咬了一口,豆沙的甜意混着面粉的麦香,格外好吃。他吃完豆沙包,挽起袖子,走到石磨旁,接过一个乡亲手里的磨杆,用力推了起来。石磨“咕噜咕噜”地转着,豆浆顺着缝隙往下流,林惊尘一边推,一边和身边的乡亲聊天,问他们年货备得怎么样了,家里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晒场上满是欢声笑语,热闹得像过年。
柳轻烟也在晒场上,她正坐在灶台旁,给乡亲们煮姜枣茶,见林惊尘推石磨推得满头大汗,就端着一杯姜枣茶走过来,递到他手里:“快喝一口,暖暖身子,别太累了,换着推,别一个人扛着。”
“好!”林惊尘接过姜枣茶,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浑身都有了力气。他推了一会儿,换苏慕言上来推,自己则走到灶台旁,帮着乡亲们往蒸笼里放馒头,偶尔还会给孩子们递块芝麻糖,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他也忍不住笑。
傍晚时分,豆腐磨好了,馒头、包子也蒸好了。乡亲们把蒸好的馒头、包子,放进竹篮里,带回家;磨好的豆腐,一部分切成块,放在缸里腌着,做成腐乳,一部分则留着新鲜的,晚上煮豆腐汤喝。张老丈还特意留了一篮馒头、一缸新鲜豆腐,还有一些芝麻糖,放在分堂小院里,准备晚上和林惊尘、苏慕言、柳轻烟一起,吃顿热闹的晚饭,算是提前过小年。
夜幕降临,分堂小院里点起了灯笼,暖炉里的火也生得旺,炉上放着一口砂锅,砂锅里煮着豆腐汤,里面放着青菜、香菇,香气四溢。张老丈、林惊尘、苏慕言、柳轻烟,围坐在石桌旁,桌上摆着一篮馒头、一盘炒青菜、一碗腐乳,还有一壶热酒,四人一边吃,一边喝,一边聊起了过年的事。
“再过几日就是小年,过了小年,就该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了。”张老丈喝了一口热酒,笑着说,“老夫已经让人买好了红纸,等小年那天,咱们一起写春联,贴在分堂、铁匠铺、医馆和武馆的门上,添点喜气。”
“好!”苏慕言立刻点头,眼里满是兴奋,“我还会剪窗花!等小年那天,我剪些窗花,贴在窗户上,有鱼、有福字,还有咱们青萍镇的稻田和堤坝,肯定好看!”
“我也准备了些东西。”柳轻烟轻声说道,“我买了些红绳,还有一些小铃铛,等小年那天,给孩子们编些小灯笼,挂在脖子上,肯定热闹。”
林惊尘看着三人,眼里满是期待,笑着说:“那我就负责写春联!咱们写些‘护民护田岁岁安,同心同行年年好’‘稻熟满田金,人安万事兴’这样的春联,既贴合咱们青萍镇,又吉利。等贴完春联,咱们再去镇口的老槐树下,挂一盏大灯笼,照亮镇口的路,让乡亲们晚上出行,也方便。”
“好!就按你说的办!”三人齐声应道,暖炉里的火苗轻轻跳动,映着四人的身影,砂锅煮着的豆腐汤,香气四溢,桌上的热酒,冒着热气,整个小院里,满是团圆的温暖。
张老丈喝了一口热酒,看着眼前的三个年轻人,眼里满是欣慰,轻声道:“老夫活了这么大年纪,从来没像今年这样,觉得过年这么热闹,这么有盼头。以前,过年的时候,就老夫一个人,冷冷清清的,今年有你们在,有乡亲们在,老夫觉得,自己也年轻了好几岁。”
“张老丈,以后每年过年,咱们都一起过!”林惊尘握着张老丈的手,轻声说道,“您就是我们的长辈,我们就是您的家人,以后不管是过年,还是平常日子,我们都陪着您,不让您孤单。”
苏慕言和柳轻烟也点头,眼里满是真诚:“是啊,张老丈,以后我们都陪着您,一起过年,一起种地,一起守着青萍镇。”
张老丈的眼里,渐渐泛起了泪光,他点了点头,喝了一口热酒,把眼泪压了回去,笑着说:“好,好,有你们这句话,老夫就知足了!来,咱们干杯,祝咱们青萍镇,岁岁平安,年年丰收!祝咱们,永远团圆,永远开心!”
“干杯!”四人举起酒杯,轻轻碰在一起,酒液入喉,带着暖意,也带着对未来的期盼。
窗外的灯笼,亮得格外暖,镇口老槐树旁的腊梅,在夜色里,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雪后的天空,星星格外亮,像在看着青萍镇里的这一场团圆,看着这方土地的温暖与安稳。
林惊尘看着身边的家人,手里握着酒杯,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这个年,肯定会格外热闹,格外温暖——有春联,有窗花,有灯笼,有家人,有乡亲们,还有这方土地的守护。往后的每一个年,他都会和身边的人一起,在青萍镇里,贴春联、挂灯笼、吃团圆饭,守着这方家园,守着这份团圆,直到永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剑起万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