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那日,晨光刚染亮陈家的灰瓦,灶台就腾起了白雾。
大铁锅咕嘟咕嘟炖着老母鸡,陈皮与香菇的香气混着柴火味,把整个院子都熏得暖融融的。
“姐,来看看你们的新名字,看喜不喜欢!”
陈耀祖拿着手中写好的几个名字,来到院子里。
为了给姐姐们取这几个名字,真是让他抓破了脑袋。
既要适合她们,又要添加一些美好的寓意。
当然这也不是陈耀祖的心血来潮,而是家里人早就已经打算好的。
家里人的取名水平有限。
就连陈耀祖的名字,那都是村里的叔爷爷翻书给他取的。
至于几个姐姐的名字,老是大丫,二丫的喊,特别是自家大姐都快12岁了。
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而自从陈耀祖读书之后,家里的几个姐姐是把取名字的重任交给了他。
小叔小婶更是表示,等到以后他们肚子里的孩子降生了。
取名字这活,依然交给他。
“太好了,好耀祖,快给二姐看看,”扎着红头绳的二姐歪头笑,手中拿着一把扫帚。
其他几个姐姐也是瞬间放下了手中的活计,一脸笑意的走了过来。
把陈耀祖团团围住,看那架势,要是陈耀祖没给他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就要纷纷上手的模样。
爷奶和小婶他们也从屋子里出来,准备看看他们家的读书娃,念了这么久的书,能做出个什么好名字来?
陈耀祖给姐姐们取名时,特意琢磨了诗词典故,既贴合她们的性子,又藏着书卷气。
“大姐,唤陈巧菱”
大丫一听这名字就有些愣住了,她得知是哪个巧哪个菱之后。
心里那是格外的欢喜。
这个名字比她想了一晚上的都还要好听,特别是听自家弟弟,说出这个名字的寓意。
“巧菱”二字取自《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中的“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陈耀祖望着双眼眼含笑意的大姐,笑着解释:“‘婉’是温柔,‘清扬’是眼波流转,大姐手巧心细,做的点心都透着灵气。
像菱角一样外有风骨、内藏清甜,‘巧菱’正配你。”
陈巧菱双手捏着围裙,脸颊绯红,钱秀娥在旁点头:“这名字好,又巧又说不出的好听!”
“谢谢你,耀祖,大姐很喜欢。”
陈巧菱对这个名字满意极了,从今以后她也拥有了正经名字。
而且还这么好听。
其她几位姐姐听到大姐的名字这么好听之后也是心痒难耐。
很想快点知道自己的大名,会不会也像大姐的名字一样好听?
二堂姐陈耀祖取的名字叫陈俐楠,二姐力气大,常帮着挑水、劈柴,是家里的“得力干将”。
陈耀祖想起《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中的“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乐之君子,邦家之基”,说:“‘台’是高大的草木,楠木更是坚韧挺拔,三姐干活利落(俐)。
像楠木一样能扛事,‘俐楠’既显能干,又有风骨。”
五丫拍着二姐的肩:“没错,我姐姐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二丫对于这个名字也是由衷的喜欢,她的性格本就沉稳,心思细腻。
可以说年纪虽然不是最大的那一个,可性子却是最稳健的。
至于三姐性子沉静,总爱坐在院里的芷草丛旁缝补衣裳。
陈耀祖便引了屈原《楚辞·九歌·湘夫人》里的“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说:“芷是香草,古人常用来比喻君子品行,三姐待人温和,做事稳当,就像院里的芷草,安安静静却自有香气,叫‘清芷’再合适不过。”
三姐摸了摸衣襟上绣的芷草纹,轻声道:“以后我就叫清芷了。”
至于四姐眼亮心活,总爱追着集市上的新奇玩意儿看,笑起来眼尾弯弯。
陈耀祖取了《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中的“存”字意境,又添了“悦”字。
解释道:“四姐总说‘眼睛看到好看的,心里就高兴’,‘悦瞳’就是‘眼之所见皆欢喜’,正好配你这爱热闹的性子。”
四姐立刻拍手:“我喜欢这个!听着就开心!”
五姐是最小的妹妹,生得粉雕玉琢,尤其喜欢在月下摆弄花草。
陈耀祖直接化用了《诗经·陈风·月出》里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说:“‘皎’是月光洁白,五姐笑起来像月亮一样亮堂,‘皎月’既应了中秋的景,又衬得你好看。”
五姐抱着陈耀祖的胳膊晃:“我是月亮妹妹!以后要天天看月亮!”
陈耀祖看着姐姐们互相唤着新名字,心里也暖烘烘的——
这些藏在诗词里的字,就像给姐姐们的祝福,希望他们往后的人生,也能像名字寓意般美好。
几个小丫头也是一个劲的熟悉自己的新名字。
就连钱秀娥喊习惯了家里的大丫,二丫,也是被小姑娘们连番指正。
表示以后家里再也不能出现二丫大丫的字眼,她们已经拥有了新名字。
而且名字还格外的好听。
钱秀娥翻了个白眼,虽然这些名字好听是好听,但她这大把年纪了,一下子哪里记得住?
“我不管,阿奶以后你要是叫不对我的名字,后院里的鸡,我就不去喂了。”
扎着两个小揪揪,双手叉腰的陈悦瞳,此刻格外的羞恼。
明明她都跟他阿奶念了好几遍的名字,还是四丫四丫的喊,真是让人难受!
钱秀娥真想用手中的扫帚,抡圆了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孙女来上几下子。
想想这些年自己愈发的慈爱,倒是让这几个小丫头都要骑在头上拉屎了。
钱秀娥骂骂咧咧了几句,可在几个小丫头的撒娇攻势之下,还是努力的记下了几个人的新名字。
虽然一开始还是会大丫二丫的喊,渐渐的也能把她们的新名字给喊出来。
几个小丫头得了新名字之后,那也是无心干活。
一个两个纷纷跑出家门,准备去跟村里的好姊妹分享一下自己的新名字。
日头偏西时,陈二喜从镇上带回几个檀木模具,巴掌大的方盒子里,刻着缠枝莲纹与“团团圆圆”四个字,边角还雕着憨态可掬的小松鼠。
“这可是老字号‘福记’的新样式,”他得意地展示,“做出来的月饼花纹清晰,能立住!”
陈巧菱对这模具十分喜欢,上午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把做月饼的馅料都已经调好。
这会模具一到,陈家姐妹立刻忙活起来。
案板上摆着炒得喷香的芝麻碎、裹着油糖的五仁馅,还有特意托人从城里捎来的咸鸭蛋黄。
陈耀祖写完课业,也挽起袖子学包月饼,面团在他手里总捏不圆,惹得陈皎月咯咯直笑:
“弟弟念书厉害,做点心真是天底下第一差生!”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