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神州,江淮之地,濠梁新城。
城墙高阔,以巨石与糯米浆混合夯筑,遍布明岗暗哨,隐约有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锐士巡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肃穆与警惕。
帅府深处,观星台上。
夜风猎猎,吹动刘伯温淡青色的儒衫。
他并未仰观天象,而是闭目盘坐,身前一方古朴的石台上,摊放着一卷非帛非纸、闪烁着星辉黯淡光芒的卷轴。
卷轴上空无一字,只有无数细微如尘的光点在缓缓流动,似在模拟周天星斗的运行。
朱元璋一身常服,立于台边,双手负后,望着台下万家灯火,以及更远处黑暗中隐约可见的、正在加紧操练的军阵。
他的面容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刚毅,甚至带着一丝冷硬。
“军师,”
朱元璋开口,声音不高,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如今神州格局已变,宋室覆灭,咱与李唐瓜分江南,秦得宋之匠作,势力日隆。
咱这大明,起于微末,虽有徐达、常遇春这等万人敌,有你这等神机妙算,但要想在这群雄并起、英魂林立的天命之争中站稳脚跟,乃至最终问鼎,光靠狠劲和务实,怕是还不够。”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看向刘伯温:
“那天道显化的天命之气,玄之又玄。
而监天司流传的九秘,据闻是直指天道规则的钥匙。
白起得了‘斗’,杀伐更盛;韩信得了‘兵’,用兵如神;袁天罡得了‘前’,推演天机……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力量。咱大明,不能落后。”
刘伯温缓缓睁开眼,目光落在无字卷轴上,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凝重:
“陛下所言极是。
九秘乃天道权柄碎片,得其一,便可窥得一丝规则之力,于势力发展有莫大助益。
臣近日夜观星象,推演气运,感应到其中与‘洞察’、‘协调’相关的一秘,似与臣之道,与我大明之气运,隐隐相合。”
他指尖轻点卷轴,其上流动的星辉光点骤然加速:“此秘,当为‘皆’字秘。”
“皆?”
朱元璋浓眉一挑,“何解?”
“陛下,‘皆’者,尽也,全也,谐也。”刘伯温解释道,
“此秘并非侧重于杀伐、兵势、预知或阵法。其核心,在于‘洞察万物联系,协调诸般因果’。
修习此秘至精深,可感万民之心念波动,可察地域之气运流转,可辨忠奸于微末,可调和内部之矛盾,甚至……
在一定程度上,协调麾下文武能力,使其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简言之,此秘擅长安内,长于整合,精于布局。”
朱元璋眼中精光爆射:“协调内部?洞察人心?好!此秘正合咱用!”
他深知自己出身底层,麾下淮西勋贵与后来投效的各方势力难免有隙,且他本性多疑,最忌内部不稳、臣下欺瞒。
若得此秘,无疑能极大强化他对整个势力的掌控力,将大明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然,”刘伯温话锋一转,眉头微蹙,
“此秘感应缥缈,不似‘兵’、‘斗’那般锋芒毕露,亦不如‘前’字秘可直指未来。其传承隐匿于星象流转与人心变幻之间,捕捉极难。臣需借助濠梁初立之人道气运,以及陛下真龙帝气为引,方有可能将其从天道规则中‘钩沉’而出。”
“需要何物,尽管开口!”
朱元璋毫不犹豫,“濠梁气运,朕之帝气,尽你取用!需何人护法?徐达、常遇春皆可调遣!”
刘伯温摇头:“多谢陛下,然此秘感悟,在于心与天合,人多反受其扰。只需陛下在此,以帝气镇守四方,隔绝外邪即可。臣,需神游太虚,寻那‘皆’之真意。”
朱元璋不再多言,只是沉声下令,观星台方圆百步之内戒严,任何人不许靠近。
他自身则立于台心,虽未显化异象,但一股厚重如大地、凛然如皇权的帝威悄然弥漫开来,将整个观星台笼罩,外界的一切喧嚣与窥探仿佛都被隔绝。
刘伯温深吸一口气,重新闭目。
他双手结出一个奇异的手印,按在无字卷轴之上。
心神彻底沉入其中,不再局限于卷轴上的星辉光点,而是顺着那冥冥中的感应,无限拔高,仿佛融入了濠梁城上空的无形气运之网中。
他的“神”仿佛化作了无数细微的触角,延伸向金陵城的每一个角落。
他“听”到了市井小民的议论,士卒操练的呼喝,工匠打造的敲击,文臣处理政务的低语……
无数杂乱的心念、愿望、情绪,如同涓涓细流,汇成一片庞大的、嘈杂的信息海洋。
寻常修士落入此海,瞬间便会心神迷失。
但刘伯温谨守灵台一点清明,以自身对易数、对人心、对天机的理解为核心,在这片心念之海中艰难地梳理、分辨。
他看到,徐达于军营中推演沙盘,心念纯粹,只有战阵胜负;
常遇春打磨武艺,斗志昂扬,心念如一柄利剑;
李善长处理政务,心思缜密,却又夹杂着对权力的谨慎与渴望;
甚至感知到远方,锦衣卫暗探执行任务时那冰冷无波的心绪……
同时,他也感知到濠梁地脉的流转,龙气在此汇聚、升腾,与万民心念交织,构成一幅复杂而动态的“气运图”。
混乱,庞杂,却又蕴含着某种内在的、尚未被完全统合的规律。
就在这极致的感知与梳理中,于那万民心念与地脉龙气的交汇节点,于那无数因果线条的源头,一点微光,骤然亮起!
那光芒并不耀眼,温润如水,却仿佛能照彻一切迷雾,连通所有看似不相关的个体。
它代表着“共识”,代表着“和谐”,代表着“整体的意志”!
“皆”!
刘伯温的心神猛地向那点微光靠拢。
刹那间,无穷的感悟涌入他的识海——如何引导民心向背,如何调和将领矛盾以提升全军战力,如何洞察细微征兆以预防内部叛乱,如何借助地域气运反哺自身修为……
无字卷轴上,那流动的星辉光点骤然定格,然后以一种玄奥的轨迹重新排列、组合,最终凝聚成一个古朴、神秘,仿佛由无数人心念丝线编织而成的符文——正是“皆”字秘符!
观星台上,刘伯温猛然睁开双眼,眸中温润光华一闪而逝,整个人的气息变得更加深邃内敛,仿佛与脚下的濠梁城、与这大明的气运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
他身前石台上的卷轴,已然出现了那个清晰的“皆”字秘符,缓缓流转,散发着协调万物的韵律。
朱元璋感受到那股无形的波动,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但更多的是沉静:“成功了?”
刘伯温起身,恭敬一礼:“托陛下洪福,幸不辱命。‘皆’字秘,已入我大明彀中。”
他细细将“皆”字秘的种种玄妙之处,择要向朱元璋阐述。
朱元璋越听,目光越是锐利。
“好!好一个‘皆’字秘!”朱元璋抚掌,
“能安内,方能攘外。有此秘在,咱这大明,就如铁桶一般,看谁还能从内部搅动风雨!”
他看向刘伯温,语气郑重:“军师,参悟、运用此秘,便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尽快掌握,将其用于稳固朝局,整合力量之上。”
“臣,领旨。”刘伯温躬身。
他能感觉到,随着“皆”字秘的获得,大明的气运似乎更加凝聚了几分,一种无形的“协调”之力,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核心区域。
然而,就在刘伯温初步融合“皆”字秘,心神与大明气运深度连接的刹那。
他借助“皆”字秘那洞察联系的特性,于那庞杂浩瀚的万民心念与国运气脉中,猛地捕捉到了一丝极其隐晦、与大明当前蓬勃向上的主流气运格格不入的“杂音”!
这丝杂音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源于内部,源于……
某个他之前并未特别注意的,看似忠诚且位高权重的勋贵心念深处!
那心念深处,隐藏着一丝极淡的、被精心掩饰的……怨怼与摇摆,并且,似乎与北方那李唐的气运,有着一丝微不可察的、不该存在的联系!
刘伯温脸色微微一变,但瞬间恢复如常,并未在朱元璋面前表露分毫。
他心中凛然:“皆”字秘初成,便窥得如此隐患?这大明内部,竟早已被人埋下了钉子?此人是谁?目的为何?
看来,这“洞察万物联系”的秘法,带来的不全是好消息。
一场无声的内部清查,恐怕要就此展开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九州争天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