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隽:东汉“破局高手”!一招“围三缺一+诱敌出城”平黄巾,凭“精准控局+借力打力”取胜
黄巾贼首领韩忠率领十万人占据宛城,朝廷下诏让朱隽率领八千人讨伐他。朱隽下令构筑包围圈、修建营垒,又堆起土山逼近宛城,然后擂鼓猛攻宛城西南方向。韩忠果然率领全部兵力赶赴西南防守,朱隽则亲自率领五千精锐士兵突袭东北方向,趁机登上城墙攻入城中。韩忠只好退守内城,惊慌失措地请求投降。
当时司马张超等人建议接受投降,朱隽说:“不行!现在天下统一,只有黄巾贼叛乱,如果接受他们投降,只会助长叛乱的苗头,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下令猛攻内城,却没能攻克。朱隽登上土山观望城内情况,回头对张超说:“我知道为什么攻不下来了!贼军外围被围得死死的,想投降不被接受,想突围又没出路,所以才拼死抵抗。不如撤掉包围圈,集中兵力守住进城的要道。韩忠看到包围解除,必然会主动出城,一旦出城,军心就会涣散,这就是打败他们的绝佳机会!”
朱隽立刻下令撤围,韩忠果然率领军队出城,朱隽趁机发起进攻,大败黄巾军。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敌众我寡+据城死守”困局,关键在“调虎离山+攻心破防”
朱隽能以少胜多平定叛乱,核心逻辑是“不与死守之敌硬拼,靠‘声东击西+围三缺一+攻心散势’,瓦解敌军抵抗意志,再精准打击”:
- 声东击西,撕开防线:故意猛攻西南方向吸引敌军主力,暗中派精锐突袭东北薄弱环节,成功攻入外城,压缩敌军生存空间;
- 看透死守根源:意识到敌军“乞降不成、突围无门”才拼死抵抗,单纯强攻只会激化矛盾,反而难破城;
- 围三缺一,诱敌出笼:撤掉包围圈给敌军“逃生通道”,打破其“必死”的心理预期,使其主动出城,从“据城死守”转为“野外作战”,暴露弱点;
- 攻心散势,一击制胜:敌军出城后军心涣散、阵型混乱,此时发起进攻,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战果。
二、核心启示:遇“强敌死守+硬拼难胜”,别蛮干,用“调虎离山+攻心破防”破局
这种“以巧胜拙、攻心为上”的思路,对现代商业竞争、职场攻坚、危机处理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商业竞争遇“竞品固守核心市场+硬拼难破”:比如竞品在核心领域根基稳固,正面竞争难分胜负,别死磕。像朱隽那样:“故意在竞品非核心业务发起猛攻(声东击西),吸引其资源分散;对核心市场采取‘围而不打’策略,留下‘转型通道’(围三缺一),让竞品产生‘退出核心市场也能存活’的错觉;等竞品主动撤离核心市场、资源分散后,快速抢占其阵地(趁机打击),实现以小代价获胜”;
- 职场攻坚遇“难题死守+团队卡壳”:比如遇到棘手问题,团队反复尝试都无法突破,别硬扛。可以说:“先避开问题核心,从边缘环节入手尝试(声东击西),缓解团队焦虑;给问题留出‘缓冲空间’(如调整目标优先级),打破‘必须一次性解决’的心理压力(围三缺一);等团队心态放松、找到新突破口后,再集中力量攻克核心难点(攻心破防+精准打击)”;
- 危机处理遇“对方强硬对抗+沟通无果”:比如商务谈判中对方死守底线、强硬对抗,沟通陷入僵局,别僵持。可以说:“先在非核心条款上主动让步(声东击西),降低对方戒备;明确给出‘合作共赢’的备选方案(围三缺一),让对方意识到‘对抗无好处、合作有出路’;等对方态度软化、愿意沟通核心问题时,再推进关键条款谈判(攻心破防+达成共识)”。
简单说就是:“面对强敌死守、硬拼难胜的情况,盲目强攻只会两败俱伤。关键是学会‘调虎离山’分散对方注意力,再通过‘攻心’打破其心理防线,给对方留出路的同时,创造自己的破局机会,用‘巧劲’代替‘蛮力’,高效取胜。”
【原文】朱隽
黄巾贼党韩忠,以十万人据宛。诏朱隽以八千人讨之。隽张圉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贼悉众赴西南。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乘城而入。忠乃退保子城,惶惧乞降。时司马张超等议听之,隽曰:“不可。今海内一统,独黄巾造逆,纳降徒长逆萌,非长计!”急攻之,不克。隽乃登土山望之,顾谓张超曰:“吾知之矣。贼外围周固,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战。不如撤围。并兵入城。忠见围解,势必自出,出则意散,易破之道也。”即解围,忠果出,因击,大破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智囊里的管理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