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刻不好咋办?”结巴的孩子捏着竹刀直冒汗,那三个字笔画多,他总刻得歪歪扭扭。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早描好了字样,用浆糊贴在竹片上:“你就顺着笔画刻,刻坏了我补,大不了多备几块竹片。”
他蹲在竹棚下刻了一下午,竹屑落了满身,终于刻出块像样的,举起来给她们看:“你……你们看,成……成不?”
姑娘们凑过去看,虽然“满”字的三点水挤成了一团,却透着股实在劲儿,像竹满堂的日子一样,不花哨,却稳当。
暴雨下了两天两夜,院里的竹棚被风吹得“咯吱”响,三个孩子轮流上棚顶压石板,浑身淋得像落汤鸡。
“得……得再加几根竹梁,”结巴的孩子抹着脸上的雨水,“这……这样才抗风。”
学竹蜻蜓的姑娘在底下递竹条:“我爸说,竹子是‘韧骨头’,越经风雨越结实,咱也得学竹子。”
雨停后,竹棚下积了个小水洼,映着竹梁的影子,像座歪歪扭扭的小桥。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蹲在水洼边,用竹枝画着圈:“等天放晴,咱把竹器搬到晒谷场去卖,那儿人多。”
晒谷场的集市真热闹,他们的竹器摊刚摆好,就围了不少人。有个带孩子的大嫂拿起竹制小木马,眼睛直发亮:“这木马编得真精巧,多少钱?我家娃肯定喜欢。”
结巴的孩子刚要开口,学竹蜻蜓的姑娘已经报了价:“十五块,这是小师傅纯手工编的,编了三天呢。”
大嫂爽快地掏钱,孩子抱着木马不肯撒手,嘴里喊着“竹马竹马”,逗得大家直笑。
秋天摘柿子时,竹满堂的竹篮派上了大用场。结巴的孩子爬到树上,用竹制钩子勾柿子,红通通的果子“扑通”掉进树下的竹篮里,弹了弹,稳稳当当。
“够……够了够了,”他在树上喊,“再……再摘就装……装不下了。”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在树下捡柿子,学竹蜻蜓的姑娘则把软熟的柿子装进竹筐,准备做柿饼。
“去年的柿饼甜得粘牙,”姑娘边装边说,“今年多做些,给订炭炉的茶馆送点,算谢礼。”
结巴的孩子从树上跳下来,手里攥着个最大的柿子,塞给她:“先……先吃这个,解……解渴。”
天冷后,火塘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三个孩子围在塘边编竹制的暖脚炉,竹条在炭火的映照下泛着红光。
学竹蜻蜓的姑娘编得最快,她的暖脚炉总带着个小抽屉,能放香料:“城里的客人说,这样烤脚都是香的。”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给炉底加了层竹篾:“这样隔凉,放在地上不冰脚。”
结巴的孩子则在炉边刻花纹,虽然简单,却都是他见过的东西——桂花、竹苗、还有那只歪竹鱼。
“刻……刻上这些,就……就像把竹满堂带在身……身边,”他低头刻着,声音轻轻的,“走……走到哪儿都不……不孤单。”
跨年夜,竹满堂的灯笼比往年多了一倍,有学竹蜻蜓的姑娘编的带穗灯笼,有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绣的花灯笼,还有结巴的孩子刻着字的素面灯笼,亮得像片小星空。
李奶奶端来一大盆饺子,用竹簸箕装着,热气腾腾的:“今年的饺子里包了桂花糖,尝尝,甜到心里头。”
学竹蜻蜓的姑娘从包里掏出个红布包,打开是个竹制的小存钱罐,里面装满了硬币,叮当作响:“我……我攒够钱给我爸买酒了,他总说想喝竹满堂的桂花酒。”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笑着说:“明天咱就酿,用新收的糯米,泡在竹缸里,开春就能喝。”
结巴的孩子突然站起来,手里举着个竹制的小牌子,上面刻着“竹满堂第七茬”,旁边还刻了三个小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这……这个,”他脸有点红,“我……我编了个新竹牌,咱……咱三个的名……名字都刻上了。”
两个姑娘凑过去看,牌子上的名字挤在一起,歪歪扭扭的,却比任何字都让人心里发暖。
窗外的竹苗在风里轻轻晃,像在点头。
结巴的孩子看着满棚的灯笼,看着身边笑盈盈的人,突然觉得,日子就该这样——手里有活干,身边有伴儿,心里有盼头。
说话结不结巴?
早没人在意了。
重要的是,竹条在手里转,日子在往前赶,这就够了。
风穿过竹林,带着新一年的气劲儿,像在说:这样的日子,咋能不好呢?
新年头一天,仨孩子就忙着酿桂花酒。
结巴的孩子把竹缸刷了三遍,生怕有土腥味,刷得手都酸了。
“用……用热水烫烫,杀……杀菌,”他边烫边说,蒸汽熏得脸通红。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把糯米倒进竹筐里淘,水顺着竹缝往下淌,在地上积了小水洼。
“得多淘几遍,不然酿出来的酒发苦,”她胳膊肘碰了碰旁边的姑娘,“你闻闻这桂花,香得钻鼻子。”
学竹蜻蜓的姑娘正把桂花撒进竹筛,闻言使劲嗅了嗅,笑出两个小梨涡:“比我妈擦的香粉还好闻。”
仨人围着竹缸忙活,糯米铺底,桂花撒匀,最后倒上酒曲水,封缸时特意用竹篾扎了圈红布。
“得……得等仨月,”结巴的孩子摸着缸沿,“到……到时候开封,准……准香。”
开春的竹苗蹿得疯,没俩月就高过竹护圈了。
结巴的孩子找来长竹条,给每棵苗都搭了新支架,比上次的高了一大截。
“这……这样能长直,”他边固定边说,“不……不然歪歪扭扭的,编竹器不……不好使。”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蹲在旁边拔草,忽然“呀”了一声,手里捏着只肥硕的蚯蚓。
“看……看你吓的,”结巴的孩子赶紧拿竹片把蚯蚓挑走,“它……它是好东西,松……松土的。”
学竹蜻蜓的姑娘笑得直不起腰:“你平时编竹器那么胆大,见个蚯蚓倒怂了。”
仨人闹哄着拔草,竹苗在风里晃,像在跟他们一起笑。
城里茶馆的老板亲自来了,说要订一批竹制的茶具,茶杯、茶盘都要,还得带桂花纹。
“我那客人就认你们的手艺,”老板摸着上次买的竹炭炉,“说这竹器带着股子活气,不是机器能比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鉴宝赌石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