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大地的剧震,并非昙花一现。
低沉的轰鸣断断续续从地底深处传来,仿佛有一头沉睡的太古巨兽正在翻身。
山川微颤,河流改道,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深不见底的地裂,喷涌出灼热的地气与刺鼻的硫磺味。
那庞大的污秽仆从似乎对这源自大地本身的力量极为忌惮,攻势明显放缓,无数苍白手臂收缩回肉山主体,发出不安的嘶吼,浓郁的黑气也收敛了不少,仿佛在全力抵御地脉之力的冲击。
张良压力骤减,立刻抓住机会,指挥弟子和方士僧侣加固阵法,甚至尝试引导部分散逸的地脉之气融入阵中,使得原本黯淡的符幡重新焕发出黄蒙蒙的光华,竟暂时将那邪物牢牢压制在了古堰范围内!
“天助我也!”
前线汉军士气大振,刘邦更是喜出望外,“这地龙翻身,翻得好啊!”
然而,张良、西秦方士首领和明僧首领却聚在一起,面色并未轻松。
“地脉异动,虽暂时克制了邪物,但此等天地之威,岂是易与?”
张良忧心忡忡,“若失控,恐非巴蜀之福。”
秦方士凝神感应,沉声道:“此地脉波动混乱而暴烈,不似自然调节,倒像是被什么东西强行引动或刺激了。其源头,似乎指向西南群山深处,与苍狼之裔的领地吻合。”
明僧拨动着念珠,眯眼道:“阿弥陀佛。福兮祸之所伏。驱虎吞狼,亦需防虎噬主。”
他们都意识到,这突如其来的地脉之怒,或许能解一时之困,但其背后隐藏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或许比那污秽仆从更加难以预料。
就在巴蜀局势因天地异变而陷入一种诡异的僵持与观望之时,远在西陲咸阳的李斯,正冷静地执行着嬴政火上浇油的旨意,将目光投向了东方那个看似富庶、实则内部裂隙渐生的大宋。
李斯深知,直接军事进攻成本高昂,且易引发其他势力干预。
而瓦解一个政权,最犀利的武器往往并非刀剑,而是流言与猜忌。
他召来了麾下最得力的黑冰台密探头目,吩咐道:“赵匡胤以黄袍加身得国,最忌武人坐大。如今外有李靖重压,内有石守信旧部不断要求强化军备,此乃宋廷最大心病。”
“丞相的意思是?”
“第一,在宋境江南各州郡,尤其是临安附近,散布流言。内容嘛……”
李斯嘴角泛起一丝冷意,“就说曹彬拥兵自重,不满文官掣肘,暗中与旧部串联,欲效仿太祖旧事,再来一次黄袍加身。细节要模糊,但指向要明确,务必传入那些清流御史耳中。”
“第二,伪造几封曹彬与境内某些实力派武将的密信,内容抱怨朝廷供给不力、文官误国,流露出对赵匡胤重文抑武国策的强烈不满。不必直接提及谋反,只需充满怨怼与离心之意便可。想办法让皇城司的人偶然截获。”
“第三,”李斯眼中精光一闪,
“重点在朝堂。收买或利用一些不得志、善钻营的底层文官,让他们在合适的场合,不断上奏,弹劾曹彬及其麾下将领奢靡无度、纵兵扰民、虚报战功,同时大肆鼓吹与民休息、仁义化干戈之论,将前线战事不利的责任,巧妙引向武将的贪功和无能。”
这一套组合拳,旨在充分利用和放大宋廷内部固有的文武矛盾,在赵匡胤心中种下更深的猜疑种子,离间其与前线将领的关系,从内部瓦解宋军的抵抗意志和效率。
“记住,动作要隐秘,如春雨润物,细而无声。要让赵匡胤自己发现问题,而不是我们强加给他。”李斯最后叮嘱道。
临安,宋宫。
赵匡胤近来心力交瘁。
李靖的攻势虽被曹彬暂时挡住,但战事胶着,每日消耗的钱粮如同无底洞。
朝堂上,文官们关于是和是战的争吵从未停歇,而要求加强军备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让他左右为难。
就在这时,那些经过精心炮制的流言和证据,开始悄然发酵。
先是几位御史风闻奏事,隐晦提及军中或有不稳迹象,虽未点名,但指向性明确。
接着,皇城司意外截获的密信副本被呈送到赵匡胤案头。
看着信中那些充满怨气的字眼,赵匡胤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固然不信曹彬会立刻造反,但这种强烈的离心倾向,却触碰了他最敏感的神经。
最后,那些被收买的文官开始连番上奏,弹劾曹彬部将的各种劣迹,虽然多是捕风捉影,但在这种敏感时刻,却极大地影响了赵匡胤的判断。
“陛下,”宰相赵普也感受到了这股暗流,
谨慎进言,“流言蜚语,不可尽信。曹彬将军忠心为国,当此危难之际,还需倚重……”
“倚重?”
赵匡胤冷哼一声,打断了他,“朕自然知道要倚重!可你看看这些!”
他指着那几封密信和弹劾奏章,“将士在外,心有怨言,文臣在内,攻讦不断!你让朕如何安心?难道真要等到刀架到脖子上才醒悟吗?”
他越想越觉得不安,尤其是联想到当年自己是如何上台的。
黄袍加身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他心头。
“传旨!”赵匡胤终于做出决定,
“犒劳前线将士的物资,分批运送,由文官押运,沿途严密监察!另,派翰林学士前往曹彬军中,名为赞画军务,实为监军!”
这道旨意,虽未直接剥夺曹彬兵权,却充满了不信任,无疑会在前线将士心中蒙上一层阴影。
李斯的离间之计,如同投入油锅的水滴,开始在宋廷内部激起剧烈的反应。
曹彬接到旨意和监军到来的消息,心中一片冰凉。
他在前线浴血奋战,稳定局势,换来的却是皇帝的猜忌和文官的掣肘!
军中将领得知后,更是群情激愤,士气受到严重打击。
而朝中的主和派文官见皇帝态度转变,气焰更盛,进一步鼓吹媾和,甚至私下开始接触李靖方面,探讨和谈的可能性。
大宋的抵抗意志,正在从内部被悄然腐蚀。
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回咸阳,李斯面无表情地听着汇报。
“丞相,计策已初见成效。宋帝已派监军,前线将士离心。”
“还不够。”李斯淡淡道,
“让潜伏在宋明边境的人动一动,制造几起小规模冲突,伪装成宋军溃兵或土匪袭击明军粮道。要让朱元璋觉得,是赵匡胤狗急跳墙,想把他拖下水。”
“另外,”李斯补充道,
“把宋廷内部纷争、主和派活动的消息,无意中泄露给李靖。他知道该怎么做。”
进一步的挑拨离间在暗中进行,旨在将宋廷彻底推向孤立和混乱的深渊。
巴蜀,地脉的震动逐渐平息,但那头污秽仆从也并未被消灭,只是被地脉之力和张良的阵法暂时压制,陷入了某种沉寂,仿佛在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爆发。
刘邦不敢怠慢,一边加固防线,一边派出大量探子,前往西南群山深处,探寻地脉异动的真相,以及与苍狼之裔取得进一步联系。
而在一次例行的阵地巡查中,陈平在一处新出现的地裂边缘,意外发现了一块非金非玉、温润异常的白色碎片,上面天然生成着极其复杂而玄奥的纹路,隐隐与张良阵法中的某些符文产生共鸣。
他将碎片带给张良。
张良仔细观察后,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震惊之色:
“这…这纹路…并非凡间所有,甚至不同于监天司云篆,其蕴含的法则意境,更接近于上古传说中的先天道纹!此物,恐怕是某件极其古老强大的器物,在地脉震动中崩落的一角!”
巴蜀地下,除了邪祟,难道还埋藏着更加惊人的上古秘宝?
与此同时,奉命前往李靖大营的汉使,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唐军前线。
然而,他并未立刻得到李靖的接见,反而被安置在一处偏僻营帐,被告知“大将军军务繁忙,请稍候”。
这一等,就是三天。
汉使心中忐忑不安,不知这位大唐军神,究竟会如何对待刘邦驱狼吞虎的提议。
而在唐军帅帐之内,李靖看着案上关于宋廷内乱、汉使来访以及巴蜀地脉异动等多份情报,手指轻轻敲打着地图上汉中与巴蜀的区域,眼中闪烁着深邃难明的光芒。
他沉默良久,对身旁副将吩咐道:“去请汉使过来吧。另外,给洛阳发报:就说鱼,开始咬钩了。但水底下,似乎来了更大的家伙。”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九州争天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