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大军携新附之黑苗山地营,继续南下。千名苗兵矫健悍勇,攀山越涧如履平地,大大提升了全军在山地行军的速度与适应能力。
狄昭与岩刚日夜操练,整编磨合,汉苗军士同吃同住,彼此传授战技,虽言语略有不通,但在赏罚分明、一视同仁的军纪与共同的目标下,融合渐深,战力初成。
不日,大军抵达黔中重镇炬州。
此处乃黔地核心,城郭相对完好,粮草物资囤积颇丰。周景昭下令大军于城外扎营,进行短暂休整与补充。
期间,周景昭行文黔州都督府,以平叛大将军之名,从黔州府兵中,再次抽调五千精锐,火速至炬州大营汇合。这批军士多为黔籍,熟悉本地及滇东地形气候,正是南下作战的宝贵兵力。
五千生力军抵达后,周景昭并未急于将其打散混编。他深知新附之军,需经系统操练,方能熟悉本王麾下之号令、旗语、阵型及指挥之法。遂召集众将,明确分工:
“狄昭!”
“末将在!”
“汝统揽全军操训,总责新军整编! 务使五千黔军,速通我军旗号、金鼓、灯火信号及密语,熟习常用攻防阵型,严明军纪,限期融入!”
“末将遵命!”狄昭抱拳领命,沉稳干练。
“谢长歌!”
“臣在!”
“长史精通军阵,辅佐狄将军,专司阵型演练、号令传达、军纪稽查之事!”
“臣领命!”谢长歌躬身应道。
“齐逸先生!”
“逸在。”
“先生通晓军略,擅出奇谋。 有劳先生参赞军机,协助狄将军拟定操训科目,并关注四方军情,筹谋破敌之策。”
“逸必竭尽所能。”齐逸拱手。
“玄玑先生!”
“贫道在。”
“先生通晓天文地理,请观测气象,勘察营地周边山川形势,规避险恶瘴疠之地,为大军择选最佳行进与驻扎路线。 更需深入研究滇东山势水脉、关隘地形,为日后攻坚拔寨,寻觅可利用之天时地利!”
“贫道领命。”
“罗锋、褚傲、王敬、杨猛、狄骁、邓典!”
“末将在!”诸将齐声应诺。
“尔等各率本部,配合狄将军、谢长史,分领新军,严加操练,不得有误!”
“得令!”
周景昭安排井井有条,各用其长。狄昭总揽指挥,谢长歌辅以军阵号令,齐逸参赞谋划,玄玑保障地利,众将分领执行。全军即刻投入紧张有序的整训之中。
与此同时,周景昭对黑苗山地营作出关键调整。他召来狄昭与岩刚,指示道:“苗营战士,所长在于山林奔袭、攀爬潜行、熟悉地理。若分散各营,反失其锐,徒增指挥之乱。 故,该营仍单独成营,专司山地特种作战!”
他下令军械营:“为其特制精良钩爪、飞索、软梯、药弩、淬毒吹箭等山地攀援与隐秘击杀之器械,一应配给,优先保障!” 命狄昭、岩刚:“依其特长,专攻山地侦察、迂回渗透、险地突袭、断敌粮道、奇袭敌后等战法,务必练成一支来去如风、能啃硬骨的山地利刃!” 苗兵得此特殊安排与精良装备,士气愈发高昂。
休整数日,待新军初训有成,苗营装备略备,大军再度开拔,南下进入琰州地界(今黔南一带)。此处已深入苗疆腹地,山势愈发险峻,丛林密布,瘴气时现。幸有苗兵为前导,黔军渐次融入,大军行进虽缓,却稳步向前。
抵达琰州一处地势稍缓的河谷,周景昭下令扎下大营,建立前进基地,并派出大量斥候,四面侦查敌情与地形。
刚安顿下来,中军大帐尚未立稳,忽闻帐外马蹄声疾,尘土飞扬!
“报——!东线军情!”信使疾驰入帐,单膝跪地:“庞清规参军、李光将军急报! 我东路军主力已进抵滇东北门户——石门关外五十里处扎营!”
帐内,周景昭与狄昭、谢长歌、齐逸、玄玑先生等人神色一凛。
信使续报:“石门关险绝天下! 叛将爨崇道派遣其胞弟爨崇信率两万五千精锐凭险固守!关城扼两山之间,城墙高厚,弩台密布,滚木礌石堆积如山,更兼关前道路狭窄陡峭,大军难以展开!”
“庞李二位将军谨遵王爷方略,并未强攻,已依托地势,立下坚固连营,广布旌旗,多设灶台,日夜擂鼓鸣金,制造大军云集、不日即将猛攻之浩大声势! 叛军龟缩关内,凭险死守,拒不出战。”
“我军已架设重型投石车与床弩,连日轰击关墙弩台,多用火球火箭,焚毁其部分工事,挫其锐气。然关墙坚固,短期难下。庞李二位将军请王爷示下下一步方略。”
周景昭微微颔首。东路军执行佯攻牵制之策,甚是稳妥。
“西路军可有消息?”周景昭追问。
信使摇头:“徐破虏将军所率西路军,最后传讯乃是在五日前,言其已 秘密穿越牦牛道最险峻路段,正继续向滇西腹地迂回。此后便再无消息。牦牛道险僻异常,信使往返极难。”
周景昭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帐内文武,沉声道:“局势发展,皆在预料之中。” 他站起身,走到巨幅西南舆图前,手指精准点向三个关键位置:
“诸位!我三路大军,战略分工已然明确:”
“其一,东路军——庞清规、李光部!” 手指重重点在石门关:“此路为‘佯攻’! 兵力最多,声势最浩大!其战略目的,非为破关,而为‘钉住’! 牢牢吸住爨氏叛军主力于石门关前! 使其不敢他顾,误判我军主攻方向在此!现下做得很好!”
“其二,西路军——徐破虏部!” 手指划向滇西:“此路为‘奇兵’! 兵力最精,行动最秘!其战略目的,长途迂回,出其不意,直插叛军兵力空虚之侧后! 搅乱其腹地,切断其退路与援兵! 现下失联,正说明其隐蔽行军成功!”
“其三,我中军主力!” 手指最终落在胜境关:“此路方为‘主攻’! 我军目标,乃是滇东门户——胜境关! 此关虽险,然比之石门关,地势稍缓,乃真正打开滇东盆地之钥匙!一旦突破胜境关,我军便可长驱直入滇东膏腴之地,直捣爨氏巢穴!”
他环视众人,语气斩钉截铁:“待我主力破胜境关,入滇东;西路军奇兵突出,搅乱滇西;届时,被钉在石门关的爨氏主力必将腹背受敌,军心大乱! 我三路大军便可合围,将爨氏叛军牢牢锁死在滇东盆地,一举歼灭,绝不令其逃窜流窜,再生后患!”
帐内众人闻言,眼中皆爆发出锐利的光芒,对全局战略豁然开朗!
周景昭看向信使,口授命令:
“传令庞清规、李光!”
“其一,继续现行方略! 以远程轰击与声势威慑为主,牢牢吸住叛军主力于石门关! 可多遣小队,勘探关防周边地形,详查一切可能之小径,标注上报!”
“其二,加固营垒,保护粮道,耐心对峙,消耗叛军!”
“其三,没有本王命令,绝不轻易发动夺关强攻! 待他路有变,再做打算!”
“传令各军斥候营!”
“加大向滇西、滇东方向侦查力度!不惜代价,设法与徐破虏部取得联系! 另,严密监控胜境关防务、兵力及周边地形! 详图速报!”
“严密监控黔、滇、桂交界处生僚等部动向,防其受爨氏煽动!”
“狄昭、罗锋!”
“末将在!”
“整军备战! 待补给充足,即率前军精锐,前出琰州,向胜境关方向逼近! 做出择机攻关之态势,进一步迫使叛军分兵,不敢全力支援石门关!”
“得令!”
“齐先生、玄玑先生!”
“臣(贫道)在!”
“有劳二位,重点研究胜境关草图与周边地理!齐先生筹谋破关之策;玄玑先生 深入研究关隘周边山川形势、气候水文,计算风向水流,研判何处可借天时地利,或加强火攻,或利用迷雾,或寻水力驱动器械之可能,寻觅破关最佳时机与方式!”
“遵命!”
“墨神医!”
“属下在!”
“加速制备驱瘴、解毒、疗伤诸药,分发各营! 南中瘴疠横行,需早做防备!”
“是!”
一连串命令清晰明确,直指战略核心。帐内众人轰然应诺,紧张有序地忙碌起来。
周景昭冷静分析局势,从容调度,将东路佯攻牵制、西路奇兵迂回、中路主攻破关的战略意图彻底阐明,并将三路大军的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展现出纵观全局、洞悉关键的统帅才能。
南征平叛之战的宏伟蓝图已然绘就:
东路军于石门关外虚张声势,牢牢钉住叛军主力;
西路军穿越险径,隐秘迂回,直插敌后;
中路军则厉兵秣马,直指胜境关,准备给予致命一击!
三路大军,如同一把巨大的三叉戟,又如同一个不断收紧的铁钳,从三个方向,步步为营,目标明确地合向爨氏叛军的心脏——滇东盆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从闲散王爷开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