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旺缓缓从空中落下,轻飘飘地站在城头,周身光华内敛。
他脸上依旧带着那丝淡淡的慵懒,接着随手一抛,一个用破布包裹的圆滚滚之物丢到了赵光义脚下。
“喏,完颜宗望的狗头。答应你的,取回来了。”
赵光义看着那滚落在地、依稀可见狰狞面容的头颅,又看看城外无数死而复生的将士,心中对何健旺的感激和敬畏已然达到了顶点。
他深深一揖,几乎要跪拜下去:“仙师…仙师对我大宋恩同再造!光义…光义…”
“打住。”何健旺不耐烦地摆摆手。
他话锋一转,目光投向南方,眼中闪过一丝奇异的光彩:“在离开之前,我还有一件事要做。”
赵光义等人一愣:“仙师还要去往何处?”
何健旺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喃喃道:“来都来了,不见见那位传说中的‘精忠报国’,岂不是白跑一趟?”
“精忠报国?”赵光义和李纲面面相觑,一时未能理解其深意。
此时岳飞尚未扬名,这个称号更是无从谈起。
何健旺却不再解释,只是对赵光义道:
“老赵,这边烂摊子算是给你收拾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事,包括太原和赵构那个蠢货,你自己搞定。
种师道和李纲都是能臣,用好他们。别再把你那套‘重文抑武’的破规矩捡起来,不然我让你大哥亲自来教你怎么当皇帝...”
他冷哼一声,未尽之意让赵光义打了个寒颤。
“光义谨记仙师教诲!绝不敢忘!”赵光义连忙保证。
何健旺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这片他亲手逆转了命运的战场和城池,身形再次缓缓浮空。
“走了。等我回来再送你一份最后的大礼。”
话音落下,他化作一道流光疾驰而去,他要在无良仙人将他传送回大唐之前,去见一见那位,真正的民族脊梁。
离开京城,何健旺凭着脑子里的那个地名。
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一路疾驰。
没过多久,他静静的看着面前这个村子,虽非繁华所在,却透着一股中原大地特有的朴实与坚韧。
田间有农人劳作,村口有孩童嬉戏,尚未被远在北方的那场巨大危机的阴影完全笼罩。
何健旺收敛了仙力,扮作一个寻常的过路人,向村口一位正在歇息的老农打听:
“老丈,请问此地可有一户岳姓人家?家中有一子名叫岳飞,听闻不久前投军去了。”
那老农抬起头,用汗巾擦了擦额角,打量了一下何健旺,见其气度不凡,便客气地答道:
“岳家啊?有的有的,就在村东头那棵老槐树旁边。飞娃子是个好后生啊!有力气,有担当,前些日子金人闹得凶,他毅然决然就投军报国去了,真是好样的!姚娘子教子有方啊!”
言语间,充满了对岳飞的赞许和对岳母的尊敬。
何健旺谢过老农,依言寻去。
果然看到一处简朴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院落,院墙低矮,院内似乎还晾晒着衣物。
他并没有像之前对待赵光义或徽钦二帝那般直接闯入,而是整了整衣衫,走到院门前,轻轻叩响了门环。
对于这位能教导出“精忠报国”英雄的母亲,他心中存着一份天然的敬意。
片刻后,木门“吱呀”一声从里面打开。
一位穿着粗布衣裙、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容虽经风霜却眼神清亮坚定的妇人出现在门后。
她看上去四十余岁年纪,腰板挺直,自有一股不容轻视的气度。
正是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
姚氏见门外站着一个陌生年轻人,衣着气质皆不似本地乡民,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依旧保持着礼数,温声问道:“这位郎君,请问你找谁?”
何健旺拱手,行了一个晚辈礼,语气诚恳地说道:
“可是姚太夫人当面?在下何健旺,乃一游历之人。途经贵宝地,听闻府上岳飞岳鹏举少年英雄,不久前慷慨投军,报效家国,心中甚是敬佩。又闻太夫人深明大义,教子有方,特冒昧前来拜访,想向太夫人表达一份敬意。”
他的话语真诚,眼神清澈,毫无轻浮之意。
姚氏闻言,眼中的疑惑稍减,但并未立刻请人进去,只是微微颔首:
“郎君过誉了。飞儿投军,乃是尽人子本分,保家卫国,男儿当如是,谈不上什么英雄。老身一介村妇,更当不起‘深明大义’四字。不知郎君从何处听闻?”
她言语谨慎,不卑不亢,既不过分谦虚,也不轻易接纳陌生人的赞誉。
何健旺心中暗赞,果然不是寻常妇人。
他笑了笑,自然不会说自己是穿越来的,只道:
“在下游历四方,偶听军中友人提及岳鹏举之名,言其武艺超群,志向高远,更有忠孝之心,皆言乃太夫人自幼教导之功。今日得见太夫人,方知此言不虚。”
他目光扫过院内,看到檐下似乎放着练武的石锁木桩,又道:
“鹏举兄投军,志在沙场。如今北地烽烟四起,正是好男儿用命之时。只是战场凶险,太夫人可曾担忧?”
姚氏听到这里,神情微微一动,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
“为人父母,焉有不忧之理?然,国之不存,家何以安?飞儿既选择此路,老身唯有支持。只望他谨记‘尽忠报国’四字,不负所学,不负家国,便足矣。”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