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合州刺史蒋桓被擒获,打入死牢的消息,如同插上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合州城。百姓们拍手称快,奔走相告,宁王周景昭的威望一时无两。
然而,刺史府内,周景昭却面临着一个紧迫的问题:合州不可一日无主官。蒋桓及其主要党羽被拿下后,州政几近瘫痪,诸多事务亟待处理。他需要立刻任命一位能稳定局面、且清廉干练的官员,暂代刺史之职。
“望秋,合州下辖各县令中,何人风评最佳?能力最强?”周景昭翻看着陆望秋整理出的官员档案,沉声问道。
陆望秋早已备好资料,立刻回道:“回殿下,合州下辖六县,其中巴川县令杨宏,风评最佳。此人乃进士出身,为官清廉,性情刚直,素有‘杨铁面’之称。在任期间,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断案公正,深得民心。蒋桓加征赋税时,巴川县抗命最坚决,拖延最久,杨宏甚至曾上书州衙抗辩,因此被蒋桓记恨,屡遭打压。其政务能力,亦是出众。”
“杨宏…”周景昭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好!立刻传他前来刺史府!”
“是!”
不久,一位年约四旬、面容清瘦、目光炯炯有神、身着洗得发白的七品官袍的官员,被带到了周景昭面前。他神色平静,不卑不亢,躬身行礼:“下官巴川县令杨宏,参见宁王殿下。”
“杨明府请起。”周景昭打量着他,开门见山道:“蒋桓之事,想必杨明府已听闻。如今州政停滞,百事待兴。本王欲命你暂代合州刺史一职,处理政务,安抚地方,你可能胜任?”
杨宏闻言,并未立刻谢恩,反而眉头微蹙,沉吟片刻后,拱手道:“殿下厚爱,下官感激。然…刺史乃朝廷四品大员,封疆之任。任命此等要职,需经吏部铨选,陛下御批,中书门下用印,方合制度。殿下虽贵为亲王,总督南征军事,然…并无直接任命地方刺史之权。下官若贸然接受,恐于制不合,有僭越之嫌。还请殿下三思。”
他这番话,有理有据,不软不硬,却透着原则性极强的固执。
周景昭身后侍立的鲁宁等人闻言,面露愠色,觉得这县令有些不识抬举。
周景昭却并未动怒,反而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他喜欢这种有原则、懂规矩的官员。他微微一笑:“杨明府恪守朝廷法度,刚正不阿,本王甚为欣赏。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如今合州无主,政务堆积,匪患未靖(指鹫峰山),若拘泥于常例,恐生乱子。本王奉旨南征,陛下曾赐‘便宜行事’之权,可节制沿途州郡,相机处置。暂命你代理州政,稳定局面,正在此‘便宜’权限之内。待本王平定南疆,自会向朝廷上表,陈明情由,为你请旨正名。”
杨宏却依然摇头,固执道:“殿下,‘便宜行事’之权,多指军事调度、临时征用等。直接任命一方刺史…下官愚钝,恐此‘便宜’未必涵盖于此。若无明旨或三省文书,下官…实不敢奉命。”他这是铁了心要按规矩来。
周景昭有些无奈,这杨宏果然是个“铁面”,轴得很!但他说的并非全无道理。略一沉吟,周景昭对陆望秋道:“望秋,去将陛下那封密旨请来。”
陆望秋领命,很快从机密文函中取出一卷明黄色的绢帛圣旨。
周景昭将圣旨递给杨宏:“杨明府,你自己看吧。”
杨宏双手恭敬接过,展开细看。只见圣旨上,除了常规的授权南征、节制兵马等内容外,果然还有一行格外清晰的朱批御笔:“…沿途州郡政务,若遇梗阻,或有官员失职、空缺者,许尔权宜处置,先行代管,事后报朕…”
这几乎就是明确的授权了!
杨宏看完,深吸一口气,脸上的固执之色终于消散。他恭敬地将圣旨交还,整理了一下衣冠,后退一步,对着周景昭,郑重地躬身长揖:“既有陛下明旨授权,下官杨宏,谨遵王命!愿暂代合州刺史之职,竭尽全力,稳定地方,处理政务,不负殿下所托!”
周景昭松了口气,笑道:“好!即刻起,你便暂摄合州刺史印信!鲁宁,派一队人,护送杨…杨使君接管州衙!一应属官,暂归其调派,若有阳奉阴违者,军法从事!”
“末将遵命!”
杨宏雷厉风行,接过印信后,立刻投入工作。他首先张榜安民,宣布由宁王授权,暂代州政,一切旧制暂循,赋税依宁王令暂停加征部分;随后召集州衙留守属官,分配任务,清理积压公文,审理滞留案件;并亲自核查府库账册,点验存粮…其行事之干练、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周景昭在一旁观察,心中大定。这杨宏,脾气是臭了点,但能力确实没话说,是个能臣干吏!合州交给他,暂时可以放心了。
就在周景昭处理合州政务的同时,鹫峰山上,也正在进行着一场决定数千人命运的最后议事。
聚义厅内,灯火通明,气氛庄重甚至有些压抑。大当家罗锋、军师齐逸、二当家杨猛、三当家韩文进以及所有大小头目,齐聚一堂。
杨猛与韩文进情绪激动,你一言我一语,详细汇报了下山后的所见所闻:宁王军的强大军容、精良装备、严明军纪、丰厚粮饷以及宁王周景昭本人的气度与诚意。
“…大哥!军师!你们是没看见!那阵势!那刀!那马!那兵!俺杨猛打了这么多年仗,就没见过这么厉害的兵!”杨猛挥舞着手臂,脸色因兴奋而涨红,“宁王殿下,是条真汉子!说话敞亮!条件开得没话说!既往不咎,愿意当兵的发饷授官,愿意回家的给路费!还送了那么多粮食衣物给山下的乡亲!这诚意,足得很!”
韩文进则相对冷静,但语气中也充满了肯定:“大哥,军师。宁王殿下确非寻常藩王。其治军严谨,却爱兵如子;其位高权重,却礼贤下士(对我和杨二哥颇为客气);其目的明确(南下平叛),却愿拨冗处理地方积弊,为民做主。观其言行,似有雄主之姿,非出尔反尔之辈。其所开条件,于我鹫峰山而言,确是最好归宿。”
众头目听完,议论纷纷,有人兴奋,有人疑虑,有人担忧。
军师齐逸抚须沉吟良久,缓缓开口:“二位兄弟带回的消息,至关重要。宁王之势,确非我等所能抗衡;其诚意,亦似乎可信。然…招安之路,自古福祸相依。我等聚义,本为活命,反抗不公。如今前路有三:一者,接受招安,下山从军或归田,搏一个前程安稳;二者,拒绝招安,死守山寨,然则必与宁王为敌,后果不堪设想;三者,暂不表态,静观其变,然我军粮草有限,恐非长久之计。”
他目光扫过众人:“利弊已然明晰。如何抉择,关乎每一位兄弟的身家性命。此事,须由大家共同议定。”
大当家罗锋霍然起身,魁梧的身躯如同一座铁塔。他目光如电,扫视全场,声音沉雄:“军师说得对!这事,得兄弟们自己定!我罗锋,是大哥,我先说我的想法!”
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我意,接受宁王招安! 理由有三:其一,为众兄弟前程计!咱们不能一辈子当山匪!如今有条光明大道摆在眼前,为啥不走?其二,为合州百姓计!咱们反抗的是贪官,不是朝廷!宁王杀了贪官,给了活路,咱们再占着山头,就是跟百姓过不去了!其三,为我心中一口不平之气计!咱们一身本事,难道就窝在这山里烂掉?不如跟着宁王,南下平叛,杀敌报国,博他个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岂不快哉!”
他这番话,掷地有声,充满了豪情与决断!
“大哥说得对!”
“俺听大哥的!”
“下山!投宁王!”
许多早已被杨猛描述激起热血的头目纷纷附和。
但也有头目担忧道:“大哥!万一…万一官府骗我们下山,然后…”
罗锋大手一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宁王若要剿我们,早就发兵攻山了!何必费这口舌?还送粮送药?我看那宁王,是真心实意!我信他!”
军师齐逸也缓缓起身,道:“大当家所言,深合我意。鹫峰山,已到必须抉择之时。接受招安,虽有风险,然机遇更大,亦是当前唯一生路。 齐某,附议。”
二当家杨猛、三当家韩文进自然全力支持。
最终,经过所有头目的表决,鹫峰山全寨,一致决定:接受宁王招安!
决议已定,罗锋朗声道:“好!既然兄弟们信我罗锋,信军师,那咱们就干!明日一早,我便与军师亲自下山,前往宁王大营,拜见王爷,商定整编细则! 杨猛、文进,你们留守山寨,安抚弟兄,准备交接!”
“是!大哥!”众人轰然应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从闲散王爷开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